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ain control circuit board of a ground sweeping robot, which comprises a main control circuit, a motor drive circuit, a steering wheel control circuit, a solenoid valve control circuit, a distance sensor circuit and a temperature sensor circuit. The main control circuit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motor drive circuit, a steering wheel control circuit, a solenoid valve control circuit, a distance sensor circuit and a temperature sensor circuit. Sensor circuit. The main control circuit board of the sweeping robot can control the intelligent work of the sweeping robot and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The floor sweeping robot cooperated with the main control circuit board of the invention can work continuously for a long time, and can achiev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扫地机器人的主控制电路板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居电器
,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能长时间工作的扫地机器人;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的主控制电路板。
技术介绍
扫地机器人,又称自动打扫机、智能吸尘、机器人吸尘器等,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一般采用刷扫和真空方式,将地面杂物先吸纳进入自身的垃圾收纳盒,从而完成地面清理的功能。一般来说,将完成清扫、吸尘、擦地工作的机器人,也统一归为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的机身为无线机器,以圆盘型为主。使用充电电池运作,操作方式以遥控器、或是机器上的操作面板。一般能设定时间预约打扫,自行充电。前方有设置感应器,可侦测障碍物,如碰到墙壁或其他障碍物,会自行转弯,并依每间不同厂商设定,而走不同的路线,有规划清扫地区。(部分较早期机型可能缺少部分功能)因为其简单操作的功能及便利性,现今已慢慢普及,成为上班族或是现代家庭的常用家电用品。然而,现有的扫地机器人通常是设置电池工作,由于锂电池的容量有限,扫地机器人只能完成短时间的清扫任务,无法长时间不间断工作。此外,锂电池的寿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地机器人的主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电路板包括主控电路、电机驱动电路、转向轮控制电路、电磁阀控制电路、距离传感器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主控电路分别连接电机驱动电路、转向轮控制电路、电磁阀控制电路、距离传感器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所述主控电路包括第三芯片U3、第六芯片U6、第九芯片U9,第一接口JP1,第一晶振Y1、第三晶振Y3、第四晶振Y4,第一按键S1、第二按键S2、第三按键S3、第四按键S4、第五按键S5,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五电阻R15、第二十九电阻R2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地机器人的主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电路板包括主控电路、电机驱动电路、转向轮控制电路、电磁阀控制电路、距离传感器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主控电路分别连接电机驱动电路、转向轮控制电路、电磁阀控制电路、距离传感器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所述主控电路包括第三芯片U3、第六芯片U6、第九芯片U9,第一接口JP1,第一晶振Y1、第三晶振Y3、第四晶振Y4,第一按键S1、第二按键S2、第三按键S3、第四按键S4、第五按键S5,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五电阻R15、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二十五电容C25、第二十八电容C28、第三十一电容C31,第六二极管D6,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一天线E1;其中第九芯片U9为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第六芯片U6为无线发射接收芯片,第三芯片U3为液晶显示器,第一接口JP1作为代码程序烧写口;第一接口JP1第一号引脚连接至第九芯片U9第五十四引脚,第一接口JP1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五十四引脚,第一接口JP1的第五引脚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五十六引脚,第一接口JP1的第七引脚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五十七引脚;复位电路由第二十九电阻R29,第六二极管D6,第二十五电容C25构成,其中第二十九电阻R29与第六二极管D6并联,第六二极管D6负极连接至+5V电源,第六二极管D6正极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五十八引脚,第二十五电容C25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五十八引脚与地之间;第九芯片U9的时钟信号1由第一晶振Y1,第十电容C10,第十三电容C13构成,第十电容C10连接在第一晶振Y1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三电容C13连接在第一晶振Y1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一晶振Y1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五十二号引脚,第一晶振Y1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五十三引脚;第九芯片U9时钟信号2由第四晶振Y4提供,第四晶振Y4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八引脚,第四晶振Y4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九引脚;第九芯片U9的第一引脚连接+5V电源,第三十一电容C31连接在第九芯片U9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九芯片U9的第六十四引脚连接+5V电源,第二十八电容C28连接在第九芯片U9第六十四引脚与地之间;按键控制电路由第一按键S1,第二按键S2,第三按键S3,第四按键S4,第五按键S5,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构成,其中第一按键S1,第二按键S2,第三按键S3,第四按键S4,第五按键S5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第九芯片U9的第四十七引脚、第四十八引脚、第四十九引脚、第五十引脚、第五十一引脚;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一端均连接+5V电源,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第九芯片U9的第四十七引脚、第四十八引脚、第四十九引脚、第五十引脚、第五十一引脚;液晶显示模块主要由第三芯片U3,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组成,第三芯片U3的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分别对应连接第九芯片U9的第三十六引脚、第三十七引脚、第三十八引脚、第三十九引脚、第四十引脚、第四十一引脚、第四十二引脚、第四十三引脚上,第三芯片U3的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分别对应连接第九芯片U9的第四十四引脚、第四十五引脚、第四十六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一引脚接地,第三芯片U3的第二引脚接+5V电源,第三芯片U3的第三引脚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之间,第二电阻电阻R2另一端接+5V电源,第四电阻R4另一端接地;无线通信模块主要由第六芯片U6,第三晶振Y3,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一天线E1,第十五电阻R15构成,第六芯片U6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对应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二十八引脚、第二十九引脚、第三十引脚、第三十一引脚、第三十二引脚、第三十三引脚;第六芯片U6的第七引脚接+3.3V电源,第六芯片U6的第八引脚接地,第六芯片U6的第九引脚连接至第三晶振Y3的第一引脚,第六芯片U6的第十引脚连接至第三晶振Y3的第二引脚,第二十三电容C23连接至第三晶振Y3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四电容C24连接至第三晶振Y3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并联连接在第六芯片U6的第十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三电感L3一端连接至第六芯片U6的第十一引脚,另一端第六芯片U6的第十二引脚,第二电感L2连接在第六芯片U6的第十二引脚与第十三引脚之间,第一电感L1一端连接第六芯片U6的第十三引脚,另一端串联连接第八电容C8,第八电容C8另一端连接第一天线E1,第九电容C9连接在第一天线E1与地之间;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十八芯片U18,第十九芯片U19,第十六二极管D16、第十七二极管D17、第十八二极管D18、第十九二极管D19、第二十二极管D20、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第二十二二极管D22、第二十三二极管D23,第一电机B1、第二电机B2;其中第十八芯片U18为CMOS型三态缓冲门芯片,第十九芯片U19为电机驱动器;第十八芯片U18的第一引脚连接+5V电源,第十八芯片U18的第十九引脚接地,第十八芯片U18的第十引脚接地,第十八芯片U18的第二十引脚连接+5V电源,第十八芯片U18的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分别连第九芯片U9的第十六引脚、第十七引脚、第十八引脚、第十九引脚、第二十引脚、第二十一引脚,第十八芯片U18的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第十五引脚、第十六引脚、第十七引脚、第十八引脚分别对应连接第十九芯片U19的第十一引脚、第六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引脚、第七引脚、第五引脚;第十九芯片U19的第八引脚接地,第十九芯片U19的第一引脚、第十五引脚接地,第十九芯片U19的第九引脚接电源+5V,第十九芯片U19的第四引脚接电源+24V,第十六二极管D16正极连接第十九芯片U19的第二引脚,负极连接+24电源,第二十二极管D20负极连接第十九芯片U19的第二引脚,正极接地,第十七二极管D17正极连接第十九芯片U19的第三引脚,负极连接+24电源,第二十一二极管D21负极连接第十九芯片U19的第三引脚,正极接地,第十八二极管D18正极连接第十九芯片U19的第十三引脚,负极连接+24电源,第二十二二极管D22负极连接第十九芯片U19的第十三引脚,正极接地,第十九二极管D19正极连接第十九芯片U19的第十四引脚,负极连接+24电源,第二十三二极管D23负极连接第十九芯片U19的第十四引脚,正极接地,第一电机B1连接在第十九芯片U19的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之间,第二电机B2连接在第十九芯片U19的第十三号引脚和第十四引脚之间;所述转向轮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十七芯片U27、第二十二芯片U22、第二十九芯片U29、第三十一芯片U31、第三十四芯片U34,第十五三极管Q15、第十七三极管Q17、第二十三极管Q20、第二十二极管Q22,第六十八电阻R68、第七十三电阻R73、第七十四电阻R74、第七十八电阻R78、第八十一电阻R81、第八十二电阻R82、第八十五电阻R85、第八十八电阻R88、第八十九电阻R89、第九十三电阻R93、第九十六电阻R96、第九十七电阻R97,CMOS型三态缓冲门芯片U27,第四电机B4、第六电机B6、第九电机B9、第十二电机B12,第二十五二极管D25、第三十三二极管D33、第三十九二极管D39、第四十一二极管D41;其中第二十七芯片U27为CMOS型三态缓冲门芯片,第二十二芯片为光电耦合器;第二十七芯片U27的第一引脚接+5V电源,第二十七芯片U27的第十引脚接地,第二十七芯片U27的第十九引脚接地,第二十七芯片U27的第二十引脚接+5V电源;第二十七芯片U27的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分别对应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二十二引脚、第二十三引脚、第二十四引脚、第二十五引脚,第二十七芯片U27的第十八引脚通过第六十八电阻R68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二引脚接地,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三引脚接+5V电源,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四引脚通过第七十四电阻R74接地,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四引脚接第十五三极管Q15的基极,第十五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地,第七十三电阻R73接在第十五三极管Q15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第十五三极管Q15的集电极连接至第四电机B4的负极,第四电机B4正极接+5V,第二十五二极管D25并联正极接在第四电机B4负极,第二十五二极管D25负极接第四电机B4正极;第二十七芯片U27的第十七引脚通过第七十八电阻R78连接至第二十九芯片U29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九芯片U29的第二引脚接地,第二十九芯片U29的第三引脚接+5V电源,第二十九芯片U29的第四引脚通过第八十二电阻R82接地,第二十九芯片U29的第四引脚接第十七三极管Q17的基极,第十七三极管Q17的发射极接地,第八十一电阻R81接在第十七三极管Q17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第十七三极管Q17的集电极连接至第六电机B6电机的负极,第六电机B6正极接+5V,第三十三二极管D33并联正极接在第六电机B6负极,第三十三二极管D33负极接第六电机B6正极;第二十七芯片U27的第十六引脚通过电阻第八十五R85连接至第三十一芯片U31的第一引脚,第三十一芯片U31的第二引脚接地,第三十一芯片U31的第三引脚接+5V电源,第三十一芯片U31的第四引脚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