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回热与优化抽汽的二次再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5925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涉及火力发电领域的一种高效回热与优化抽汽的二次再热系统;主要包括:锅炉、回热汽轮机和余热回收系统,其中取代了传统低压加热器的余热回收系统设置于凝结水泵和第七级低压加热器的给水之间,余热回收系统利用锅炉的烟气和回热汽轮机管道漏汽的能量对凝结水进行初步加热并由烟气冷却器、低温省煤器和轴封加热器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烟气冷却器、低温省煤器和轴封加热器取代了传统的低压加热器来加热给水,在回收锅炉热量的同时减少了汽轮机的抽汽能量损失;整体上优化了机组的布置,增强了高效回热,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可在提高传统1000MW二次再热机组供电效率0.2%~0.3%的同时降低煤耗2g/kW·h~3g/kW·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回热与优化抽汽的二次再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火力发电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回热与优化抽汽的二次再热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大容量、高参数的火电机组已经成为我国火电机组的主流,当前有十几台二次再热机组立项或在建中,其主蒸汽压力为28MPa~31MPa,主蒸汽温度为600℃~620℃,更高的蒸汽参数可以实现火力发电循环系统效率的提升,由于火电机组的高温材料问题还没有解决,目前世界上的700℃等级的火电机组开发项目均遇到了阻碍,短期内不会有商业化的应用,所以要从其他方向继续优化系统,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机组的循环效率,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二次再热技术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蒸汽吸热的平均温度,在相同参数水平下,相比一次再热技术可以提高效率2%~3%。但由于二次再热机组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很高,出现了各级回热加热器抽汽过热度很大的问题,而这些回热加热器中过热的抽汽来自于汽轮机中压缸,增大了二次再热机组的能量损失,阻碍了二次再热机组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急需一种新系统解决回热加热器抽汽过热度过大的问题。传统的二次再热系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而且与一次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回热与优化抽汽的二次再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锅炉(1)、回热汽轮机(7)和余热回收系统(100),其中余热回收系统(100)利用锅炉的烟气和各汽轮机管道漏汽的能量对凝结水进行初步加热,余热回收系统(100)的给水入口与凝结水泵(22)的出口相连,余热回收系统(100)的给水出口、第七级低压加热器(16)的给水入出口和第六级低压加热器(15)的给水入口依次连接,第六级低压加热器(15)的给水出口接入除氧器(14)的给水入口;第一级高压加热器(10)、第二级高压加热器(11)、第三级高压加热器(12)和第四级高压加热器(13)的给水出口和给水入口依次连接,除氧器(14)的给水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回热与优化抽汽的二次再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锅炉(1)、回热汽轮机(7)和余热回收系统(100),其中余热回收系统(100)利用锅炉的烟气和各汽轮机管道漏汽的能量对凝结水进行初步加热,余热回收系统(100)的给水入口与凝结水泵(22)的出口相连,余热回收系统(100)的给水出口、第七级低压加热器(16)的给水入出口和第六级低压加热器(15)的给水入口依次连接,第六级低压加热器(15)的给水出口接入除氧器(14)的给水入口;第一级高压加热器(10)、第二级高压加热器(11)、第三级高压加热器(12)和第四级高压加热器(13)的给水出口和给水入口依次连接,除氧器(14)的给水出口通过电力驱动的给水泵(20)连接于第四级高压加热器(13)的给水入口;第一级高压加热器(10)的给水出口、锅炉(1)和汽轮机高压缸(2)的进汽口顺序相连,汽轮机高压缸(2)的排汽口分别与回热汽轮机(7)的进汽口、汽轮机第一级中压缸(3)的进汽口和第一级高压加热器(10)的进汽口相连,汽轮机第一级中压缸(3)的出汽口与汽轮机第二级中压缸(4)的进汽口相连,第二级中压缸(4)为对称分流布置,对称分流的每侧分别设有一个排汽口,两个排汽口在汇合之后,分流并分别与汽轮机第一级低压缸(5)的进汽口和汽轮机第二级低压缸(6)的进汽口相连,汽轮机第一级低压缸(5)和汽轮机第二级低压缸(6)均采用对称分流布置,汽轮机第一级低压缸(5)和汽轮机第二级低压缸(6)的两个排汽口汇合后与凝汽器(9)的进汽口相连;回热汽轮机(7)的第一级抽汽口、第二级抽汽口、第三级抽汽口、第四级抽汽口和第五级抽汽口分别与第二级高压加热器(11)的进汽口、第三级高压加热器(12)的进汽口、第四级高压加热器(13)的进汽口、除氧器(14)的进汽口相连和第六级低压加热器(15)的进汽口相连;回热汽轮机(7)的排汽口与第七级低压加热器(16)的进汽口相连;第一级高压加热器(10)的疏水出口与第二级高压加热器(11)的疏水入口连接,第二级高压加热器(11)的疏水出口与第三级高压加热器(12)的疏水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思瑞李惊涛魏萌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