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索测力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645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安全监测仪器领域,公开了一种锚索测力计,包括内筒、外筒、振弦感应组件、集线盒、传输电缆和电缆固定组件;内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外沿板和第二外沿板,内筒、第一外沿板和第二外沿板一体成型;外筒套设于内筒,外筒与内筒固定连接,内筒靠近外筒的侧壁设有容纳槽,振弦感应组件设置于容纳槽;集线盒设置于外筒远离内筒的侧壁且靠近第一外沿板,电缆固定组件设置于第二外沿板靠近第一外沿板的板面,传输电缆缠绕于外筒,传输电缆的一端设置于集线盒并通过导线与振弦感应组件电连接,传输电缆的另一端能够固定于电缆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收纳传输电缆、锚索测力计便于安装的技术效果。

An Anchor Cable Dynamomet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safety monitoring instruments, and discloses an anchor cable dynamometer,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barrel, an outer barrel, a vibrating string induction component, a hub box, a transmission cable and a cable fixing component; the two ends of the inner barrel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outer plate and a second outer plate, and the outer barrel, a first outer plate and a second outer plate are formed in one; the outer barrel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barrel, and the outer barrel and the inner barrel are fixed. The inner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cylinder,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inner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receptacle groove, and the vibrating string induction component is arranged in the receptacle groove; the hub box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outer cylinder far from the inner cylinder and near the first outer edge plate; the cable fix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plate surface of the second outer edge plate near the first outer edge plate; the transmission cable is wound around the outer cylinder; and the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cable is arranged on the hub box and electrically The other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cable can be fixed to the cable fixing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technical effect that the transmission cable and the anchor cable dynamometer can be conveniently collected and instal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索测力计
本技术涉及工程安全监测仪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锚索测力计。
技术介绍
锚索测力计适用于长期监测水工结构物及其它混凝土结构物、岩石边坡、桥梁等预应力的锚固状态。锚索测力计具有用于传输信号的传输电缆,在实际应用中,锚索测力计安装工况较复杂,传输电缆的传输距离较长,现有锚索测力计不方便收纳电缆,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纳传输电缆的锚索测力计。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锚索测力计,包括内筒、外筒、振弦感应组件、集线盒、传输电缆和电缆固定组件;内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外沿板和第二外沿板,内筒、第一外沿板和第二外沿板一体成型;外筒套设于内筒,外筒与内筒固定连接,内筒靠近外筒的侧壁设有容纳槽,振弦感应组件设置于容纳槽;集线盒设置于外筒远离内筒的侧壁且靠近第一外沿板,电缆固定组件设置于第二外沿板靠近第一外沿板的板面,传输电缆缠绕于外筒,传输电缆的一端设置于集线盒并通过导线与振弦感应组件电连接,传输电缆的另一端能够固定于电缆固定组件。进一步地,电缆固定组件包括调节螺杆和卡槽,调节螺杆安装于第二外沿板,卡槽设有安装孔,调节螺杆穿设于安装孔,调节螺杆固定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将卡槽限制于调节螺杆远离第二外沿板的一端,卡槽的开口朝向第二外沿板,卡槽的开口深度小于传输电缆的直径,卡槽与第二外沿板之间设有由调节螺杆控制的调节间隙。进一步地,外筒的一端面与第一外沿板靠近第二外沿板的板面贴合,外筒的另一端面与第二外沿板靠近第一外沿板的板面贴合。进一步地,外筒与第一外沿板的贴合处、外筒与第二外沿板的贴合处、外筒与内筒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胶。进一步地,振弦感应组件设置有多组,多组振弦感应组件沿内筒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锚索测力计,传输电缆缠绕于外筒,通过设置于内筒两端的第一外沿板和第二外沿板限制传输电缆的缠绕位置,防止传输电缆脱散,保持传输电缆收纳的稳定性。锚索测力计安装前,传输电缆的末端由电缆固定组件固定,锚索测力计整体性强,便于收纳和运输,也便于安装中的传递工作,安装完毕后,操作电缆固定组件解除对传输电缆的固定,即可拉出传输电缆,根据传输距离的长度控制拉出传输电缆的长度,避免因传输电缆过长导致下垂或拖沓,保持工程整洁有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锚索测力计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锚索测力计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A的放大图;图标:10-内筒,11-容纳槽,20-外筒,30-振弦感应组件,40-集线盒,50-传输电缆,60-电缆固定组件,61-调节螺杆,62-卡槽,63-限位环,64-调节间隙,71-第一外沿板,72-第二外沿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锚索测力计,包括内筒10、外筒20、振弦感应组件30、集线盒40、传输电缆50和电缆固定组件60。内筒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外沿板71和第二外沿板72,内筒10、第一外沿板71和第二外沿板72一体成型。外筒20套设于内筒10,外筒20与内筒10固定连接,内为了便于组装,外筒20可采用拼装结构。筒10靠近外筒20的侧壁设有容纳槽11,振弦感应组件30设置于容纳槽11。振弦感应组件30设置有多组,多组振弦感应组件30沿内筒1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集线盒40设置于外筒20远离内筒10的侧壁且靠近第一外沿板71,电缆固定组件60设置于第二外沿板72靠近第一外沿板71的板面,传输电缆50缠绕于外筒20,传输电缆50的一端设置于集线盒40并通过导线(图未示)与振弦感应组件30电连接,传输电缆50的另一端能够固定于电缆固定组件60。本技术锚索测力计,传输电缆50缠绕于外筒20,通过设置于内筒10两端的第一外沿板71和第二外沿板72限制传输电缆50的缠绕位置,防止传输电缆50脱散,保持传输电缆50收纳的稳定性。锚索测力计安装前,传输电缆50的末端由电缆固定组件60固定,锚索测力计整体性强,便于收纳和运输,也便于安装中的传递工作,安装完毕后,操作电缆固定组件60解除对传输电缆50的固定,即可拉出传输电缆50,根据传输距离的长度控制拉出传输电缆50的长度,避免因传输电缆50过长导致下垂或拖沓,保持工程整洁有序。具体地,电缆固定组件60包括调节螺杆61和卡槽62,调节螺杆61安装于第二外沿板72,卡槽62设有安装孔,调节螺杆61穿设于安装孔,调节螺杆61固定设置有限位环63,限位环63将卡槽62限制于调节螺杆61远离第二外沿板72的一端,卡槽62的开口朝向第二外沿板72,卡槽62的开口深度小于传输电缆50的直径,卡槽62与第二外沿板72之间设有由调节螺杆61控制的调节间隙64。使用时,旋出调节螺杆61使卡槽62向远离第二外沿板72的方向运动,调节间隙64增大,传输电缆50的末端能够穿入卡槽62,旋入调节螺杆61使卡槽62向靠近第二外沿板72的方向运动,卡槽62与第二外沿板72配合将传输电缆50固定于卡槽62内。同理,需要拉出传输电缆50时,仅需操作调节螺杆61使调节间隙64增大到一定程度即可。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容纳槽11的密封性,避免振弦感应组件30受潮影响监测结果,外筒20的一端面与第一外沿板71靠近第二外沿板72的板面贴合,外筒20的另一端面与第二外沿板72靠近第一外沿板71的板面贴合。外筒20与第一外沿板71的贴合处、外筒20与第二外沿板72的贴合处、外筒20与内筒10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索测力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外筒、振弦感应组件、集线盒、传输电缆和电缆固定组件;所述内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外沿板和第二外沿板,所述内筒、第一外沿板和第二外沿板一体成型;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内筒,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固定连接,所述内筒靠近所述外筒的侧壁设有容纳槽,所述振弦感应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所述集线盒设置于所述外筒远离所述内筒的侧壁且靠近所述第一外沿板,所述电缆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外沿板靠近所述第一外沿板的板面,所述传输电缆缠绕于所述外筒,所述传输电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集线盒并通过导线与振弦感应组件电连接,所述传输电缆的另一端能够固定于所述电缆固定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索测力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外筒、振弦感应组件、集线盒、传输电缆和电缆固定组件;所述内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外沿板和第二外沿板,所述内筒、第一外沿板和第二外沿板一体成型;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内筒,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固定连接,所述内筒靠近所述外筒的侧壁设有容纳槽,所述振弦感应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所述集线盒设置于所述外筒远离所述内筒的侧壁且靠近所述第一外沿板,所述电缆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外沿板靠近所述第一外沿板的板面,所述传输电缆缠绕于所述外筒,所述传输电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集线盒并通过导线与振弦感应组件电连接,所述传输电缆的另一端能够固定于所述电缆固定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索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固定组件包括调节螺杆和卡槽,所述调节螺杆安装于所述第二外沿板,所述卡槽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小江张明蒋德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安岩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