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楼板的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5063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建筑物内形成混凝土楼板的方法,其包括:将多个用于支撑模板的顶掌千斤顶(10)连接到该建筑物的多个支柱(12)上,并在顶撑千斤顶(10)上支撑模板(1)。然后在各顶撑千斤顶的位置处调整模板的高度从而使模板的上部成形面(4)达到所需位置。再将混凝土(19)浇筑到模板的上表面上并允许其凝固到预定程度。然后把模板从混凝土下面拿开。(*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一种混凝土的成形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多层建筑物内的混凝土楼板的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各种各样的方法已被用来形成多层建筑物内的混凝土楼板。大多数用于混凝土楼板的模板通常由装配在楼板下面的脚手架支撑或者由下层楼板的桁架系统支撑。因此,在已被设计成支撑上方楼板的下层楼板已固化到足以支撑除上部楼板的重量的混凝土之外以及支撑脚手架或者桁架的重量之前不能安装新的楼板。这一情况通常需要下层楼板的百分之百的凝固。脚手架或者其他顶撑支柱也可能需要安装在比即将被浇筑的楼板的紧下面的楼板低的一个或多个下层楼板上,这样会阻碍别的行业在这些楼板上执行其它操作,除非上述支撑可以被移开。此外,在建筑过程中为支撑上面楼板的重量,通常必须将各层楼板建造得更厚实一些。较厚的楼板又需要较粗的支柱,以确保这些支柱此时必须能够承载较厚楼板的重量。而这些因素中的每个因素都倾向于增加建造时间及成本而减少建筑物内可利用的空间。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是指一种在建筑物内形成混凝土楼板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将多个用于支撑第一模板的顶撑千斤顶与该建筑物的多个第一支柱连接,并在第一顶撑千斤顶上支撑该第一模板。然后在顶撑第一千斤顶的每个顶撑千斤顶的位置处调整第一模板的高度从而使第一模板的上部成形面达到所期望的位置;再将混凝土浇筑到该第一模板的上表面上并允许其凝固预定时间。然后把该第一模板从混凝土下面拿开。 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方法支撑在建筑物的支柱之间的架空模板的侧视图;图2示出了图1中位于建筑物的支柱之间的架空模板的顶部视图;图3示出了用于支撑图1中的架空模板的顶撑千斤顶的侧视图;图4示出了用于支撑图1中的架空模板的另一替换的顶撑千斤顶;图5示出了具有两个锥形通孔成形销容纳在其中的建筑物的支柱的截面视图;图6示出了如图5所示的锥形通孔成形销的侧视图;图7示出了具有顶撑千斤顶支撑锚固件安装在其内的建筑支柱的截面视图;图8示出了图7中的顶撑千斤顶安装锚固件的透视图;图9示出了用于将支撑架空模板的顶撑千斤顶安装到支柱上的支座和安装板;图10示出了用于将顶撑千斤顶连接到图9中的支座上的顶撑夹的透视图;图11示出了安装到图9中的支座上的顶撑千斤顶的前视图;图12示出了图11中的支座顶撑千斤顶的侧视图;图13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相结合的模板牵拉机构的侧视图;图14示出了模板牵拉机构在与架空模板相连接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15示出了图1中的模板,堵头板限定将要被浇筑的楼板的外部周边;及图16示出了用于形成垂梁或者外墙托梁的模板。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架空模板1包括支撑上表面4的桁架2,在上表面4上安装有多个纵梁6。桁架2安装在I型梁8上,该I型梁8置放在多个架空模板顶撑千斤顶10上并由其支撑,该顶撑千斤顶在操作的位置安装到该建筑物的支柱12上。如图2所示,选定模板1的宽度W与支柱12之间的间距大体相等,从而当架空模板被支撑在顶撑千斤顶10上时,由胶合板片16构成的上表面4基本上盖住了支柱12之间的空间。模板1的宽度W与支柱12的间距之间的精密配装还有助于确保模板1在被安置到顶撑千斤顶10上之后不会从其上滑落下。胶合板16被安装在多个纵梁6上,这些纵梁6又依次被安装在钉固桁梁17上,该钉固桁梁17被栓接到桁架2上。然后将一系列填充托梁14置放在钉固桁梁17的外露部分上,并在相邻的模板1之间伸长,而胶合板的填充带条18被安装在填充托梁14上,以在模板1之间形成基本上连续的成形面。然后调整顶撑千斤顶10使胶合板16的上表面与胶合板填充带条18在高度上对齐,并与正被浇筑的楼板19的下表面(底面)对应。从而使得混凝土浇注表面整体成形。在楼板19已经被浇筑及凝固到完全可以支撑其自身重量的程度之后,将模板1从楼板19的下面移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道当混凝土大约凝固65%至75%时上述操作就可以完成了,而当混凝土至少大约凝固67%时最为适宜。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用的第一顶撑千斤顶10包括含有栓孔22的托架20,当顶撑千斤顶被锚固在支柱12上时该栓孔22用于在其中接纳锚固栓52。每个顶撑千斤顶10在其被安装在支柱12上时分别与支柱12相邻靠,并具有从托架20向上垂直延伸的支撑杆26。帽28固定在相应凹槽30内,该凹槽30成形于支撑杆26的上表面内,在帽28与凹槽30之间设有垫片32。此外,辊子34被安装在托架20上,辊子34转动轴线大体上垂直于支柱12的表面延伸。支撑杆26以螺纹接纳于顶撑千斤顶10、10’内,因此,沿支撑杆26相对顶撑千斤顶10、10’的第一方向的转动使支撑杆26及帽28相对于顶撑千斤顶10、10’上升,而沿第二方向的转动使支撑杆26及帽28下降。当支撑杆26被降低到最低位置时,帽28被定位在辊子34的下面,而模板1被支承在辊子34上。如图4所示,另一个替换的顶撑千斤顶10’包括有2个辊子34、34’,可将模板1降低到该辊子上。具体地说,利用下面参照附图13、14详细描述的模板牵引机构,通过将其上支承特定模板1的全部支撑杆26降低到最低位置,该模板1就可以在相应辊子34、34’上滚动离开该成形位置。如图5和图6所示,顶撑千斤顶10、10’借助通孔40被安装在支柱12上,该通孔40是通过锥形销42在支柱12内形成的,该销42最好为锥形,并且在浇筑支柱12之前将该销42放置在顶撑千斤顶10、10’将要连接的位置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如果该销42被制成如图5及图6所示的锥形,那么通过撞击销42的小直径端44从而驱使该销42脱离通孔40,从而使得这些销42可以很容易从支柱12中取出。其后,用于将顶撑千斤顶10、10’连接到支柱12上的锚定栓52穿过通孔40并与顶撑千斤顶10、10’相连接。可替代的方式为,如图7、图8所示,当不容许或不能接受在支柱12内形成通孔时,可在浇筑支柱12时将顶撑千斤顶的安装托架50放置在这些支柱内;这样以来,当支柱12凝固时,托架50被定位在顶撑千斤顶10、10’将要被安装的位置处,螺栓接纳孔54暴露在支柱12的外侧。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螺栓接纳孔54可以从支柱12的表面伸出或者凹入支柱12的表面内,只要孔是朝着支柱12外侧开口即可。当不容许或不能接受在支柱12内形成通孔时,可以采用上述这些托架50。图9至12示出了将顶撑千斤顶10、10’安装在支柱12上的替代的装置。具体地说,安装板62包括2个栓孔64及容纳托架的狭槽66。当以一种有效的布置组装托架60时,托架60滑过容纳托架的狭槽66,从而使托架的端板68与安装板62的后表面接触。此外,锚固栓52延伸穿过支柱12以将安装板与托架60安装在支柱12上。其后,填隙片夹70通过螺栓孔72与顶撑千斤顶10或10’螺栓连接,并使该组件通过形成在填隙片夹70上的狭槽74在托架60上滑动,且接合一组螺钉以使填隙片夹/顶撑千斤顶组件锁定在托架60的适当位置上,同时夹子78则使顶撑千斤顶10保持在垂直位置,并将上述组件连接到托架60上。这种设置允许将顶撑千斤顶10、10’定位在离支柱12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知道这些填隙片夹组件允许架空模板的用户能够根据本专利技术,有效、安全地支承架空模板,即使彼此相邻的支柱之间的间距发生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物内形成混凝土楼板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将支承第一模板的多个顶撑千斤顶连接到建筑物的多个第一支柱上;在第一顶撑千斤顶上支承第一模板;在每个第一顶撑千斤顶上调整第一模板的高度,以使第一模板的上成形面到达所需的位置;将混凝 土浇注到第一模板的上成形面上;使混凝土凝固到所需程度;以及在混凝土凝固到所需程度以后降低第一模板使其从混凝土下面移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J斯卡兰小A舍雷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筑造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