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忠臣专利>正文

建筑物外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999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外爬架,由彼此间隔的两组平台构成,各组平台由悬挑梁固定链条和受力支撑链条两条链条组成,在两组平台之间装有至少三个间隔排列垂直向上的双向动力液压缸作为水平面支托和提升受力部件,通过增减各组平台的悬挑梁固定链条和受力支撑链条之长度与建筑物的周长相适应,并通过牵引绳将各链条的首尾端相连并抱紧箍于建筑物外壁,解决了外爬架可以沿建筑物上下移动和安全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可以在人口密度大的繁华街道使用,广泛用作搭设包括烟囱、水塔和电视发射塔在内的横截面为圆形、类圆形和多边形建筑物的外脚手架。(*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物外爬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爬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物外爬架。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尚未发现完整的建筑物外爬架技术方案,尤其是圆形建筑物的建筑用无脚手架,无作业面,更无安全保障,目前普遍采用从建筑物根部搭设外脚手架的方法来进行建筑施工,存在工作效率低和安全隐患多等问题,而且该类外架通常要上口与下口的周长保持一致,由于材料的钢度及强度因素,搭设的高度受到限制。专利申请号为97248023.4的《爬架》技术是采用在导轨上部对应墙面上螺固一提升挂座,提升挂座中心轴下吊挂一提升葫芦,在提升挂座体的两立面间焊有斜块,楔块穿过斜块螺固在拉杆的一端,另一端通过销轴与中心轴相连,中心轴下部有两根套有弹簧的弹簧芯轴。这种爬架虽然结构简单,但仍存在安全隐患,且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质上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随意沿着建筑物上下移动,安全高效,尤其适合于横截面为圆形、类圆形及多边形建筑物施工用的建筑物外爬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建筑物外爬架,呈环形,位于建筑物的周边,该外爬架由彼此间隔的上平台(A)和下平台(B)两组平台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物外爬架,呈环形,位于建筑物的周边,其特征在于:外爬架由彼此间隔的上平台(A)和下平台(B)两组平台构成,上平台(A)和下平台(B)之间装有至少三个间隔排列垂直向上的双向动力液压缸(39)作为水平面支托和提升受力部件,上平台(A)由悬挑梁固定链条(50)和受力支撑链条(51)构成,悬挑梁固定链条(50)位于受力支撑链条(51)的上方,数个平台踏板条(10-A)的一端分别与所在的悬挑梁(1-A)呈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悬挑梁(1-A)搭接,下平台(B)由悬挑梁固定链条(53)和受力支撑链条(52)构成,悬挑梁固定链条(53)位于受力支撑链条(52)的下方,数个平台踏板条(10-B)的一端分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外爬架,呈环形,位于建筑物的周边,其特征在于:外爬架由彼此间隔的上平台(A)和下平台(B)两组平台构成,上平台(A)和下平台(B)之间装有至少三个间隔排列垂直向上的双向动力液压缸(39)作为水平面支托和提升受力部件,上平台(A)由悬挑梁固定链条(50)和受力支撑链条(51)构成,悬挑梁固定链条(50)位于受力支撑链条(51)的上方,数个平台踏板条(10-A)的一端分别与所在的悬挑梁(1-A)呈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悬挑梁(1-A)搭接,下平台(B)由悬挑梁固定链条(53)和受力支撑链条(52)构成,悬挑梁固定链条(53)位于受力支撑链条(52)的下方,数个平台踏板条(10-B)的一端分别与所在的承重平台悬挑梁(2-B)呈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承重平台悬挑梁(2-B)搭接,各双向动力液压缸(39)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承重托板(37)、承重板(38)与悬挑梁(1-A)和承重平台悬挑梁(2-B)相连,悬挑梁固定链条(50)、受力支撑链条(51)、悬挑梁固定链条(53)和受力支撑链条(52)均通过牵引绳(47)将各自的首尾端相连并抱紧箍于建筑物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爬架,其特征在于:具有数根保险绳(24)将上平台(A)和下平台(B)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爬架,其特征在于:悬挑梁固定链条(50)、受力支撑链条(51)、悬挑梁固定链条(53)和受力支撑链条(52)各由大链板(3)和小链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忠臣
申请(专利权)人:杨忠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