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45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管接头包括一对U形支撑件,它可旋转地连接到U形鞍件上。支撑件和鞍形件夹紧一个在管接头内的管,两个件的臂被一个楔形装置驱动分开供给夹紧力,楔形装置是肘节,在下中心区楔形装置约束臂,该臂穿过一个在锁臂上的开口,该臂的圆弧是以相对于肘节的支轴朝外偏置的轴线为半径。肘节可以被移到一个上中心区,在此开口的相对的边锁住地约束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管接头可以和第二个相一致的管接头联锁。(*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堆积坝体的排渗设施。我国有很多尾矿坝、灰渣坝及部分土坝,由于坝体排渗设施不完善或堆坝方法等原因,致使坝体浸润线升高,从坝坡面上出露,有的还产生集中渗漏和管涌破坏,严重地影响坝体的安全,溃坝事故时有发生。在地震区,地震发生时,由于坝体浸润线高,致使坝体内部由于地震产生的孔隙水压力增大,造成坝体边坡塌滑,引起整个坝体破坏。为了降低坝体的浸润线,需要采取排渗加固措施,目前所用的排渗设施有水平排渗盲沟、贴坡反滤排渗和垂直排渗井。垂直排渗井使用无砂混凝土管、带孔钢管或铸铁管外包反滤层形成排渗井,并用深井泵抽水排出渗井内渗水。这种方法耗能大,使用一段时期或运转不当渗井易淤积,也因机械强力抽水而引起井壁结构破坏,特别是抽水量与渗水量不平衡使水泵工作不均,水位降不下去。1986年大石河矿改为虹吸管排渗水,南山矿采用轻型井点,用水射流负压抽水。1986年12月,弓长岭矿从坝面对准竖井顶进钢管与排渗竖井底部相接,取消了动力抽水,但水平钢管只起排水作用,而无排渗功能,不能消散由于地震引起的孔隙水压力。本专利技术在于提出新型结构的排渗体,不仅可自流出排渗竖井的渗水,而且在地下渗水位高于水平排渗管水压差作用下,地下渗水不断地通过水平排渗管自行排到坝外。附附图说明图1为坝体与垂直排渗竖井和水平排渗管联合排渗体示图。附图2为垂直排渗竖井结构图。附图3为水平排渗管结构图。垂直排渗竖井和水平排渗管联合排渗体由垂直排渗竖井1和水平排渗管2在排渗竖井底部对接形成。排渗竖井由土工织物布袋3内装砾石4形成,在排渗竖井中心埋设有浸润线观测竖管5,竖井上部有钢筋混凝土平台6封顶。水平排渗管由多根开有孔洞的管道7包扎土工织物布8构成,管间以管箍9连结。排渗体各部尺寸,可视使用需要确定。本专利技术的要点在于联合排渗体中水平管道由排渗管组成,垂直排渗竖井由土工织物布袋内装砾石形成,垂直排渗竖井与水平排渗管对接形成联合排渗体。本专利技术中垂直排渗竖井反滤效果好,不易淤塞,水平排渗管起到排渗和排水双重作用,该排渗体无须人力和机械强制抽水,而是靠坝体内部自有的渗水递度,达到自渗自排,降低坝体浸润线。该排渗体使用管理方便,特别是在地震时能有效地消散由于地震产生的孔隙水压力,增大坝体的稳定性。实施例垂直排渗井井深15米,土工织物布袋直径0.8米,内装粒径10~30毫米的砾石,中心观测竖管直径90毫米。水平排渗管用抗腐蚀塑料管,总长50米,管径90毫米,管上钻孔,外包厚5毫米的土工织物布,管箍为铝质承插接头。权利要求1.一种由垂直排渗竖井和水平管道组成的坝体自流排渗体,其特征在于水平管道由排渗管组成。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渗体,其特征在于整个排渗竖井由土工织物布袋内装砾石形成。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渗体,其特征在于排渗管由带有孔洞的管道外包凉ぶ锊脊钩伞 全文摘要垂直排渗竖井和水平排渗管联合排渗体属于堆积坝体的排渗设施。它主要由土工织物布袋砾石形成垂直排渗竖井,由包扎有土工织物布的开有孔洞的管道构成水平排渗管,并在垂直排渗竖井底部对接形成联合排渗体。从而实现自渗自排,降低坝体浸润线。该排渗体不用动力抽水,不易淤塞,管理方便。在地震时可有效地消散由于地震产生的孔隙水压力,达到加固坝体的目的。文档编号E04G7/12GK1037943SQ8810409公开日1989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1988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1988年5月20日专利技术者崔玉芸, 王汉强, 徐龙泉, 陈贵明, 盛明仁, 潘檀香, 范广余, 速宝玉, 张祝添 申请人: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冶金工业部, 武汉勘察研究院, 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 铜陵有色金属公司, 河海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个杆的管接头包括U形支撑件,它适于至少部分地容纳杆,例如,在U形件的腿之间容纳鹰架管。鞍形件的一端旋转地接到邻近于支撑件的一个腿上,以产生这样的运动范围即在鞍形件延伸过支撑件而夹紧靠支撑件容纳的杆到使杆从支撑件中脱开的位置之间的运动;支撑件和鞍形件在夹紧处相交于远离支轴的杆的侧面,支撑件的另一腿和鞍形件的另一端限定了各自的朝外的延伸臂,并且楔形件依支轴可旋转地接到朝外延伸的臂中的任一个上,并且适于在夹紧位置来约束相交于远端侧面的另一个朝外延伸的臂,从而迫使所述的各臂分开并因此而夹紧包住杆的管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纳德斯科特鲁宾逊
申请(专利权)人:唐纳德斯科特鲁宾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U[澳大利亚]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