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晓军专利>正文

一种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672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包括献血信息获取模块、留样模块、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献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献血者的条形码和血型信息,以及将条形码信息发送到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留样模块,用于对完成采集的血液母袋进行标本留样,并将标本管内的血液留样量信息发送到信息处理模块;标签粘贴模块,用于接收、打印献血信息获取模块发送的条形码与血型信息,并将打印的含血型标识的条形码粘贴于留样标本管上的标识区域;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扫码模块发送的条形码信息和标本管的血液留样量信息、身份证关联的献血者登记信息、各工作流程的实时记录信息,以及将上述信息发送到血站血液信息系统中完成信息交互。

A Blood Intelligent Sample Label Managemen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lood intelligent sample marking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ncludes blood donatio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odule, sample retention module, label sticking modul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ule; blood donatio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odule, which is used to obtain the barcode and blood group information of blood donors, and to send barcode information to label sticking modul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ule; and sample retention module, which is used to complete the collection. The blood mother bag carries on the sample retaining and sends the blood sample retaining information in the sample vessel to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ule; the label sticking module receives and prints the barcode and blood group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blood donatio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odule, and pastes the printed barcode with blood group marking on the identification area of the sample retaining tube;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ule receives and sends the sweep code module. The barcode information and the blood sample amount information of the sample tube, the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blood donors associated with the ID card, the real-time recording information of each work flow, and the above information are sent to the blood information system of the blood station to complete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血液留样管理的
,具体涉及一种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采供血系统中血液采集、制备、检测和储存供应各操作环节中血液采集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血液采集后留样、标本管及血袋导管标识、标本量检查、血袋导管分段热合、穿刺针分离收集操作均由人工完成。血液采集结束前由采血人员在献血记录单、采血袋、标本管、血袋导管粘贴相同信息的条形码来标识血袋中的血液、检测标本和用于血液输注前交叉配合的血袋导管来证明同源。该操作步骤容易出现差错,常会因为贴错标签标识错误对血液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在穿刺针分离收集环节,人工操作极容易发生穿刺针刺伤工作人员导致职业暴露。除此,在现有的血站血液信息管理系统中血液采集后相应的处理操作记录缺失,基本都是手工记录,真实性存疑,证据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以解决人工留样、标识错误导致的血液安全隐患和现有血液管理系统信息记录的真实性存疑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其包括献血信息获取模块、留样模块、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献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扫描血液母袋上粘贴的条形码或者识别二代身份证,与采血前预登记的献血者基本信息关联,获取献血者的条形码和血型信息;以及将所述条形码信息发送到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献血信息获取模块包括激光条码阅读器和二代身份证识别器,激光条码阅读器和二代身份证识别器设于扫码区的上方,激光条码阅读器用于扫描血液母袋上的条形码,通过二代身份证识别器识别献血人身份信息,并将读取的身份信息与预登记的献血者信息关联,获取新的条形码信息并发送到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中;激光条码阅读器和二代身份证识别器通过数据线与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中;留样模块,用于对完成采集的血液母袋进行标本留样,并将标本管的血液留样信息发送到信息处理模块;标本管通过传送带传送到标本管装载位,血袋导穿刺针或留样袋穿刺针刺入标本管,利用标本管内负压将母袋的血液引入标本管内,完成血液留样;留样模块包括用于检测标本管内留样血液量的PBT塑胶外壳红外漫反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安装于标本管装载位的两侧,光电传感器通过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检测标本管内的血液量,并将检测到的标本血液量信息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内;标签粘贴模块,用于接收、打印献血信息获取模块传送的条形码信息,并将打印的条形码粘贴于标本管上的标识区域;标签粘贴模块包括用于打印条形码的打印机,以及用于识别标本管上标识区域的灯源;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扫码模块发送的条形码信息和标本管的血液留样信息、身份证关联的献血者登记信息、各工作流程的实时记录信息,以及将上述信息发送到血站血液信息系统中完成信息交互。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将完成检测的标本管运送到标签粘贴模块的输送模块。优选地,还包括用于热合、分离、收集血液母袋导管远端采血穿刺针或留样针的采血穿刺针/留样针分离收集模块。优选地,献血信息获取模块包括用于扫描血液母袋上的条形码信息的激光条码阅读器和二代公民身份证识别器。优选地,信息处理模块包括PLC控制器和与PLC控制器电连接的LCD液晶显示屏。优选地,所述LCD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血液母袋对应的条形码信息、血型信息、标本管的血液留样信息和标本管仓内的标本管数量信息。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储存血液留样的标本管仓。本技术提供的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重新获取献血者基本信息,产生新的并打印含血型标识的条形码,由系统自动粘贴标识,实时跟踪血液的采集、留样和导管的分离,并将跟踪的信息导入信息处理系统中,进而实现本系统与血站血液信息系统信息的交互,有效的解决了人工留样、标识错误导致的血液安全隐患和现有血液管理系统信息记录的真实性存疑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的模块框图。图2为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的原理框图。图3为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献血信息获取模块的结构图。图4为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留样模块的结构图。图5为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标签粘贴模块的结构图。图6为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标本管的结构图。其中,1、激光条码阅读器;2、二代身份证识别器;3、扫码区;4、献血信息获取模块;5、传送带;6、标本管装载位;7、光电传感器;8、标本管;9、标签粘贴位;10、灯源;11、标签粘贴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方案的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包括献血信息获取模块4、留样模块、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献血信息获取模块4,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取献血者信息:扫描血液母袋上的标签或识别二代身份证与预登记的献血者信息关联。采血工作人员核对献血者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与登记表上的信息一致时,将献血登记表上预分配的血液母袋条码粘贴在血液母袋上开始采集血液,血液采集结束,如果通过母袋条形码获取献血者信息则将采集完的血液母袋放置在扫码区3内,且条形码朝上。将血液母袋的导管嵌入热合头位,并将采血穿刺针或留样袋穿刺针固定于穿刺针限位处。献血信息获取模块4包括激光条码阅读器1和二代身份证识别器2,激光条码阅读器1和二代身份证识别器2设于扫码区3的上方,激光条码阅读器1用于扫描血液母袋上的条形码,通过二代身份证识别器2识别献血人身份信息,并将读取的身份信息与预登记的献血者信息关联,获取新的条形码信息并发送到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中。其中,激光条码阅读器1和二代身份证识别器2通过数据线与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中。留样模块,用于对完成采集的血液母袋进行标本留样,并将标本管8内的血液留样量信息发送到信息处理模块。标本管8通过传送带5传送到标本管8装载位6,血袋导穿刺针或留样袋穿刺针刺入标本管8,利用标本管8内负压将母袋的血液引入标本管8内,完成血液留样。留样模块包括用于检测标本管8内留样血液量的PBT塑胶外壳红外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光电传感器7安装于标本管8装载位6的两侧,光电传感器7通过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检测标本管8内的血液量,并将检测到的标本血液量信息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内,进而显示在LCD液晶显示屏上,便于工作人员实时观察标本血液量,当标本血液量没有达到预设容量时,LCD液晶显示屏上显示警示消息,警告工作人员,补充标本血液量。标签粘贴模块,用于接收、打印留样模块传送的条形码信息,并将打印的条形码粘贴于标本管8上的标识区域和与血液母袋分离的导管上。标签粘贴模块包括用于打印条形码的打印机,以及用于识别标本管8上标识区域的灯源10,灯源10可以为普通的白炽灯。血液留样完成后,将标本管8放置于标签粘贴位9上,信息处理模块将对应标本管8内血液的条形码信息传送到打印机,并控制打印机打印出条形码,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标本管8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献血信息获取模块、留样模块、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献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扫描血液母袋上粘贴的条形码或者识别二代身份证,与采血前预登记的献血者基本信息关联,获取献血者的条形码和血型信息;以及将所述条形码信息发送到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献血信息获取模块包括激光条码阅读器和二代身份证识别器,激光条码阅读器和二代身份证识别器设于扫码区的上方,激光条码阅读器用于扫描血液母袋上的条形码,通过二代身份证识别器识别献血人身份信息,并将读取的身份信息与预登记的献血者信息关联,获取新的条形码信息并发送到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中;激光条码阅读器和二代身份证识别器通过数据线与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中;留样模块,用于对完成采集的血液母袋进行标本留样,并将标本管的血液留样信息发送到信息处理模块;标本管通过传送带传送到标本管装载位,血袋导穿刺针或留样袋穿刺针刺入标本管,利用标本管内负压将母袋的血液引入标本管内,完成血液留样;留样模块包括用于检测标本管内留样血液量的PBT塑胶外壳红外漫反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安装于标本管装载位的两侧,光电传感器通过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检测标本管内的血液量,并将检测到的标本血液量信息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内;标签粘贴模块,用于接收、打印献血信息获取模块传送的条形码信息,并将打印的条形码粘贴于标本管上的标识区域;标签粘贴模块包括用于打印条形码的打印机,以及用于识别标本管上标识区域的灯源;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扫码模块发送的条形码信息和标本管的血液留样信息、身份证关联的献血者登记信息、各工作流程的实时记录信息,以及将上述信息发送到血站血液信息系统中完成信息交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献血信息获取模块、留样模块、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献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扫描血液母袋上粘贴的条形码或者识别二代身份证,与采血前预登记的献血者基本信息关联,获取献血者的条形码和血型信息;以及将所述条形码信息发送到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献血信息获取模块包括激光条码阅读器和二代身份证识别器,激光条码阅读器和二代身份证识别器设于扫码区的上方,激光条码阅读器用于扫描血液母袋上的条形码,通过二代身份证识别器识别献血人身份信息,并将读取的身份信息与预登记的献血者信息关联,获取新的条形码信息并发送到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中;激光条码阅读器和二代身份证识别器通过数据线与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中;留样模块,用于对完成采集的血液母袋进行标本留样,并将标本管的血液留样信息发送到信息处理模块;标本管通过传送带传送到标本管装载位,血袋导穿刺针或留样袋穿刺针刺入标本管,利用标本管内负压将母袋的血液引入标本管内,完成血液留样;留样模块包括用于检测标本管内留样血液量的PBT塑胶外壳红外漫反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安装于标本管装载位的两侧,光电传感器通过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检测标本管内的血液量,并将检测到的标本血液量信息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内;标签粘贴模块,用于接收、打印献血信息获取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马晓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