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克翔专利>正文

加工砼网梁楼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4615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工砼网梁楼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下述步骤操作:制作顶盒(1)、底盒(2)和侧框板(3),该底盒(2)、侧框板(3)与顶盒(1)可拼接成一叠合箱,该底盒(2)的底板内和该顶盒(1)的顶板内均设置有受力拉接筋(5);在模板(10)上摆放底盒(2);在底盒(2)空隙之间绑扎后浇肋梁钢筋笼子(12);把底盒(2)内部伸出的受力拉接筋(5)与肋梁主筋(9)钩锚牢固;把侧框板(3)连接粘合到底盒(2)上;把顶盒(1)连接粘合到已经就位的侧框板(3)上;把顶盒(1)内部伸出的受力拉接筋(5)与肋梁主筋(9)钩锚牢固;往拼接好的多个叠合箱之间的空隙内浇筑混凝土形成肋梁(8),经养护、拆模、完成施工。它具有楼盖结构合理、工程质量高且工程造价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行业中,现浇组合梁板楼盖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国内外现浇混凝土梁板楼盖和密肋楼盖的设计施工所涉及的结构体系中,模板和受力构件是分开的。模板因材料.施工工艺.以及构造的限制,不能参与结构受力。2.在传统的密肋楼盖中,T形的截面使得多跨连续楼板在负弯矩处的板底受压区削减过多。导致楼面刚度降低,楼板负筋过多,跨度也做不大。3.在传统的梁板楼盖中,梁和板是截然分开设计和构造的。必须有相对较高的梁和相对较薄的板。实心板自重大跨度小承载力小,而梁太高,占用空间太多。上述各项均为传统现浇楼盖技术的缺点。近年来,构件式模盒的产生为楼盖施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其中较为先进的如中国专利ZL200420040445.4公开了一种构件式模盒,它克服了现有现浇楼盖的缺点。但这种构件式模盒的设计也有其缺点,主要表现在该构件式模盒为预制整体密封盒,这就面临着—个问题,制作该盒体的模具较复杂,数量也较多,此外,整个构件式模盒为一整体,尽管其内部中空,但其占用体积较大,在运输过程中,模盒内部空间无法利用,因此必然造成运输成本的增加。因此利用该种模盒施工必然产生工程造价高及运输成本的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它具有楼盖结构合理、工程质量高且工程造价低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操作a、制作底盒、侧框板和顶盒,该底盒、侧框板与顶盒可拼接成一叠合箱,该底盒的底板内设置有贯通且外伸的受力拉接筋,该顶盒的顶板内也设置有贯通且外伸的受力拉接筋;b、在模板上摆放底盒,底盒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的大小按后浇肋梁所需宽度确定;c、在底盒空隙之间绑扎后浇肋梁钢筋笼子;d、把底盒内部伸出的受力拉接筋与肋梁主筋钩锚牢固;e、把侧框板连接粘合到底盒上;f、把顶盒连接粘合到已经就位的侧框板上;g、把顶盒内部伸出的受力拉接筋与肋梁主筋钩锚牢固;h、往拼接好的多个叠合箱之间的空隙内浇筑混凝土形成肋梁,经养护、拆模、完成施工。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一、制作成本低,由于叠合箱采用组合式结构,在预制时,底盒与顶盒的模具不需要重复制作,而根据工程的需要,只需制作不同高度的侧框板即可,大大减小了制作成本;二、运输方便且成本低,这种分体组合式结构克服了原有构件式模盒占用空间大的缺点。三、工程质量高、结构合理,组合式叠合箱在组合完毕后实际也是一种构件式模盒,因此它具有构件式模盒结构的所有优点如中国专利ZL200420040445.4中所提到的可以让密肋楼盖的“T”形截面变成“工”字形截面,加大了承载力和刚度,可把肋梁做高,从而能做成大跨度结构。并能减少楼盖的负筋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后楼盖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进行楼盖施工的步骤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叠合箱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顶盒、2-底盒、3-侧框板、4-嵌固齿、5-受力拉接筋、6-企口,7-传力腋,8-后浇肋梁、9-肋梁主筋、10-楼盖底模板,11-柔性材料封条,12-钢筋笼子。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a、制作如图2所示的顶盒1、底盒2和侧框板3,该底盒2、侧框板3与顶盒1可拼接成一叠合箱如图4所示,该底盒2的底板内设置有贯通且外伸的受力拉接筋5,该顶盒1的顶板内也设置有贯通且外伸的受力拉接筋5;b、在模板10上摆放底盒2,底盒2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的大小按后浇肋梁8所需宽度确定;c、在底盒2空隙之间绑扎后浇肋梁钢筋笼子12;d、把底盒2内部伸出的受力拉接筋5与肋梁主筋9钩锚牢固;e、把侧框板3连接粘合到底盒2上;f、把顶盒1连接粘合到已经就位的侧框板3上;g、把顶盒1内部伸出的受力拉接筋5与肋梁主筋9钩锚牢固;h、往拼接好的多个叠合箱之间的空隙内浇筑混凝土形成肋梁8,经养护、拆模、完成施工。为了便于侧框板3与顶盒1和底盒2的连接,在制作时,底盒2与顶盒1上与侧框板3相连处设置有企口6,其作用是便于侧框板3定位与连接,并作为侧框板3的支撑以及防止后浇肋梁8混凝土漏浆。为了保证底盒2、顶盒1与肋梁8连接的可靠,在制作时,底盒2与顶盒1外侧周边还分别设置有嵌固齿4。为了让肋梁8与盒体之间的传力更可靠,在制作时底盒2与顶盒1内侧周边还设置有传力腋7。在支好的楼盖底模板10上,对应于底盒2的周边位置浇出水泥浆封条11或其它粘贴柔性材料封条如双面胶条,封条厚度1~4mm即可,其目的是堵塞底模板10与底盒2之间的缝隙,防止后浇肋梁8时混凝土漏浆。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楼盖结构合理、工程质量高且工程造价低的特点。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它按下述步骤操作a、制作顶盒(1)、底盒(2)和侧框板(3),该底盒(2)、侧框板(3)与顶盒(1)可拼接成一叠合箱,该底盒(2)的底板内设置有贯通且外仲的受力拉接筋(5),该顶盒(1)的顶板内也设置有贯通且外伸的受力拉接筋(5);b、在模板(10)上摆放底盒(2),底盒(2)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的大小按后浇肋梁(8)所需宽度确定;c、在底盒(2)空隙之间绑扎后浇肋梁钢筋笼子(12);d、把底盒(2)内部伸出的受力拉接筋(5)与肋梁主筋(9)钩锚牢固;e、把侧框板(3)连接粘合到底盒(2)上;f、把顶盒(1)连接粘合到已经就位的侧框板(3)上;g、把顶盒(1)内部伸出的受力拉接筋(5)与肋梁主筋(9)钩锚牢固;h、往拼接好的多个叠合箱之间的空隙内浇筑混凝土形成肋梁(8),经养护、拆模、完成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模板(10)与底盒(2)之间用柔性材料封条(11)封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制作顶盒(2)和顶盒(1)时,底盒(2)与顶盒(1)上与侧框板(3)相连处设置有企口(6)。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制作顶盒(2)和顶盒(1)时,在底盒(2)外侧周边与顶盒(1)外侧周边还分别设置有嵌固齿(4)。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制作底盒(2)和顶盒(1)时,在底盒(2)内侧周边与顶盒(1)内侧周边还分别设置有传力腋(7)。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制作顶盒(2)和顶盒(1)时,在底盒(2)内侧周边与顶盒(1)内侧周边还分别设置有传力腋(7)。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材料封条(11)为水泥浆。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其特征在于它按下述步骤操作制作顶盒(1)、底盒(2)和侧框板(3),该底盒(2)、侧框板(3)与顶盒(1)可拼接成一叠合箱,该底盒(2)的底板内和该顶盒(1)的顶板内均设置有受力拉接筋(5);在模板(10)上摆放底盒(2);在底盒(2)空隙之间绑扎后浇肋梁钢筋笼子(12);把底盒(2)内部伸出的受力拉接筋(5)与肋梁主筋(9)钩锚牢固;把侧框板(3)连接粘合到底盒(2)上;把顶盒(1)连接粘合到已经就位的侧框板(3)上;把顶盒(1)内部伸出的受力拉接筋(5)与肋梁主筋(9)钩锚牢固;往拼接好的多个叠合箱之间的空隙内浇筑混凝土形成肋梁(8),经养护、拆模、完成施工。它具有楼盖结构合理、工程质量高且工程造价低的特点。文档编号E04B5/32GK1702252SQ200510043840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加工砼网梁楼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下述步骤操作:a、制作顶盒(1)、底盒(2)和侧框板(3),该底盒(2)、侧框板(3)与顶盒(1)可拼接成一叠合箱,该底盒(2)的底板内设置有贯通且外伸的受力拉接筋(5),该顶盒(1)的顶板内也设置有贯通且外伸的受力拉接筋(5);b、在模板(10)上摆放底盒(2),底盒(2)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的大小按后浇肋梁(8)所需宽度确定;c、在底盒(2)空隙之间绑扎后浇肋梁钢筋笼子(12);d、把底盒(2)内部伸出的受力拉接筋(5)与肋梁主筋(9)钩锚牢固;e、把侧框板(3)连接粘合到底盒(2)上;f、把顶盒(1)连接粘合到已经就位的侧框板(3)上;g、把顶盒(1)内部伸出的受力拉接筋(5)与肋梁主筋(9)钩锚牢固;h、往拼接好的多个叠合箱之间的空隙内浇筑混凝土形成肋梁(8),经养护、拆模、完成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克翔李保梁
申请(专利权)人:李克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