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线调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7181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线调光器,包括安装板、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以及电气盒,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两个,一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三红外线发射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一种红外线调光器,设计科学合理,通过三组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设置令红外线的扫描区域大大扩大,避免了有人存在却扫描不到,无法及时照明的问题,通过在将三组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尾部设置在活动腔内,并通过旋紧螺母和伸缩弹簧的配合,实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光线发射角度的调节,进而找到最合适的扫描区域。

An Infrared Dimm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frared dimmer, which comprises an installation board, an infrared transmitter, an infrared receiver and an electric box. The number of the installation boards is two. Three infrared transmitters are installed on one installation boar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new infrared dimmer is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designed and passes through three sets of infrared rays. The setting of line transmitter and infrared receiver greatly enlarges the scanning area of infrared ray, avoids the problem that some people can't scan and can't illuminate in time. By setting the tail of three groups of infrared transmitters and infrared receivers in the active cavity, and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screwing nut and telescopic spring, the light emission of infrared transmitter and infrared receiver can be realized. Angle adjustment, and then find the most suitable scanning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线调光器
本技术涉及红外线调光器,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线调光器。
技术介绍
照明装置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相当广泛的电气设备,尤其在一些高层大楼的内部楼梯、通道或者会议室中,都需要照明装置来进行照明,可以说照明装置现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现有的照明装置一般都是需要人工进行调节开关,或者人工来对照明装置的亮暗进行调节,虽然也有利用声控开关来对照明装置进行调节,但声控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有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220119795.4的一种红外线调光器,通过红外线来检测是否有人是否需要照明,避免了声控照明会受到噪音的影响,但该专利的红外线检测范围较小,无法精准的判断是否有人的存在,会造成有人却无法及时的照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线调光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红外线调光器,包括安装板、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以及电气盒,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两个,一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三红外线发射器,另一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三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均与电气盒电性连接,所述电气盒与照明灯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开有活动腔,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尾端和红外线接收器尾端均位于活动腔内,且红外线发射器尾端和红外线接收器尾端均开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置旋紧螺母,所述旋紧螺母顶端贯穿安装板,所述第二凹槽槽底与伸缩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弹簧另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发射器首端和红外线接收器首端与安装板之间留有3—4毫米活动间隙。进一步的,所述电气盒内置型号为89c2051的单片机、蓄电池以及继电器,所述单片机分别与红外线接收器和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分别红外线发射器和照明灯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气盒设于安装板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一种红外线调光器,设计科学合理,通过三组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设置令红外线的扫描区域大大扩大,避免了有人存在却扫描不到,无法及时照明的问题,通过在将三组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尾部设置在活动腔内,并通过旋紧螺母和伸缩弹簧的配合,实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光线发射角度的调节,进而找到最合适的扫描区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板,2、红外线发射器,3、红外线接收器,4、活动腔,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伸缩弹簧,8、旋紧螺母,9、电气盒,10、照明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线调光器,包括安装板1、红外线发射器2、红外线接收器3以及电气盒9,所述安装板1的数量为两个,一所述安装板1上安装有三红外线发射器2,另一所述安装板1上安装有三红外线接收器3,通过三组红外线发射器2和红外线接收器3的设置令红外线的扫描区域大大扩大,避免了有人存在却扫描不到,无法及时照明的问题,所述红外线发射器2和红外线接收器3均与电气盒9电性连接,所述电气盒9与照明灯10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板1上开有活动腔4,所述红外线发射器2尾端和红外线接收器3尾端均位于活动腔4内,且红外线发射器2尾端和红外线接收器3尾端均开有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5内置旋紧螺母8,所述旋紧螺母8顶端贯穿安装板1,所述第二凹槽6槽底与伸缩弹簧7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弹簧7另一端与安装板1固定连接,所述红外线发射器2首端和红外线接收器3首端与安装板1之间留有3—4毫米活动间隙,通过在将三组红外线发射器2和红外线接收器3尾部设置在活动腔4内,并通过旋紧螺母8和伸缩弹簧7的配合,实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光线发射角度的调节,进而找到最合适的扫描区域,所述电气盒9内置型号为89c2051的单片机、蓄电池以及继电器,所述单片机分别与红外线接收器3和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分别红外线发射器2和照明灯10电性连接,所述电气盒9设于安装板1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一种红外线调光器,设计科学合理,通过三组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设置令红外线的扫描区域大大扩大,避免了有人存在却扫描不到,无法及时照明的问题,通过在将三组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尾部设置在活动腔内,并通过旋紧螺母和伸缩弹簧的配合,实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光线发射角度的调节,进而找到最合适的扫描区域。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线调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红外线发射器(2)、红外线接收器(3)以及电气盒(9),所述安装板(1)的数量为两个,一所述安装板(1)上安装有三红外线发射器(2),另一所述安装板(1)上安装有三红外线接收器(3),所述红外线发射器(2)和红外线接收器(3)均与电气盒(9)电性连接,所述电气盒(9)与照明灯(10)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线调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红外线发射器(2)、红外线接收器(3)以及电气盒(9),所述安装板(1)的数量为两个,一所述安装板(1)上安装有三红外线发射器(2),另一所述安装板(1)上安装有三红外线接收器(3),所述红外线发射器(2)和红外线接收器(3)均与电气盒(9)电性连接,所述电气盒(9)与照明灯(10)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调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上开有活动腔(4),所述红外线发射器(2)尾端和红外线接收器(3)尾端均位于活动腔(4)内,且红外线发射器(2)尾端和红外线接收器(3)尾端均开有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5)内置旋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书雅王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雅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