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6935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此电连接器包括一母针接头、一冠簧件及一公针接头,母针接头具有一套筒;冠簧件穿接于套筒,冠簧件包含二环圈及多个簧片,各簧片自二环圈一体延伸且跨接在二环圈之间,每一簧片具有一内壁及朝内壁方向弯折的多个转折突出部;公针接头具有插接于套筒的一插针,冠簧件被夹掣在套筒与插针之间,多个转折突出部抵贴于插针。借此,以加强电连接器的导电、传递信号能力。

Electrical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ic connector, which comprises a mother needle connector, a crown spring and a common needle connector, and the mother needle connector has a set of barrels; the crown spring connects to a sleeve, and the crown spring contains two rings and multiple reeds, each reed extends from the two rings and spans between the two rings, each reed has an inner wall and a plurality of turning protrusions bending towards the inner wall direction. The male needle joint has a pin inserted into the sleeve, the crown spring is clamped between the sleeve and the pin, and a plurality of turning protrusions are attached to the pin. In this way, the ability of conducting and transmitting signals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can be strengthe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输出或输入以传输电力或电信号的连接器,尤指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传统冠簧连接器,其主要包括一母接头、一公接头及一冠簧,母接头具有一套筒,冠簧穿设且固定于套筒内部,公接头具有一插针,插针插接于套筒且部分贴触于冠簧,使母接头与公接头能通过冠簧达到电性导接的目的。然而,上述冠簧连接器具有以下缺点,因冠簧仅利用本身向内弯弧的形状去抵贴公接头的插针,导致冠簧与公接头的插针采用一个点接触方式贴接,造成冠簧与公接头容易发生电接触不良等问题。是以,如何维持冠簧连接器的电性连接能力,是业者亟欲追求的要点。有鉴于此,本技术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技术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加强电连接器的导电、传递信号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利用每一簧片朝内壁方向弯折有多个转折突出部,多个转折突出部抵贴于插针,进而增加冠簧件与公针接头之间的贴接点数量,使各簧片与公针接头的插针采用多点接触方式贴接,以加强电连接器的导电、传递信号能力。于本技术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母针接头,具有一套筒;一冠簧件,穿接于该套筒,该冠簧件包含:二环圈;以及多个簧片,自该二环圈一体延伸且跨接在该二环圈之间,每一该簧片具有一内壁及朝该内壁方向弯折的多个转折突出部;以及一公针接头,具有插接于该套筒的一插针,该冠簧件被夹掣在该套筒与该插针之间,该多个转折突出部抵贴于该插针。其中,每一该转折突出部为朝该内壁突出的一V字形转折。其中,该多个V字形转折共同排列呈锯齿状。其中,该多个V字形转折彼此间隔并列。其中,该冠簧件由一金属板片卷绕成C字状方式构成,以令该二环圈分别为一C字状环圈。其中,该母针接头远离该套筒的一端延伸有一第一连接管,该第一连接管的开口处向内开设有一第一缺口。其中,该公针接头远离该插针的一端延伸有一第二连接管,该第二连接管的开口处向内开设有一第二缺口。其中,该套筒的开口处向内延伸有一缩口环块。基于上述,每一转折突出部为朝内壁突出的V字形转折,使公针接头的插针插接于套筒时,插针会压抵V字形转折至V字形转折发生弹性变形,导致V字形转折产生回复力以确实抵贴于插针,且多个V字形转折共同排列呈锯齿状,进而提升冠簧件与公针接头之间的贴接点数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冠簧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冠簧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电连接器1:母针接头11:套筒111:缩口环块12:第一连接管121:第一缺口2:冠簧件20:金属板片21:环圈211:C字状环圈22:簧片23:内壁24:转折突出部25:V字形转折3:公针接头31:插针32:第二连接管321:第二缺口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技术。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此电连接器10主要包括一母针接头1、一冠簧件2及一公针接头3;冠簧件2主要包括二环圈21及多个簧片22。如图3至图5所示,母针接头1具有一套筒11及远离套筒11的一端延伸有一第一连接管12,套筒11的开口处向内延伸有一缩口环块111,第一连接管12的开口处向内开设有一第一缺口121,使线材(图未标示)方便通过第一缺口121穿设及定位于第一连接管12中,再通过第一缺口121对线材(图未标示)与第一连接管12进行焊接作业,以达到第一连接管12及焊料稳定固持线材(图未标示)的目的。如图1至图5所示,冠簧件2穿接于套筒11,冠簧件2包含二环圈21及多个簧片22,各簧片22自二环圈21一体延伸且跨接在二环圈21之间,每一簧片22具有一内壁23及朝内壁23方向弯折的多个转折突出部24,每一转折突出部24为朝内壁23突出的一V字形转折25,多个V字形转折25共同排列呈锯齿状且彼此间隔并列。详细说明如下,冠簧件2由一金属板片20卷绕成C字状方式构成,以令二环圈21分别为一C字状环圈211,但冠簧件2也可为一金属环体,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制。如图3、图5所示,公针接头3具有插接于套筒11的一插针31,冠簧件2被夹掣在套筒11与插针31之间,多个转折突出部24抵贴于插针31。另外,公针接头3远离插针31的一端延伸有一第二连接管32,第二连接管32的开口处向内开设有一第二缺口321,使线材(图未标示)方便通过第二缺口321穿设及定位于第二连接管32中,再通过第二缺口321对线材(图未标示)与第二连接管32进行焊接作业,以达到第二连接管32及焊料稳定固持线材(图未标示)的目的。如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及冠簧件2的使用状态,其利用每一簧片22朝内壁23方向弯折的多个转折突出部24,多个转折突出部24抵贴于插针31,进而增加冠簧件2与公针接头3之间的贴接点数量,使各簧片22与公针接头3的插针31采用多点接触方式贴接,以加强电连接器10的导电、传递信号能力。另外,如图4至图5所示,每一转折突出部24为朝内壁23突出的V字形转折25,使公针接头3的插针31插接于套筒11时,插针31会压抵V字形转折25至V字形转折25发生弹性变形,导致V字形转折25产生回复力以确实抵贴于插针31,且多个V字形转折25共同排列呈锯齿状,进而提升冠簧件2与公针接头3之间的贴接点数量。此外,套筒11的开口处向内延伸有缩口环块111,此缩口环块111能有效防止冠簧件2或插针31脱离套筒11,以加强本技术电连接器10的组装稳定性。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母针接头,具有一套筒;一冠簧件,穿接于该套筒,该冠簧件包含:二环圈;以及多个簧片,自该二环圈一体延伸且跨接在该二环圈之间,每一该簧片具有一内壁及朝该内壁方向弯折的多个转折突出部;以及一公针接头,具有插接于该套筒的一插针,该冠簧件被夹掣在该套筒与该插针之间,该多个转折突出部抵贴于该插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母针接头,具有一套筒;一冠簧件,穿接于该套筒,该冠簧件包含:二环圈;以及多个簧片,自该二环圈一体延伸且跨接在该二环圈之间,每一该簧片具有一内壁及朝该内壁方向弯折的多个转折突出部;以及一公针接头,具有插接于该套筒的一插针,该冠簧件被夹掣在该套筒与该插针之间,该多个转折突出部抵贴于该插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转折突出部为朝该内壁突出的一V字形转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多个V字形转折共同排列呈锯齿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信音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