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隧道涌水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575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溶隧道涌水预测方法,通过高分辨率的降雨和岩溶地下暗河管道流量的动态监测,掌握不同降雨量、降雨强度条件下岩溶水系统的响应特征,分析确定各岩溶子流域汇流的滞后时间,并将其运用于构建流域水文模型中,有效提高岩溶隧道涌水量的预测精度,可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对隧道岩溶水害防治极为重要,克服了以往隧道涌水量评价中的不足,对工程施工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A Prediction Method of Water Inrush in Karst Tunnel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edicting water inflow in Karst tunnels. Through dynamic monitoring of high-resolution rainfall and underground river pipeline discharge,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water system under different rainfall and rainfall intensity conditions are mastered, the lag time of confluence in each karst sub-basin is determined, and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ydrological model of the basin,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water inflow in Karst tunnels.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can be used for geological advance prediction,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karst water hazards in tunnels. It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s of previous evaluation of tunnel water inflow and has more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溶隧道涌水预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溶隧道工程突涌水灾害预测防治
,尤其涉及一种岩溶隧道涌水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山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设大力开展,为了防止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突涌水事故,特别是在岩溶地区,岩溶及岩溶水导致的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对铁路工程构成重大威胁;长期以来岩溶地区隧道涌水量预测的方法和理论一直是水文地质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岩溶区隧道穿越空间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特殊性,加之地区差异性和水文循环系统的不确定性,致使准确预测岩溶区隧道涌水量大小很困难。相关技术中,由于模拟者对实际对象的水文地质条件的认知程度和勘察精度不够,以及缺乏长期高精度的水文观测资料,导致预测计算岩溶隧道涌水量的方法和模型预的测结果远达不到实际工程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高分辨率的降雨和岩溶地下暗河管道流量的动态监测,掌握不同降雨量、降雨强度条件下岩溶水系统的响应特征,分析确定各岩溶子流域汇流的滞后时间,有效提高岩溶隧道涌水量预测精度的岩溶隧道涌水预测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岩溶隧道涌水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目标区域进行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对目标区域地质概况、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溶发育特征进行查阅资料及实地野外调查,然后进行岩溶流域系统划分;(2)水文监测工作布设:根据划分的岩溶流域系统设置水文监测站,分别包括降雨监测站、复式矩形流量堰监测站及钻孔水位监测站;(3)研究区岩溶水系统发育特征:根据所述降雨监测站、复式矩形流量堰监测站及钻孔水位监测站监测得到的流量、降雨量及水位信息得到各子流域汇流滞后时间,并对各洪水期流量衰减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岩溶水系统含水介质特征、各储水空间所占比例及各项水文地质参数;(4)隧道涌水量预测:根据所述岩溶水系统含水介质特征、各储水空间所占比例及各项水文地质参数对隧道涌水量和涌水规律进行预测;(5)超前地质预报:将隧道涌水量和涌水规律的预测结果传输至终端处理器,对隧道涌水洪峰流量和滞后时间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优选地,所述岩溶流域系统划分为单级岩溶流域系统、双级岩溶流域系统或多级岩溶流域系统。优选地,根据建立的所述流域水文模型对隧道涌水量和涌水规律进预测模拟,拟合得到系统汇总流量预测;并得到校订洪峰滞后时间与降雨强度关系。与相关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岩溶隧道涌水预测方法,对目标岩溶区域进行地质调查、划分岩溶流域系统、布设高分辨率水文监测站,通过水文监测站监测降雨量、流量、水位等信息对降雨-地下水文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到精确的岩溶水系统的水文地质参数,将得到的水文地质参数运用于水文模型之中,大大提高了岩溶隧道涌水量的精度,同时还得到了隧道涌水的过程曲线,其中的峰值流量以及峰值滞后时间这两个关键参数,并传输至终端处理器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对隧道岩溶水害防治极为重要,克服了以往隧道涌水量评价中的不足,对工程施工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单级岩溶流域系统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级岩溶流域系统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级岩溶流域系统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复式矩形堰流量监测站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量衰减曲线及分段示意图;其中:降雨监测站1、复式矩形堰流量监测站2、复式矩形流量堰21、监测装置22、钻孔水位监测站3、左侧堰体4、右侧堰体5、基底6、复式矩形堰口7、第一层薄壁堰口71、第二层砌砖堰口72、不锈钢板73、水位监测装置孔8、不锈钢管81、小孔8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考图1,一种岩溶隧道涌水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目标区域进行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对目标区域地质概况、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溶发育特征进行查阅资料及实地野外调查,然后进行岩溶流域系统划分;参照附图2、3、4,具体地,所述岩溶流域系统划分根据圈定分水岭后确定的汇水面积进行划分;所述岩溶流域系统划分为单级岩溶流域系统、双级岩溶流域系统或多级岩溶流域系统;所述单级岩溶流域系统即仅有一个流域系统,所述双级岩溶流域系统为两个子流域系统,所述多级岩溶流域系统有多个子流域系统;(2)水文监测工作布设:根据划分的岩溶流域系统设置水文监测站,所述水文监测站分别包括降雨监测站1、复式矩形流量堰监测站2及钻孔水位监测站3;根据单级岩溶流域系统、双级岩溶流域系统或多级岩溶流域系统设置相应的水文监测站;在所述岩溶流域系统中设置一个钻孔水位监测站3、降雨监测站1,相应的流域系统均设置一个复式矩形流量堰监测站2;参照附图5,具体地,所述复式矩形堰流量监测站2包括复式矩形流量堰21及监测装置22,所述复式矩形流量堰21包括左侧堰体4、右侧堰体5和基底6,所述左侧堰体4与右侧堰体5为对称结构,所述左侧堰体4包括紧邻河沟岸的矩形结构及呈阶梯型的矩形结构;所述左侧堰体4、右侧堰体5和基底6形成复式矩形堰口7,所述监测装置12位于所述复式矩形堰口7的上游;所述监测装置22的监测步长为5min,水位监测的精度为1mm,通过复式矩形流量堰21的监测的水位变化得到各级流域系统的水流量、降雨量数据信息;所述复式矩形堰口7的上游挖设有水位监测装置孔8,所述水位监测装置孔8中埋设不锈钢管81,所述不锈钢管81的管身上均匀设置小孔82,所述不锈钢管81中安装所述监测装置22;所述不锈钢管81的外径为5cm,壁厚4mm;所述复式矩形堰口7包括第一层薄壁堰口71、第二层砌砖堰口72,所述第一层薄壁堰口71采用不锈钢板73制作成薄壁堰口;所述不锈钢板的厚度为3mm~5mm;所述第二层砌砖堰口72的厚度为9cm~11cm;(3)研究目标区域岩溶水系统发育特征:根据所述降雨监测站1、复式矩形流量堰监测站2及钻孔水位监测站3监测得到的流量、降雨量及水位信息得到各子流域汇流滞后时间,并对各洪水期流量衰减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岩溶水系统含水介质特征、各储水空间所占比例及各项水文地质参数;具体地,将监测的降雨量、水流量、水温及水位数据信息传输至终端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入渗系数、滞后时间、地下水径流模数进行岩溶含水介质特征识别;通过所述复式矩形流量堰21监测的信息得到流量数据,所述入渗系数为流量与汇水面积之比;所述洪峰滞后时间为总流域系统洪峰出现时间与子流域系统洪峰出现时间之差;地下水径流模数为总流域系统的流量与汇水面积之比;流量根据所述复式矩形流量堰21的堰前水位与最大堰顶高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不同的计算方式;当所述堰前水位小于最大堰顶高度采用公式(1)计算流量,所述堰前水位大于最大堰顶高度采用公式(2)计算流量;其中:Q为流量,单位为每秒每立方米;m为流量系数;B1为所述第一层薄壁堰口71的宽度,单位为米;B2为所述第二层砌砖堰口72的宽度,单位为米;g为重力加速度;H为堰前水位,单位为米;P1为所述第一层薄壁堰口71对应的小堰上游坎高,单位为米;h1为最大堰顶高度,单位为米;P2为所述第二层砌砖堰口72对应的大堰上游坎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溶隧道涌水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目标区域进行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对目标区域地质概况、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溶发育特征进行查阅资料及实地野外调查,然后进行岩溶流域系统划分;(2)水文监测工作布设:根据划分的岩溶流域系统设置水文监测站,分别包括降雨监测站、复式矩形流量堰监测站及钻孔水位监测站;(3)研究区岩溶水系统发育特征:根据所述降雨监测站、复式矩形流量堰监测站及钻孔水位监测站监测得到的流量、降雨量及水位信息得到各子流域汇流滞后时间,并对各洪水期流量衰减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岩溶水系统含水介质特征、各储水空间所占比例及各项水文地质参数;(4)隧道涌水量预测:根据所述岩溶水系统含水介质特征、各储水空间所占比例及各项水文地质参数对隧道涌水量及涌水规律进行预测;(5)超前地质预报:将隧道涌水量及涌水规律的结果传输至终端处理器,对隧道涌水洪峰流量和滞后时间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溶隧道涌水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目标区域进行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对目标区域地质概况、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溶发育特征进行查阅资料及实地野外调查,然后进行岩溶流域系统划分;(2)水文监测工作布设:根据划分的岩溶流域系统设置水文监测站,分别包括降雨监测站、复式矩形流量堰监测站及钻孔水位监测站;(3)研究区岩溶水系统发育特征:根据所述降雨监测站、复式矩形流量堰监测站及钻孔水位监测站监测得到的流量、降雨量及水位信息得到各子流域汇流滞后时间,并对各洪水期流量衰减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岩溶水系统含水介质特征、各储水空间所占比例及各项水文地质参数;(4)隧道涌水量预测:根据所述岩溶水系统含水介质特征、各储水空间所占比例及各项水文地质参数对隧道涌水量及涌水规律进行预测;(5)超前地质预报:将隧道涌水量及涌水规律的结果传输至终端处理器,对隧道涌水洪峰流量和滞后时间进行超前地质预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涌水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岩溶流域系统划分为单级岩溶流域系统、双级岩溶流域系统或多级岩溶流域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涌水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所述复式矩形堰流量监测站包括复式矩形流量堰及监测装置,所述复式矩形流量堰包括左侧堰体、右侧堰体和基底,所述左侧堰体与右侧堰体为对称结构,所述左侧堰体包括紧邻河沟岸的矩形结构及呈阶梯型的矩形结构;所述左侧堰体、右侧堰体和基底形成复式矩形堰口,所述监测装置位于所述复式矩形堰口的上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涌水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所述复式矩形流量堰监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军伟王宗星李小河郭建湖谭家华黄琨常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