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趟门及其导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85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趟门及其导轨,其中吊趟门包括门体、滑轮及用于固定在墙体上的导轨,导轨包括至少一个导轨主体,至少一个导轨主体并排设置。单个导轨主体包括连接板、两块侧板及两块抵接板,连接板用于连接两块侧板,两块侧板间隔相对设置,一抵接板设置于一侧板上,且抵接板与连接板之间存在间距,两块抵接板间隔设置,两块抵接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以用于支撑滑轮,其中,连接板、两块侧板及两块抵接板共同围成一容纳空间。滑轮位于容纳空间内,门体通过滑轮悬挂于导轨的下方,门体能借助滑轮相对于导轨滑动。该吊趟门及其导轨具有适用性高且利于生产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趟门及其导轨
本技术涉及建材
,特别是涉及一种吊趟门及其导轨。
技术介绍
吊趟门通常包括门体、导轨及滑轮,滑轮位于导轨内,门体通过滑轮悬挂于导轨下方,且门体可借助滑轮相对于导轨滑动。吊趟门常被应用于阳台、餐厅、厨房及卫生间的隔断,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传统吊趟门的导轨可分为单轨道导轨、双轨道导轨及三轨道导轨等,根据不同的轨道数量的需求,选用不同导轨,适用性差,导致导轨种类较多,不利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吊趟门及其导轨,旨在提高吊趟门的导轨的适用性,以减少导轨种类,利于生产。一种吊趟门的导轨,包括至少一个导轨主体,所述至少一个导轨主体并排设置,单个所述导轨主体包括连接板、两块侧板及两块抵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两块侧板,所述两块侧板间隔相对设置,一所述抵接板设置于一所述侧板上,且所述抵接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存在间距,所述两块抵接板间隔设置,所述两块抵接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以用于支撑滑轮,其中,所述连接板、所述两块侧板及所述两块抵接板共同围成一容纳空间。上述吊趟门的导轨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导轨包括至少一个导轨主体,至少一个导轨主体并排设置,以形成至少一个轨道,导轨主体的数量可根据所需轨道数量确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单个导轨主体包括连接板、两块侧板及两块抵接板,连接板、两块侧板及两块抵接板共同围成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用于容纳滑轮。两块抵接板间隔设置,以便于悬挂门体,两块抵接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以用于支撑滑轮。由于导轨主体的种类单一,故利于生产,且单一的导轨主体携带起来比较方便,使用时可灵活组合形成具有不同数量导轨主体的导轨。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装饰盖,所述装饰盖设置于最外侧的所述导轨主体的侧板的侧面,所述装饰盖用于遮挡位于最外侧的所述导轨主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饰盖包括盖板、第一卡接板及第二卡接板,所述第一卡接板及所述第二卡接板均设置于所述盖板的同一侧,且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第一卡接板及所述第二卡接板与所述导轨主体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抵接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以伸出于所述侧板形成第一配合部,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侧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卡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配合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卡接板上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配合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块对应的第二凹槽;或者所述两个抵接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以伸出于所述侧板形成第一配合部,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侧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卡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配合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卡接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的第二凸块;或者所述两个抵接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以伸出于所述侧板形成第一配合部,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侧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卡接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配合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卡接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的第二凸块;或者所述两个抵接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以伸出于所述侧板形成第一配合部,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侧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卡接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配合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卡接板上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配合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块对应的第二凹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配合部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二配合部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凹槽时,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抵接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块挡板,所述两块挡板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且所述挡板与所述侧板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所述两块挡板及所述连接板共同围成一储屑空间;或者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储屑槽,所述储屑槽背向于所述容纳空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导轨具有所述挡板时,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背向于所述储屑空间;或者当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储屑槽时,所述连接板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储屑槽的相对应的定位槽,所述储屑槽与所述定位槽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导轨具有所述挡板时,至少一块所述挡板倾斜设置,以使所述两块挡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边相互远离;或者当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储屑槽时,所述储屑槽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槽壁,至少一个所述侧槽壁倾斜设置,以使所述储屑槽的内部尺寸沿靠近开口的方向增大。一种吊趟门,包括:上述的导轨,用于固定在墙体上;滑轮,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及门体,通过所述滑轮悬挂于所述导轨的下方,所述门体能借助所述滑轮相对于所述导轨滑动。上述吊趟门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安装时,将滑轮与门体相连接,且将滑轮置于容纳空间内,门体通过滑轮悬挂于导轨的下方。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轮与抵接板相抵接,抵接板的存在可防止滑轮及门体下沉。此外,由于吊趟门包括上述导轨,故该吊趟门的适用性较好,且利于生产。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板具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的一侧边与所述侧板相连,所述第一抵接面倾斜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抵接面的另一侧边远离所述连接板,所述滑轮具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抵。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吊趟门的侧视图;图2为图1中一导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导轨主体的侧视图;图4为图1中一装饰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装饰盖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相连”,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中的吊趟门10,包括导轨100、滑轮200及门体300,其中导轨100包括至少一个导轨主体110,至少一个导轨主体110并排设置。可根据所需轨道数量确定导轨主体110的数量,以组合形成具有不同轨道数量的导轨100,该吊趟门10具有适用性好,且利于生产的特点。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单个导轨主体110包括连接板120、两块侧板130及两块抵接板140,连接板120用于连接两块侧板130,两块侧板130间隔相对设置,一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趟门的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导轨主体,所述至少一个导轨主体并排设置,单个所述导轨主体包括连接板、两块侧板及两块抵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两块侧板,所述两块侧板间隔相对设置,一所述抵接板设置于一所述侧板上,且所述抵接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存在间距,所述两块抵接板间隔设置,所述两块抵接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以用于支撑滑轮,其中,所述连接板、所述两块侧板及所述两块抵接板共同围成一容纳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趟门的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导轨主体,所述至少一个导轨主体并排设置,单个所述导轨主体包括连接板、两块侧板及两块抵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两块侧板,所述两块侧板间隔相对设置,一所述抵接板设置于一所述侧板上,且所述抵接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存在间距,所述两块抵接板间隔设置,所述两块抵接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以用于支撑滑轮,其中,所述连接板、所述两块侧板及所述两块抵接板共同围成一容纳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饰盖,所述装饰盖设置于最外侧的所述导轨主体的侧板的侧面,所述装饰盖用于遮挡位于最外侧的所述导轨主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盖包括盖板、第一卡接板及第二卡接板,所述第一卡接板及所述第二卡接板设置于所述盖板的同一侧,且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第一卡接板及所述第二卡接板与所述导轨主体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抵接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以伸出于所述侧板形成第一配合部,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侧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卡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配合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卡接板上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配合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块对应的第二凹槽;或者所述两个抵接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以伸出于所述侧板形成第一配合部,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侧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卡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配合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卡接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的第二凸块;或者所述两个抵接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以伸出于所述侧板形成第一配合部,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侧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卡接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配合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卡接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的第二凸块;或者所述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高华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欧派集成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