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8142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包括分离筒,在上部安装有进料管,在下部设有出料口,在与进料管相对侧的分离筒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缓冲层,在第一缓冲层上设有第一光滑层,在分离筒侧壁上对应设有第一缓冲层观察孔;安装在出料口处的重力门,在重力门的下部出口上连接有出料管;以及风机,吸风管与分离筒的上部连通,出风管与出料管连通;出料管对应出风管处呈弯折状,在弯折处对应重力门的下部出口的出料管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缓冲层,在第二缓冲层上设有第二光滑层,在出料管侧壁上对应设有第二缓冲层观察孔。该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能够方便的控制传输方向和提高传输效率,而且可以降低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破损。

Suction pneumatic conveyo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particular to a suction pneumatic convey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eparating cylinder, an upper feeding tube, an outlet at the lower part, a first buffer layer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eparating cylinder opposite to the feeding tube, a first smooth layer on the first buffer layer, and a corresponding observation hole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separating cylinder. The gravity gate installed at the outlet of the gravity g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discharge pipe at the lower outlet of the gravity gate; the fan, the suction pipe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parating cylinder are connected, and the outlet pipe and the discharge pipe are connected; the discharge pipe corresponds to the outlet pipe, which is bent, and a second buffer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discharge pipe corresponding to the lower outlet of the gravity gate at the bending point, and a second smooth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buffer layer. The side wall of the discharge pipe is correspondingly provided with a second buffer layer observation hole. The suction pneumatic conveying device can conveniently control the transmission direction and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nd can reduce the damage of materials in the process of conve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农业物料输送过程中,例如花生等壳类物料通常采用斗式提升、刮板提升、带式传送、螺旋输送方式,但是存在的主要缺点是输送方向不易控制和传输效率低,在输送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果壳破损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能够方便的控制传输方向和提高传输效率,而且可以降低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破损。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所述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包括分离筒,在所述分离筒侧壁的上部安装有进料管,在所述分离筒的下部设有出料口,在与所述进料管相对侧的所述分离筒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缓冲层,在所述第一缓冲层远离所述分离筒内侧壁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光滑层,在所述分离筒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缓冲层处设有第一缓冲层观察孔;安装在所述出料口处的重力门,在所述重力门的下部出口上连接有出料管;以及风机,所述风机的吸风管与分离筒的上部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管与所述出料管连通;所述出料管对应所述出风管处呈弯折状,在弯折处对应所述重力门的下部出口的所述出料管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缓冲层,在所述第二缓冲层远离所述出料管内侧壁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光滑层,在所述出料管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二缓冲层处设有第二缓冲层观察孔。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为橡胶层或者硅胶层,所述第一缓冲层与所述分离筒内侧壁、所述第二缓冲层与所述出料管内侧壁粘接固定。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的厚度为4毫米。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光滑层、所述第二光滑层为特氟龙高温胶布。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光滑层、所述第二光滑层的厚度小于等于0.5毫米。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缓冲层观察孔、所述第二缓冲层观察孔分别间隔设有多个。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底盘,在所述底盘上设有滚轮,所述重力门、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在所述底盘上还安装有电控箱、以及与所述风机的驱动电机电连接的变频调节器,所述变频调节器与所述电控箱电连接。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吸风管上安装有风量调节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包括分离筒,在分离筒侧壁的上部安装有进料管,在分离筒的下部设有出料口,在与进料管相对侧的分离筒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缓冲层,在第一缓冲层远离分离筒内侧壁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光滑层,在分离筒侧壁上对应第一缓冲层处设有第一缓冲层观察孔;安装在出料口处的重力门,在重力门的下部出口上连接有出料管;以及风机,风机的吸风管与分离筒的上部连通,风机的出风管与出料管连通;出料管对应出风管处呈弯折状,在弯折处对应重力门的下部出口的出料管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缓冲层,在第二缓冲层远离出料管内侧壁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光滑层,在出料管侧壁上对应第二缓冲层处设有第二缓冲层观察孔。输送花生等带壳物料时,在分离筒的进料管上连接软质管,在重力门的出料管上连接软质管,启动风机,通过风机的抽吸分离筒内会形成负压,通过与进料管连通的软质管、进料管将物料吸到分离筒内,由于风机的出风管与重力门的出料管连通,可将经过分离筒、重力门、出料管的物料吹动输出,通过与出料管连通的软质管将物料输送至指定的料仓;在与进料管相对侧的分离筒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缓冲层,对从进料管进入的高速物料形成缓冲,在弯折处的出料管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缓冲层,对从出料管排出的物料形成缓冲,可以大大降低物料直接与铁质分离筒的筒壁撞击造成的破损,在第一缓冲层上设有第一光滑层、在第二缓冲层上设有第二光滑层,避免物料与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直接接触而造成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堵塞问题,提高了作业顺畅性和作业效率;在第一缓冲层对应处的分离筒侧壁上设有第一缓冲层观察孔,在上对应第二缓冲层对应处的出料管侧壁上设有第二缓冲层观察孔,可以分别对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进行观察,便于进行检修;在本技术的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能够方便的控制传输方向和提高传输效率,而且可以降低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破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分离筒,11、进料管,12、第一缓冲层,13、第一光滑层,14、第一缓冲层观察孔,20、重力门,21、调节杆,22、出料管,23、第二缓冲层,24、第二光滑层,25、第二缓冲层观察孔,30、风机,31、吸风管,32、出风管,33、风量调节器,40、变频调节器,50、电控箱,60、底盘,61、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由图1可知,该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包括分离筒10,在分离筒10侧壁的上部安装有进料管11,在分离筒10的下部设有出料口,在与进料管11相对侧的分离筒10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缓冲层12,在第一缓冲层12远离分离筒10内侧壁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光滑层13,在分离筒10侧壁上对应第一缓冲层12处设有第一缓冲层观察孔14;安装在出料口处的重力门20,在重力门20上设有调节杆21,在重力门20的下部出口上连接有出料管22;以及风机30,该风机30的吸风管31与分离筒10的上部连通,该风机30的出风管32与出料管22连通;出料管22对应出风管32处呈弯折状,在弯折处对应重力门20的下部出口的出料管22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缓冲层23,在第二缓冲层23远离出料管22内侧壁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光滑层24,在出料管22侧壁上对应第二缓冲层23处设有第二缓冲层观察孔25;该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还包括底盘60,在底盘60上设有滚轮61,重力门20和风机30安装在底盘60上;在底盘60上还安装有电控箱50、以及与风机30的驱动电机电连接的变频调节器40,该变频调节器40与电控箱50电连接。输送花生等带壳物料时,在分离筒10的进料管11上连接软质管,在重力门20的出料管22上连接软质管,启动风机30,通过风机30的抽吸分离筒10内会形成负压,通过与进料管11连通的软质管、进料管11将物料吸到分离筒10内,由于风机30的出风管32与重力门20的出料管22连通,可将经过分离筒10、重力门20、出料管22的物料吹动输出,通过与出料管22连通的软质管将物料输送至指定的料仓;在与进料管11相对侧的分离筒10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缓冲层12,对从进料管11进入的高速物料形成缓冲,在弯折处的出料管22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缓冲层23,对从出料管22排出的物料形成缓冲,可以大大降低物料直接与铁质分离筒10的筒壁撞击造成的破损,在第一缓冲层12上设有第一光滑层13、在第二缓冲层23上设有第二光滑层24,避免物料与第一缓冲层12、第二缓冲层23直接接触而造成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堵塞问题,提高了作业顺畅性和作业效率;在第一缓冲层12对应处的分离筒10侧壁上设有第一缓冲层观察孔14,在上对应第二缓冲层23对应处的出料管22侧壁上设有第二缓冲层观察孔25,可以分别对第一缓冲层12、第二缓冲层23进行观察,便于进行检修;在本技术的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能够方便的控制传输方向和提高传输效率,而且可以避免果壳出现破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层12、第二缓冲层23通常选用橡胶层,也可以选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筒,在所述分离筒侧壁的上部安装有进料管,在所述分离筒的下部设有出料口,在与所述进料管相对侧的所述分离筒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缓冲层,在所述第一缓冲层远离所述分离筒内侧壁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光滑层,在所述分离筒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缓冲层处设有第一缓冲层观察孔;安装在所述出料口处的重力门,在所述重力门的下部出口上连接有出料管;以及风机,所述风机的吸风管与分离筒的上部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管与所述出料管连通;所述出料管对应所述出风管处呈弯折状,在弯折处对应所述重力门的下部出口的所述出料管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缓冲层,在所述第二缓冲层远离所述出料管内侧壁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光滑层,在所述出料管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二缓冲层处设有第二缓冲层观察孔。

【技术特征摘要】
1.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筒,在所述分离筒侧壁的上部安装有进料管,在所述分离筒的下部设有出料口,在与所述进料管相对侧的所述分离筒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缓冲层,在所述第一缓冲层远离所述分离筒内侧壁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光滑层,在所述分离筒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缓冲层处设有第一缓冲层观察孔;安装在所述出料口处的重力门,在所述重力门的下部出口上连接有出料管;以及风机,所述风机的吸风管与分离筒的上部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管与所述出料管连通;所述出料管对应所述出风管处呈弯折状,在弯折处对应所述重力门的下部出口的所述出料管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缓冲层,在所述第二缓冲层远离所述出料管内侧壁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光滑层,在所述出料管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二缓冲层处设有第二缓冲层观察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为橡胶层或者硅胶层,所述第一缓冲层与所述分离筒内侧壁、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学梅谢焕雄魏海胡志超吴惠昌彭宝良刘敏基颜建春王公仆仇春婷王冰胡良龙施丽莉王建楠张会娟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