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中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结构、体外预应力桥梁结构、预应力钢结 构设计或加固时提高预应力效应的结构,土木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钢结构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桥梁工程等土木工程领 域。体外预应力结构中预应力钢绞线的布置是折线形,折线形体外预应力钢绞线通过转向装 置与结构主体相连传力,布线灵活,可于外荷载集中力正下方布置反向荷载作用点,采用荷 载平衡法计算,结构受力明确,易于计算,更为设计者乐于接受,同时较体内预应力更便于 施工和以后更换。但主要影响多跨折线形钢筋体外预应力梁板结构效应的是第二项预应力损 失——预应力钢绞线的摩擦损失。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折线形 钢绞线在转向装置处的摩擦损失未给出计算公式,仅说明"按实际情况确定"。这样一来,在 工程实际中,折线形预应力就很难推广应用。我在4跨连续梁(为直观起见,用附图l说明)的连续布线折线形体外预应力梁加固试 验中,其转向装置直径由4cm 30cm不等,测得的中间跨支座15 (轴线)处负弯矩区域钢绞 线有效张拉预应力Ops不足张拉控制应力0。。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体外预应力效应的结构,本结构其特征是在连续梁或连续板适当跨的跨中底部增设张拉连接座,连接座为方盒形自平衡体系体,多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或预应力钢结构连续的钢绞线(21)在连接座处断开,分别相对从连接座一侧(24)穿入,在另一侧穿出并用锚具(22)张拉锚固。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