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投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77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投光灯,包括底壳、驱动电路板、灯板、反光罩以及面壳,反光罩设置在灯板上,灯板与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底壳上一体形成能够容置灯板的第一腔体以及能够容置驱动电路板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位于第一腔体的一侧,底壳与面壳连接以形成灯体并且能够密封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本设计驱动电路板设置在反光罩的侧面,摆放更加合理,不会对光线出光造成阻碍,一体成形的底壳背部没有连接缝隙,水不容易进入到灯体内,在装配时,直接将驱动电路板、灯板、反光罩安装在相应的位置即可,便于机器操作,装配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投光灯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特别是一种投光灯。
技术介绍
传统的投光灯,底壳与面壳构成灯体,光源组件设置在灯体内,并且为了方便安装驱动电路板,其一方式为在灯体外专设放置驱动电路板的电器盒,并且灯体与电器盒之间通过电线连接,此结构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成本较高,另一方式为在底壳背部开设开口,电器盒在安装了驱动电路板后再与底壳开口位置配合连接,灯体前面则采用壳体对驱动电路板进行遮挡,基于此结构,投光灯内一般具有反光罩,驱动电路板与反光罩位置摆放容易不合理,同时水容易在连接间隙中流入电器盒中,对光源组件造成损坏,并且安装工序麻烦,生产效率低。驱动电路板中可加入防浪涌冲击模块,能够有效保护后方的LED安全稳定动作,而以往会采用防雷管,但是防雷管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并且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防水的投光灯。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投光灯,包括底壳、驱动电路板、灯板、反光罩以及面壳,反光罩设置在灯板上,灯板与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底壳上一体形成能够容置灯板的第一腔体以及能够容置驱动电路板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位于第一腔体的一侧,底壳与面壳连接以形成灯体并且能够密封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面壳包括依次叠放的透光玻璃以及面盖,面盖上在与灯板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出光口。底壳与面壳连接位置之间设置有防水圈,底壳与面壳通过连接件连接,该连接件能够使防水圈分别抵压在底壳、面壳上。所述连接件为螺钉或者卡扣或者倒扣。所述底壳上设置有能够与外部物件连接的支架,该支架与底壳铰接以能够调节投射角度。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枢轴,所述底壳与枢轴咬合以实现与支架铰接。所述底壳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水接头,该防水接头用于允许分别连接驱动电路板以及外部电源的电线通过。所述驱动电路板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防浪涌冲击模块、整流模块、LED驱动模块,所述防浪涌冲击模块能够外部交流电电性连接,所述LED驱动模块与灯板电性连接以驱动灯板运作。所述防浪涌冲击模块由压敏电容以及电感组成。所述防浪涌冲击模块包括压敏电容RV2、压敏电容RV1、压敏电容RV3、电感L1、电感L2、电阻R1、电阻R18;压敏电容RV2的一端分别与压敏电容RV1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外部交流电的L极电性连接;压敏电容RV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外部交流电的N极电性连接;压敏电容RV3的一端分别与电感L1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整流模块的其一输入端电性连接;压敏电容RV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的另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压敏电容RV3的另一端、整流模块的另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投光灯,底壳上一体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灯板安装在第一腔体内,驱动电路板安装在第二腔体内,同时,底壳与面壳连接形成灯体并且能够密封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而反光罩设置在灯板上,能够对灯板发出的光线汇聚再出光,第一腔体设置在第二腔体一侧,驱动电路板设置在反光罩的侧面,摆放更加合理,不会对光线出光造成阻碍,一体成形的底壳背部没有连接缝隙,水不容易进入到灯体内,在装配时,直接将驱动电路板、灯板、反光罩安装在相应的位置即可,便于机器操作,装配效率大大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投光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投光灯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投光灯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投光灯,包括底壳1、驱动电路板2、灯板3、反光罩4以及面壳5,反光罩4设置在灯板3上,灯板3与驱动电路板2电性连接,底壳1上一体形成能够容置灯板3的第一腔体6以及能够容置驱动电路板2的第二腔体7,第二腔体7位于第一腔体6的一侧,底壳1与面壳5连接以形成灯体并且能够密封第一腔体6和第二腔体7。底壳1上一体形成第一腔体6和第二腔体7,灯板3安装在第一腔体6内,驱动电路板2安装在第二腔体7内,同时,底壳1与面壳5连接形成灯体并且能够密封第一腔体6和第二腔体7,而反光罩4设置在灯板3上,能够对灯板3发出的光线汇聚再出光,第一腔体6设置在第二腔体7一侧,驱动电路板2设置在反光罩4的侧面,摆放更加合理,不会对光线出光造成阻碍,一体成形的底壳1背部没有连接缝隙,水不容易进入到灯体内,在装配时,直接将驱动电路板2、灯板3、反光罩4安装在相应的位置即可,便于机器操作,装配效率大大提高。进一步的,面壳5包括依次叠放的透光玻璃51以及面盖52,面盖52上在与灯板3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出光口53,此处出光口53与反光罩4出光的一端对应,而面盖52能够遮掩第二腔体7中的驱动电路板2,起到美观的效果,同时透光玻璃51能够对第一腔体6内的灯板3、第二腔体7内的驱动电路板2进行有效保护。而本设计底壳1与面壳5连接位置之间设置有防水圈8,底壳1与面壳5通过连接件9连接,该连接件9能够使防水圈8分别抵压在底壳1、面壳5上,此处防水圈8可以抵压在面壳5的透光玻璃51上,防水圈8可以是橡胶圈或者硅胶圈,进一步地防止水进入灯体中,此处的连接件9为螺钉或者卡扣或者倒扣,其中优选为采用螺钉,在面盖52、底壳1上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螺钉穿过面盖52、以及底壳1使得面盖52与底壳1连接。底壳1上设置有能够与外部物件连接的支架10,该支架10与底壳1铰接以能够调节投射角度,其中本设计优选为支架10上设置有枢轴11,所述底壳1与枢轴11咬合以实现与支架10铰接。所述底壳1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水接头12,该防水接头12用于允许分别连接驱动电路板2以及外部电源的电线通过。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电路板2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防浪涌冲击模块21、整流模块22、LED驱动模块23,所述防浪涌冲击模块21能够外部交流电电性连接,所述LED驱动模块23与灯板3电性连接以驱动灯板3运作。防浪涌冲击模块21由压敏电容以及电感组成。防浪涌冲击模块21优选包括压敏电容RV2、压敏电容RV1、压敏电容RV3、电感L1、电感L2、电阻R1、电阻R18;压敏电容RV2的一端分别与压敏电容RV1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外部交流电的L极电性连接;压敏电容RV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外部交流电的N极电性连接;压敏电容RV3的一端分别与电感L1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整流模块22的其一输入端电性连接;压敏电容RV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的另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压敏电容RV3的另一端、整流模块22的另一输入端电性连接。采用压敏电容能够防止外部因雷击等因素造成的浪涌冲击,有效保护后方的灯板稳定运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本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投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驱动电路板、灯板、反光罩以及面壳,反光罩设置在灯板上,灯板与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底壳上一体形成能够容置灯板的第一腔体以及能够容置驱动电路板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位于第一腔体的一侧,底壳与面壳连接以形成灯体并且能够密封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投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驱动电路板、灯板、反光罩以及面壳,反光罩设置在灯板上,灯板与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底壳上一体形成能够容置灯板的第一腔体以及能够容置驱动电路板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位于第一腔体的一侧,底壳与面壳连接以形成灯体并且能够密封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包括依次叠放的透光玻璃以及面盖,面盖上在与灯板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出光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投光灯,其特征在于:底壳与面壳连接位置之间设置有防水圈,底壳与面壳通过连接件连接,该连接件能够使防水圈分别抵压在底壳、面壳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水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螺钉或者卡扣或者倒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上设置有能够与外部物件连接的支架,该支架与底壳铰接以能够调节投射角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水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枢轴,所述底壳与枢轴咬合以实现与支架铰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华丁孝君黄云刘贻健廖日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格林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