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国利专利>正文

列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991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仓,导流板,固定条,热管,导热管;换热仓上有换热仓进口,换热仓出口。导热管呈S形状的安装在换热仓内,导流板安装在导热管的S形状的弯处,热管的下端和导热管固定连接密封为一体。呈S形状的导热管的设计可降低热膨胀差所引起的导热管应力,从而降低导热管的故障率。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转换效率高,在相同大小的空间体积的情况下,散热面积增加了8—30倍,有利于热能的热传导热辐射,呈S状的导热管延长了待加热的气体、液体在干燥仓内的换热、加热时间,提高气体、液体在干燥仓内的换热效率,扩大了热能的换热速度,热能被很好的得到导热换热。每一根热管是单独的一个整体焊接在导热管的外面,当一根热管出现损坏产生泄漏,不影响整个列管式换热器的使用。

Tubular heat exchanger

The tubular heat exchanger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heat exchange bin, a guide plate, a fixing strip, a heat pipe and a heat conduction pipe; the heat exchange bin has an inlet of the heat exchange bin and an outlet of the heat exchange bin. The heat pipe is S-shaped and installed in the heat exchanger. The guide plate is installed in the S-shaped bend of the heat pipe. The lower end of the heat pipe and the heat pipe are fixed, connected and sealed as one. The design of S-shaped heat pipe can reduce the stress of heat pipe caused by thermal expansion difference, thus reducing the failure rate of heat pipe.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a tubular heat exchanger is high. Under the same space volume, the heat dissipation area increases by 8-30 time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heat conduction and radiation of heat energy. The S-shaped heat conducting tube prolongs the heat transfer and heating time of the gas and liquid to be heated in the drying bin, improves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the gas and liquid in the drying bin, and enlarges the heat transfer speed of the heat energy. Thermal energy is well conductive and heat transfer. Each heat pipe is weld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heat pipe as a whole. When a heat pipe is damaged, it will leak, which will not affect the use of the whole tubular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列管式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换热器,具体是一种列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现在市场上的换热器多以排管式散热器进行散热加热,但是它们的散热器体积大、散热面积小,热能使用效率低,使用过程中故障率高,不易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列管式换热器。为了到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列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仓,导流板,固定条,热管,导热管。所述的换热仓的外观形状是圆筒状,或者是方形状。所述的换热仓的仓体的制作材质是金属板。1、换热仓的仓体外面有保温层来保温。2、换热仓上有换热仓进口,换热仓出口。3、换热仓的直径是350—2800mm。4、换热仓的长度是800—8000mm。所述的导热管是金属制作的管。1、导热管的直径是13—48mm。2、导热管的长度根据换热仓的长度尺寸来选择。3、导热管的布局形状是呈S形状。所述的导热管是金属管,呈S形状的导热管的设计可降低热膨胀差所引起的导热管应力,从而降低导热管的故障率,延长导热管使用寿命。1、S形状的导热管的导热管和导热管之间的间距是40—120mm。2、两根相邻的导热管的两端分别由U型接头固定连接。3、将金属管通过弯管机来加工制作成为所设计需要尺寸的S形状规格的导热管。4、导热管中间的接口、焊口越少,越能提高导热管的使用效果。所述的导流板安装在导热管的S形状的弯处。1、导流板的一端固定在换热仓的一面仓体上。(1)、换热仓是方形时,导流板一端的三个面与换热仓固定连接,导流板和换热仓仓体固定密封为一体。(2)、换热仓是圆筒状时,导流板一端时圆弧状,导流板的圆弧状一端固定连接在圆筒状的换热仓仓体上,导流板和换热仓仓体固定密封为一体。2、换热仓是方形时,导流板另一端是平面的。导流板的另一端与换热仓的另一面仓体的间距有80—580mm。3、换热仓是圆筒状时,导流板一端时圆弧状,导流板另一端是平面的。导流板平面的另一端与换热仓的另一面仓体的间距有80—580mm。所述的导流板所起到的作用是约束、引导待加热的气体、液体流向。1、待加热的气体、液体在干燥仓内由导流板的引导呈S状向前曲折流动,导流板延长了待加热的气体、液体在干燥仓内的换热、加热时间。2、S状的导热管提高气体、液体在干燥仓内的换热效率。所述的导热管有导热管进口和导热管出口。1、导热管安装在换热仓内,导热管安装在换热仓内部下端的仓体上面。2、导热管的导热管进口一端延伸出换热仓。3、导热管的导热管出口一端延伸出换热仓。4、导热管的导热管进口、导热管出口延伸出换热仓时,导热管和换热仓仓体的连接处要固定密封为一体;导热管延伸出换热仓的仓体处是密封不透气的。所述的热管是1963年美国LosAlamos国家实验室的G.M.Grover专利技术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致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所述的热管是光管热管,或者是翅片热管。1、热管的金属管的直径是25—68mm。2、热管的金属管的高度是280—2600mm。所述的热管包括金属管,导热工质,翅片,凹形封头。所述的导热工质在两端密封的金属管的管内。所述的导热工质是水,或者是乙醚,或者是复合工质。所述的翅片固定在金属管的管壁外面,翅片和金属管是一体的。1、翅片用于增加热管的散热面积,提高热管的热能的导热、散热速度。2、翅片的厚度是0.5—2mm;翅片的高度是3—25mm。所述的金属管是金属制作的管。1、金属管的直径是15—50mm。2、金属管的高度是280—2600mm。所述的金属管的下端与凹形封头固定连接密封的,金属管的上端是固定密封的。所述的热管的金属管的下端通过切割加工制作成管型的凹形。1、凹形封头的凹内圈的形状尺寸等于导热管的外围的形状尺寸。2、热管的金属管的下端的凹形封头和导热管的管面是充分贴合的,热管下端的凹形封头的直径比金属管的管直径大。3、导热管管内的导热介质所携带的热能通过热传导、热辐射给贴在导热管上的热管下端凹形封头加热。4、热管下端的凹形封头在热管的内部是呈凸形面状,凹形封头的凸形面扩大了热能的散热面积,热能可以给热管内的导热工质提供了加热速度。所述的热管下端的热管内的液体状导热工质通过导热管管内的导热介质的热能来导热加热而相变汽化。1、导热管管内的导热介质的热能是提供给导热工质的热源,热管内的液体状导热工质吸收热量汽化为气体状导热工质,在微小的压差下,气体状导热工质上升到热管的内部,通过热管向热管外的气体传导放出热量,气体状导热工质且凝结为液体状导热工质。2、热管内的液体状导热工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热管的内壁坠落到的挨着导热管的热管的下端;热管内的液体状导热工质受到导热管管内的导热介质的热能加热而相变气体状导热工质,如此循环往复,携带热能的导热介质连续不断地将热量由导热管的管体传向热管。3、热管依靠导热工质的相变将热能传导到热管周围待加热的低温的气体、液体上,待加热的气体、液体得到了所需要的热能,待加热的气体、液体达到了加热的目的。所述的导热介质是导热油,或者是水,或者是蒸汽。1、外部设置的加热装置内的导热介质由加热装置加热。2、加热后的导热介质由导热管的导热管进口进入导热管的内部,导热管内部散热后的导热介质通过导热管出口排出导热管。3、散热后的导热介质通过加热装置再次加热;导热介质不停的循环的加热,导热,换热,加热,导热。4、导热管上加一个热循环泵,热循环泵可以提高导热管内的导热介质的输导速度,输导速度增大的导热介质也提高了热能的传导速度。所述的导热介质仅仅是出于便于陈述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工作过程及原理,本列管式换热器的内部没有含导热介质。所述的热管的金属管下端的凹形封头通过焊接固定在导热管的管面上。1、大于金属管直径的的凹形封头贴合在导热管上,通过电焊机将大于金属管的凹形封头焊接在导热管上,热管的下端和导热管固定连接密封为一体。2、热管的上端由固定条串联固定在一起,每个相邻的热管有固定条固定支撑。所述的热管根据间距要求,排列的焊接在一根呈S形状的导热管上。1、热管与热管的间距是8—58mm。2、热管的高度超过500mm时,热管上端的上面用固定条分别焊接固定,热管与热管之间由固定条固定连接支撑。3、多个热管通过固定条的串联固定支撑,热管串联组成为一个热管换热体。所述的固定条是固定在热管的上端面上的,固定条或者是固定在热管的管中央位置。1、固定条是金属条,或者是钢筋。2、固定条所起到的作用是固定支撑热管不能够摇晃摆动,避免热管的下端和导热管脱离。所述的热管是单独的一个整体热管焊接在导热管的外面。1、热管的内部和导热管的内部是不相通的。2、当某一根热管出现损坏产生泄漏,其不影响整个列管式换热器的使用。3、热管在使用过程中,热管内的导热工质不会污染热导的内壁,因此,热管的内部不会出现粘附在热管内壁上的油垢、水垢等杂质。4、一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列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仓(1),热管(2),导热管(3),导流板(4),固定条(10);所述的换热仓(1)的仓体外面有保温层;换热仓(1)上有换热仓进口(8),换热仓出口(9);所述的导热管(3)是金属管;导热管(3)是金属管通过弯管机的加工制成所需要规格的S形状的导热管(3);或者是两根相邻的导热管(3)的两端分别由U型接头固定连接;导热管(3)的布局形状是呈S形状;S形状导热管的导热管(3)和导热管(3)之间的间距是40—120mm;所述的导热管(3)安装在换热仓(1)内,导热管安装在换热仓(1)内部下端的仓体上面;导热管(3)的导热管进口(7)一端延伸出换热仓(1);导热管(3)的导热管出口(6)一端延伸出换热仓(1);导热管(3)的导热管进口(7)、导热管出口(6)延伸出换热仓(1)时,导热管(3)和换热仓(1)仓体的连接处要固定密封为一体;导热管(3)延伸出换热仓(1)的仓体处是密封不透气的;所述的导流板(4)安装在导热管(3)S的弯里;导流板(4)的一端固定在换热仓(1)的一面仓体上;导流板(4)的另一端与换热仓(1)的另一面仓体的间距有80—580mm;所述的热管(2)包括金属管,导热工质(11),翅片,凹形封头(12);导热工质(11)在两端密封的金属管的管内;翅片固定在金属管的管壁外面,翅片和金属管是一体的;金属管的下端与凹形封头(12)固定连接密封的,金属管的上端是固定密封的;所述的热管(2)的金属管的下端通过切割加工制作成管型的凹形;凹形封头(12)的凹内圈的形状尺寸等于导热管(3)的外围的形状尺寸;金属管的下端的凹形封头(12)和导热管(3)的管面是贴合的,热管(2)下端的凹形封头(12)的直径比金属管的管直径大;热管(2)的金属管下端的凹形封头(12)通过焊接固定在导热管(3)的管面上;所述的热管(2)由固定条(10)串联固定在一起,每个相邻的热管(2)有固定条(10)固定支撑;热管(2)的直径是25—68mm;热管(2)的高度是280—2600mm;热管(2)与热管(2)的间距是8 —58mm;所述的热管(2)是单独的一个整体热管(2)焊接在导热管(3)的外面上;热管(2)的内部和导热管(3)的内部是不相通的;当某一根热管(2)出现损坏产生泄漏,不影响整个列管式换热器的使用;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工作流程如下:一、携带热能的导热介质(15)通过导热管(3)的导热管进口(7)进入导热管(3)内;二、导热介质(15)携带热能通过热管(2)下端凹形封头(12)给热管(2)内的液体状的导热工质(11)提供了热能;传导在凹形封头(12)上 热能使液体状的导热工质(11)快速气化,气化后的气体状的导热工质(11)运动在热管(2)内腔中,气体状的导热工质(11)携带热能通过金属管、翅片向外散热后,散热后的气体状的导热工质(11)冷凝为液体状的导热工质(11),冷凝后的液体状的导热工质(11)流到热管(2)的下端内部的凹形封头(12)后遇热再次气化,导热工质(11)不停在热管(2)内进行着相变导热换热;三、待加热的低温的气体,液体通过换热仓(1)的换热仓进口(8)进入换热仓(1)的内部,待加热的低温的气体,液体在换热仓(1)内由导流板(4)的引导呈S状向前前进;四、导热介质(15)携带的热能通过导热管(3)和热管(2)的热传导、热辐射给热管(2)周围的低温的气体,液体进行导热换热;待加热的低温的气体,液体在换热仓(1)内前进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了热能,成为了高温的气体,液体,最后高温的气体,液体通过换热仓(1)的换热仓出口(9)排出换热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列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仓(1),热管(2),导热管(3),导流板(4),固定条(10);所述的换热仓(1)的仓体外面有保温层;换热仓(1)上有换热仓进口(8),换热仓出口(9);所述的导热管(3)是金属管;导热管(3)是金属管通过弯管机的加工制成所需要规格的S形状的导热管(3);或者是两根相邻的导热管(3)的两端分别由U型接头固定连接;导热管(3)的布局形状是呈S形状;S形状导热管的导热管(3)和导热管(3)之间的间距是40—120mm;所述的导热管(3)安装在换热仓(1)内,导热管安装在换热仓(1)内部下端的仓体上面;导热管(3)的导热管进口(7)一端延伸出换热仓(1);导热管(3)的导热管出口(6)一端延伸出换热仓(1);导热管(3)的导热管进口(7)、导热管出口(6)延伸出换热仓(1)时,导热管(3)和换热仓(1)仓体的连接处要固定密封为一体;导热管(3)延伸出换热仓(1)的仓体处是密封不透气的;所述的导流板(4)安装在导热管(3)S的弯里;导流板(4)的一端固定在换热仓(1)的一面仓体上;导流板(4)的另一端与换热仓(1)的另一面仓体的间距有80—580mm;所述的热管(2)包括金属管,导热工质(11),翅片,凹形封头(12);导热工质(11)在两端密封的金属管的管内;翅片固定在金属管的管壁外面,翅片和金属管是一体的;金属管的下端与凹形封头(12)固定连接密封的,金属管的上端是固定密封的;所述的热管(2)的金属管的下端通过切割加工制作成管型的凹形;凹形封头(12)的凹内圈的形状尺寸等于导热管(3)的外围的形状尺寸;金属管的下端的凹形封头(12)和导热管(3)的管面是贴合的,热管(2)下端的凹形封头(12)的直径比金属管的管直径大;热管(2)的金属管下端的凹形封头(12)通过焊接固定在导热管(3)的管面上;所述的热管(2)由固定条(10)串联固定在一起,每个相邻的热管(2)有固定条(10)固定支撑;热管(2)的直径是25—68mm;热管(2)的高度是280—2600mm;热管(2)与热管(2)的间距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利
申请(专利权)人:张国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