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鲁会远专利>正文

防身公文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09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1:37
一种防身公文包,包括公文包包体及防护兜;所述防护兜包括第一兜体、第二兜体、第一限位部组及第二限位部组;所述防身公文包还包括第一可拆卸隔板组及第二可拆卸隔板组;所述第一限位部组用于与所述第一可拆卸隔板组配合使用;所述第二限位部组用于与所述第二可拆卸隔板组配合使用;通过与第一可拆卸隔板组及第二可拆卸隔板组的配合使用,本防身公文包所包括的防护兜提供给使用者多种分隔方式,能够让使用者根据自己所携带的物品的不同尺寸选择合适的分隔方式对公文包包体内的防护兜进行分隔,以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所携带的物品通过错位排列的方式放置以组成防护层,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防护装备。

Self-defense briefcase

A self-defense briefcase includes a briefcase package and a protective pocket; the protective pocket includes a first pocket, a second pocket, a first limit group and a second limit group; the self-defense briefcase also includes a first detachable partition group and a second detachable partition group; the first limit group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first detachable partition group; the second limit group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first detachable partition group; and the second limit group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first detachable partition group. The second detachable partition panel group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first detachable partition panel group and the second detachable partition panel group, and the protective pocket included in the self-defense briefcase is provided to the user with a variety of partitioning modes, so that the user can choose the appropriate partitioning mode to separate the protective pocket in the briefcas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izes of the articles he carries. It is a very practic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hat can place the articles carried by oneself in dislocation to form a protective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身公文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文包,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防身的防身公文包。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公共场所的暴力伤害事件频发,人们需要一种便携的防护装备用于防身;公文包是人们出行所携带的常用物品,公文包内放置的常见物品包括书籍、杂志、文件、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等,这些物品通常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这些常见物品的潜在的防护作用却被人们所忽略,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公文包使用者日常携带的物品组成防护层的防身公文包。为实现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础方案:一种防身公文包,包括公文包包体及防护兜;所述防护兜包括由第一前侧兜皮、第一后侧兜皮、第一左侧兜皮、第一右侧兜皮及第一底侧兜皮围成的顶侧敞口的用于容置物品的第一兜体,其中,所述第一前侧兜皮与所述第一后侧兜皮相对,所述第一左侧兜皮与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相对;所述第一前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一后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形状及所述第一底侧兜皮的形状均为长方形;将所述第一前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一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一前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一前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一后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一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一后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一后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一后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一后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一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一左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一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一右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一底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一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一底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一底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一底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一底侧兜皮朝外侧面;所述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后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一后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及所述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底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防护兜还包括由第二前侧兜皮、第二后侧兜皮、第二左侧兜皮、第二右侧兜皮及第二底侧兜皮围成的顶侧敞口的用于容置物品的第二兜体,其中,所述第二前侧兜皮与所述第二后侧兜皮相对,所述第二左侧兜皮与所述第二右侧兜皮相对;所述第二前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二后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二左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二右侧兜皮的形状及所述第二底侧兜皮的形状均为长方形;将所述第二前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二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二前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二前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二前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二前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二后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二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二后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二后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二后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二后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二左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二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二左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二左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二右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二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二右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二右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二右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二右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二底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二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二底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二底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二底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二底侧兜皮朝外侧面;所述第二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后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右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二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二后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及所述第二右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均垂直于所述第二底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二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二前侧兜皮朝外侧面固定贴合于所述第一后侧兜皮朝外侧面;所述第一底侧兜皮朝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底侧兜皮朝内侧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右侧兜皮朝内侧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相距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距离为W厘米,其中,29<W<70;所述防护兜还包括第一限位部组及第二限位部组;所述第一限位部组包括至少M1个第一限位部,其中,M1等于W减去D1后再除以2所得数值结果的整数部分,其中0≤D1≤6;所述第二限位部组包括至少M2个第二限位部,其中,M2等于W减去D2后再除以2所得数值结果的整数部分,其中0≤D2≤6;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均包括一个两端开口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及一个两端开口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所有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具有相同的形状、尺寸及结构;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均由一个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前侧管壁、一个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后侧管壁、一个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左侧管壁及一个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右侧管壁围成;对于任一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该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前侧管壁平行于该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后侧管壁,该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左侧管壁平行于该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右侧管壁;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前侧管壁均固定贴合于所述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左侧管壁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外侧面;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均位于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之间;对于任一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该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左侧管壁比该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右侧管壁更靠近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所有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在所述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上沿一条垂直于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的直线等距排列;将最靠近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称为左端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将最靠近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称为右端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所述左端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相距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的距离与所述右端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相距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距离之和等于D1厘米;所述左端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相距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的距离≤3厘米;所述右端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相距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距离≤3厘米;所有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具有相同的形状、尺寸及结构;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均由一个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前侧管壁、一个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身公文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文包包体及防护兜;所述防护兜包括由第一前侧兜皮、第一后侧兜皮、第一左侧兜皮、第一右侧兜皮及第一底侧兜皮围成的顶侧敞口的用于容置物品的第一兜体,其中,所述第一前侧兜皮与所述第一后侧兜皮相对,所述第一左侧兜皮与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相对;所述第一前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一后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形状及所述第一底侧兜皮的形状均为长方形;将所述第一前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一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一前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一前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一后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一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一后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一后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一后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一后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一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一左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一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一右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一底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一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一底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一底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一底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一底侧兜皮朝外侧面;所述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后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一后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及所述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底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防护兜还包括由第二前侧兜皮、第二后侧兜皮、第二左侧兜皮、第二右侧兜皮及第二底侧兜皮围成的顶侧敞口的用于容置物品的第二兜体,其中,所述第二前侧兜皮与所述第二后侧兜皮相对,所述第二左侧兜皮与所述第二右侧兜皮相对;所述第二前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二后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二左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二右侧兜皮的形状及所述第二底侧兜皮的形状均为长方形;将所述第二前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二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二前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二前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二前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二前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二后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二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二后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二后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二后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二后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二左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二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二左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二左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二右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二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二右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二右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二右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二右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二底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二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二底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二底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二底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二底侧兜皮朝外侧面;所述第二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后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右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二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二后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及所述第二右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均垂直于所述第二底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二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二前侧兜皮朝外侧面固定贴合于所述第一后侧兜皮朝外侧面;所述第一底侧兜皮朝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底侧兜皮朝内侧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右侧兜皮朝内侧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相距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距离为W厘米,其中,29<W<70;所述防护兜还包括第一限位部组及第二限位部组;所述第一限位部组包括至少M1个第一限位部,其中,M1等于W减去D1后再除以2所得数值结果的整数部分,其中0≤D1≤6;所述第二限位部组包括至少M2个第二限位部,其中,M2等于W减去D2后再除以2所得数值结果的整数部分,其中0≤D2≤6;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均包括一个两端开口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及一个两端开口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所有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具有相同的形状、尺寸及结构;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均由一个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前侧管壁、一个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后侧管壁、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身公文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文包包体及防护兜;所述防护兜包括由第一前侧兜皮、第一后侧兜皮、第一左侧兜皮、第一右侧兜皮及第一底侧兜皮围成的顶侧敞口的用于容置物品的第一兜体,其中,所述第一前侧兜皮与所述第一后侧兜皮相对,所述第一左侧兜皮与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相对;所述第一前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一后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形状及所述第一底侧兜皮的形状均为长方形;将所述第一前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一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一前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一前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一后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一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一后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一后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一后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一后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一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一左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一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一右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一底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一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一底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一底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一底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一底侧兜皮朝外侧面;所述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后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一后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及所述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底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防护兜还包括由第二前侧兜皮、第二后侧兜皮、第二左侧兜皮、第二右侧兜皮及第二底侧兜皮围成的顶侧敞口的用于容置物品的第二兜体,其中,所述第二前侧兜皮与所述第二后侧兜皮相对,所述第二左侧兜皮与所述第二右侧兜皮相对;所述第二前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二后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二左侧兜皮的形状、所述第二右侧兜皮的形状及所述第二底侧兜皮的形状均为长方形;将所述第二前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二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二前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二前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二前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二前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二后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二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二后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二后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二后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二后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二左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二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二左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二左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二右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二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二右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二右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二右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二右侧兜皮朝外侧面;将所述第二底侧兜皮的朝向所述第二兜体的内腔的侧面称为第二底侧兜皮朝内侧面;将所述第二底侧兜皮的与所述第二底侧兜皮朝内侧面相背的侧面称为第二底侧兜皮朝外侧面;所述第二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后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右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二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二后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及所述第二右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均垂直于所述第二底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二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二前侧兜皮朝外侧面固定贴合于所述第一后侧兜皮朝外侧面;所述第一底侧兜皮朝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底侧兜皮朝内侧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右侧兜皮朝内侧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相距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距离为W厘米,其中,29<W<70;所述防护兜还包括第一限位部组及第二限位部组;所述第一限位部组包括至少M1个第一限位部,其中,M1等于W减去D1后再除以2所得数值结果的整数部分,其中0≤D1≤6;所述第二限位部组包括至少M2个第二限位部,其中,M2等于W减去D2后再除以2所得数值结果的整数部分,其中0≤D2≤6;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均包括一个两端开口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及一个两端开口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所有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具有相同的形状、尺寸及结构;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均由一个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前侧管壁、一个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后侧管壁、一个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左侧管壁及一个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右侧管壁围成;对于任一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该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前侧管壁平行于该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后侧管壁,该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左侧管壁平行于该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右侧管壁;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前侧管壁均固定贴合于所述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左侧管壁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外侧面;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均位于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之间;对于任一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该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左侧管壁比该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右侧管壁更靠近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所有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在所述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上沿一条垂直于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的直线等距排列;将最靠近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称为左端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将最靠近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称为右端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所述左端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相距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的距离与所述右端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相距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距离之和等于D1厘米;所述左端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相距所述第一左侧兜皮的距离≤3厘米;所述右端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相距所述第一右侧兜皮的距离≤3厘米;所有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具有相同的形状、尺寸及结构;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均由一个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前侧管壁、一个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后侧管壁、一个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左侧管壁及一个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右侧管壁围成;对于任一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该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前侧管壁平行于该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后侧管壁,该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左侧管壁平行于该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右侧管壁;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后侧管壁均固定贴合于所述第一后侧兜皮朝内侧面;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左侧管壁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外侧面;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均位于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右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之间;对于任一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该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左侧管壁比该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右侧管壁更靠近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所有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在所述第一后侧兜皮朝内侧面上沿一条垂直于所述第一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的直线等距排列;对于任一所述第一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与该第一限位部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关于经过所述第一底侧兜皮的中心点且与所述第一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平行的平面对称;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均包括一个两端开口的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及一个两端开口的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所有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具有相同的形状、尺寸及结构;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均由一个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前侧管壁、一个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后侧管壁、一个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左侧管壁及一个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右侧管壁围成;对于任一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该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前侧管壁平行于该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后侧管壁,该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左侧管壁平行于该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右侧管壁;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前侧管壁均固定贴合于所述第二前侧兜皮朝内侧面;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左侧管壁均平行于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外侧面;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均位于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右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之间;对于任一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该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左侧管壁比该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右侧管壁更靠近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所有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在所述第二前侧兜皮朝内侧面上沿一条垂直于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的直线等距排列;将最靠近所述第二左侧兜皮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称为左端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将最靠近所述第二右侧兜皮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称为右端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所述左端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相距所述第二左侧兜皮的距离与所述右端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相距所述第二右侧兜皮的距离之和等于D2厘米;所述左端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相距所述第二左侧兜皮的距离≤3厘米;所述右端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方管相距所述第二右侧兜皮的距离≤3厘米;所有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具有相同的形状、尺寸及结构;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均由一个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前侧管壁、一个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后侧管壁、一个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左侧管壁及一个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右侧管壁围成;对于任一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该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前侧管壁平行于该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后侧管壁,该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左侧管壁平行于该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右侧管壁;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后侧管壁均固定贴合于所述第二后侧兜皮朝内侧面;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左侧管壁均平行于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外侧面;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均位于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右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之间;对于任一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该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左侧管壁比该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右侧管壁更靠近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所有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方管在所述第二后侧兜皮朝内侧面上沿一条垂直于所述第二左侧兜皮朝内侧面所处的平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会远鲁军李文秀安延芬鲁宸硕
申请(专利权)人:鲁会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