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童车的顶棚收合结构以及三折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1225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童车的顶棚收合结构以及三折童车,顶棚收合结构包括位于车架顶部的推手杆,该推手杆包括并排布置的两直杆,两直杆之间通过横杆以及两上把手连接,其中,两上把手分别通过对应的转轴转动安装在横杆两端,两直杆的顶端分别连接在对应侧的上把手上,各上把手上分别转动安装有连接座,两个连接座之间通过U形的顶棚支架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顶棚支架的连接座由现有技术中的横杆处改变为分别与对应侧的上把手相连,在车架展开状态下,顶棚支架支撑力两上把手以及两直杆相对外展并减少晃动。收折时,使两上把手以及两直杆具有相对折叠的趋势,方便收车操作。

A roof closing structure of folding child carriage and a three folding child carria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of closing structure of a folding trolley and a three-folding trolley. The roof clos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push rod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frame. The push rod comprises two straight rods arranged side by side. The two straight rods are connected by a cross rod and two upper handles. The two upper handles are installed at the two ends of the cross rod respectively by rotating corresponding rotating axles, and the top ends of the two straight rods are connected separately.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connecting seat of the ceiling bracket is changed from the transverse bar of the prior art to the upper handle of the corresponding side respectively, and the supporting force of the two upper handles and the two straight bars of the ceiling bracket are relatively extended and parallel under the frame expansion state. Reduce shaking. When folding, the two upper handles and the two straight rods have the tendency of relative folding,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closing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童车的顶棚收合结构以及三折童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童车,尤其涉及三折童车以及其顶棚支架与推手杆之间的连接方式改进。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进一步减小童车体积,将车架设置为三折,即车架包括左、右两侧架以及与左、右两侧分别铰接的连接架,参见图1~4,在车架整体折叠后,左、右两侧架连带车轮还可以相向折叠,使车身进一步收窄。展开状态下,位于车架顶部的为推手杆,包括并排布置且可以伸缩的两直杆1,两直杆1之间通过横杆2以及两L形的上把手4连接,其中,两L形的上把手4分别通过对应的转轴3转动安装在横杆2两端,转轴3轴线方向与直杆1的延伸方向平行,两直杆1的顶端分别连接在对应侧的上把手4上,且连接点邻近L形的拐点部位。横杆2上还转动安装有两个连接座5,两个连接座5之间通过U形的顶棚支架6相连,使用时顶棚支架6翻转至横杆2前方,即朝向前轮一侧,收折时顶棚支架6翻转至横杆2后方,连接座5与横杆2相配合的部位可设置定位结构,便于将顶棚支架6保持在适宜的角度,例如采用凸凹配合的卡槽和卡齿、或伸缩销等结构实现旋转定位。由于两上把手4相对于横杆2并非固定连接,而是可绕转轴3转动,尽管带来了可进一步折叠侧架的便利,但两上把手4与横杆2之间容易发生晃动,车架展开状态下整体稳定性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童车的顶棚收合结构,改进了顶棚支架的连接方式,可以直接作用于两上把手上,提供额外的稳定支撑。一种折叠童车的顶棚收合结构,包括位于车架顶部的推手杆,该推手杆包括并排布置的两直杆,两直杆之间通过横杆以及两上把手连接,其中,两上把手分别通过对应的转轴转动安装在横杆两端,两直杆的顶端分别连接在对应侧的上把手上,各上把手上分别转动安装有连接座,两个连接座之间通过U形的顶棚支架相连;所述顶棚支架具有处在推手杆前侧,且通过连接座向两上把手传递支撑力的第一状态;所述顶棚支架还具有处在推手杆后侧,且通过连接座向两上把手传递收拢力的第二状态。本技术中,将顶棚支架的连接座由现有技术中的横杆处改变为分别与对应侧的上把手相连,在车架展开状态下,顶棚支架处在推手杆前侧,顶棚支架依靠自身的弹性使得两端部外扩,通过连接座向两上把手传递侧向支撑力,使两上把手以及两直杆相对外展并减少晃动。收折时,顶棚支架处在推手杆后侧,顶棚支架依靠自身的弹性使得两端部外扩,通过连接座向两上把手传递侧向收拢力,使两上把手以及两直杆具有相对折叠的趋势,方便收车操作,改善操作手感。作为优选,所述顶棚支架在邻近连接座的部位处具有收口结构,收口的两末端部位分别与对应侧的连接座相连。收口结构可以提高和强化U形结构在宽度方向上的支撑力。作为优选,所述顶棚支架的端部与相应的连接座之间绕第一轴线转动配合,各上把手与横杆之间的转轴具有第二轴线,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轴线、第二轴线与直杆延伸方向相互平行。例如在连接座上设有收口结构的安装室,顶棚支架的端部具有膨大的球头,还可置入并受限在安装室内,形成可转动的关节构造,连接座随上把手折叠至前侧推手杆时,仍可保持顶棚支架的U形姿态。作为优选,各上把手为L形,一端通过所述转轴与横杆端部连接,另一端为摆动端,各直杆连接在相应上把手的L形拐点部位,各连接座在相应上把手的L形拐点与横杆端部之间。作为优选,上把手在L形拐点与横杆端部之间为第一杆部,L形拐点与摆动端之间为第二杆部;上把手展开状态下第一杆部与横杆延伸方向平行,第二杆部处在横杆朝向车架前方的一侧;上把手折叠状态下第一杆部与横杆垂直且处在横杆朝向车架前方的一侧,两上把手的第二杆部相向延伸靠拢。横杆并不严格要求为直杆,可以略带弯曲或弧度,这里的延伸方向应整体来看,大致理解为车架的宽度方向。作为优选,所述横杆包括中部的直段以及位于直段两侧的折弯段,所述上把手通过转轴连接在对应的折弯段的端部;所述折弯段相对于直段朝车架前侧弯曲,折弯段与直段之间夹角为15~40度。所述折弯段的长度为直段长度的10~50%。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与上把手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转动定位机构。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连接座为环形且转动套设在上把手的第一杆部上,连接座内壁与第一杆部外壁相配合的部位处,一者设有定位凸齿,另一者设有与定位凸齿相配合的定位凹槽。连接座与上把手采用紧配合,转动时当定位凸齿与定位凹槽配合,则相应的可将顶棚支架保持在当前位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三折童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顶部包括所述的顶棚收合结构。本技术中,将顶棚支架的连接座由现有技术中的横杆处改变为分别与对应侧的上把手相连,在车架展开状态下,顶棚支架支撑力两上把手以及两直杆相对外展并减少晃动。收折时,使两上把手以及两直杆具有相对折叠的趋势,方便收车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童车的车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车架收折过程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车架收折完成后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车架两侧的车轮以及上把手进一步相向折叠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推手杆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顶棚支架向后翻折过程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顶棚支架向后翻折就位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两上把手相向折叠后的示意图;图9为顶棚支架展开时对两上把手提供支撑力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10为顶棚支架向后翻折后对两上把手提供收拢力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11为两上把手相向折叠就位后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5,本实施例车架采用图1中的三折车架,其中推手杆顶部包括并排布置的两直杆1,两直杆1之间通过横杆2以及两L形的上把手4连接,其中,两L形的上把手4分别通过对应的转轴3转动安装在横杆2两端,转轴3轴线方向与直杆1的延伸方向平行,两直杆1的顶端分别连接在对应侧的上把手4上,且连接点邻近L形的拐点部位。两上把手4分别通过对应的转轴3转动安装在横杆2两端,各上把手4上分别转动安装有连接座5,两个连接座5之间通过U形的顶棚支架6相连。横杆2包括中部的直段以及位于直段两侧的折弯段,上把手4通过转轴连接在对应的折弯段的端部,折弯段相对于直段朝车架前侧弯曲,例如图5中大致左侧方向,上把手4为L形,一端通过转轴3与横杆2端部连接,另一端为摆动端,各直杆1连接在相应上把手4的L形拐点部位,上把手4在L形拐点与横杆2端部之间为第一杆部,L形拐点与摆动端之间为第二杆部;上把手展开状态下第一杆部与横杆2中直段延伸方向平行,第二杆部处在横杆2朝向车架前方的一侧。连接座5为环形且转动套设在上把手4的第一杆部上,连接座5内壁与第一杆部外壁相配合的部位处,一者设有定位凸齿,另一者设有与定位凸齿相配合的定位凹槽,以实现转动定位。在转动路径上定位凸齿以及定位凹槽可设置多处以提高定位效果且提供更多的定位角度。在极限位置处可通过定位台等实现定位。图5中顶棚支架6处在推手杆前侧,且通过连接座5向两上把手4传递支撑力,顶棚支架6在邻近连接座5的部位处具有收口结构,收口的两末端部位分别与对应侧的连接座5相连,可以提高和强化U形结构在宽度方向上的支撑力。参见图6和图7,收车时顶棚支架6向后翻折,直至处在图7中与两直杆1贴靠的状态,此时顶棚支架6处在推手杆后侧,且通过连接座5向两上把手4传递收拢力。该状态下,转轴3、直杆1以及顶棚支架6与连接座之间的转动轴线三者相互平行。参见图8,上把手4相对横杆2进一步朝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童车的顶棚收合结构,包括位于车架顶部的推手杆,该推手杆包括并排布置的两直杆,两直杆之间通过横杆以及两上把手连接,其中,两上把手分别通过对应的转轴转动安装在横杆两端,两直杆的顶端分别连接在对应侧的上把手上,其特征在于,各上把手上分别转动安装有连接座,两个连接座之间通过U形的顶棚支架相连;所述顶棚支架具有处在推手杆前侧,且通过连接座向两上把手传递支撑力的第一状态;所述顶棚支架还具有处在推手杆后侧,且通过连接座向两上把手传递收拢力的第二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童车的顶棚收合结构,包括位于车架顶部的推手杆,该推手杆包括并排布置的两直杆,两直杆之间通过横杆以及两上把手连接,其中,两上把手分别通过对应的转轴转动安装在横杆两端,两直杆的顶端分别连接在对应侧的上把手上,其特征在于,各上把手上分别转动安装有连接座,两个连接座之间通过U形的顶棚支架相连;所述顶棚支架具有处在推手杆前侧,且通过连接座向两上把手传递支撑力的第一状态;所述顶棚支架还具有处在推手杆后侧,且通过连接座向两上把手传递收拢力的第二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童车的顶棚收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支架在邻近连接座的部位处具有收口结构,收口的两末端部位分别与对应侧的连接座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童车的顶棚收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支架的端部与相应的连接座之间绕第一轴线转动配合,各上把手与横杆之间的转轴具有第二轴线,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轴线、第二轴线与直杆延伸方向相互平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童车的顶棚收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上把手为L形,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松
申请(专利权)人:晨辉婴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