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透性微米银抗菌自洁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4090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2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透性微米银抗菌自洁布,包括:3D凹凸内衬层;贴覆在3D凹凸内衬层上表面的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贴覆在3D凹凸内衬层下表面的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贴覆在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上表面的第一超细纤维层;贴覆在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下表面的第二超细纤维层;涂覆在第一超细纤维层上表面的第一微米银涂层;以及涂覆在第二超细纤维层下表面的第二微米银涂层。本高透性微米银抗菌自洁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附能力和杀菌能力,通过超细纤维的虹吸作用可将细菌、真菌吸入纤维孔隙中,然后通过微米银涂层释放活性银离子将细菌、真菌杀死,从而取得良好的抗菌效果。

A High Permeability Micron Silver Antibacterial Self-cleaning Cloth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icron silver antimicrobial self-cleaning cloth with high permeability, which comprises a 3D concave-convex lining layer, a first high permeability polyurethane fiber layer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3D concave-convex lining layer, a second high permeability polyurethane fiber layer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3D concave-convex lining layer, a first superfine fiber layer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irst high permeability polyurethane fiber layer, and a second high permeability polyurethane fiber layer. The second superfine fiber layer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foam-permeable polyurethane fiber layer; the first micron silver coating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irst superfine fiber layer; and the second micron silver coating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second superfine fiber layer. The high permeability micron silver antimicrobial self-cleaning cloth has good air permeability, adsorption ability and bactericidal ability. Bacteria and fungi can be inhaled into the pore of the fiber through the siphon action of ultrafine fibers, and then activated silver ions can be released through the micron silver coating to kill bacteria and fungi, thus achieving good antimicrobial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透性微米银抗菌自洁布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洁布,具体涉及一种高透性微米银抗菌自洁布。
技术介绍
抹布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品。在家庭、餐厅、食品加工厂作为最常用的保洁工具,常被用来清洁有污渍的表面,因而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沾染大量的细菌,并在抹布中不断繁殖,抹布成为细菌孽生的温床。在人们生活中,厨房是人们进行烹饪和清洗厨具的地方,而抹布是人们擦拭桌面和清洗厨具的中要清洗用具,但是现有的抹布质地单一,在抹上洗洁精后很快就会流失,清洁效果并不理想,并且抹布使用时间一长,容易滋生细菌,用来擦拭桌面和清洗厨具后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透性微米银抗菌自洁布。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透性微米银抗菌自洁布,包括:3D凹凸内衬层;贴覆在3D凹凸内衬层上表面的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贴覆在3D凹凸内衬层下表面的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贴覆在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上表面的第一超细纤维层;贴覆在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下表面的第二超细纤维层;涂覆在第一超细纤维层上表面的第一微米银涂层;以及涂覆在第二超细纤维层下表面的第二微米银涂层;所述第一超细纤维层、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3D凹凸内衬层、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和第二超细纤维层的端边之间通过丝线缝制在一起,第一微米银涂层和第二微米银涂层分别通过溅射的方式涂覆在第一超细纤维层和第二超细纤维层表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超细纤维层和第二超细纤维层的虹吸作用可以将细菌、真菌等有害物质吸附进入超细纤维之间的孔隙内,然后通过涂覆在第一超细纤维层和第二超细纤维层表面的第一微米银涂层和第二微米银涂层向超细纤维之间的孔隙之间释放活性银离子将细菌、真菌杀死,从而取得良好的抗菌效果;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具有良好的透气吸附能力,通过聚氨酯纤维之间的泡孔可以增强对油污、水分的吸附能力,从而增强本自洁布除油、除水的能力,3D凹凸内衬层可以扩充整个自洁布的内部存储空间,增强本自洁布的吸油、吸水及储油、储水的能力,同时也会增强本自洁布的透气性能。第一超细纤维层、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3D凹凸内衬层、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和第二超细纤维层的端边之间通过丝线缝制在一起,可以确保各个层面之间既能稳定连接,也可以保持自洁布的中部区域具有适当的吸水膨胀空间和透气空间。优选的,所述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和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相对于3D凹凸内衬层对称设置,且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和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的厚度相同,可以减少本自洁布的两面性差异。优选的,所述第一超细纤维层和第二超细纤维层相对于3D凹凸内衬层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超细纤维层和第二超细纤维层的厚度相同,可以减少本自洁布的两面性差异,使得本自洁布的两面都可以使用。优选的,所述第一超细纤维层和第二超细纤维层的孔隙率均为30%-50%,超细纤维层的孔隙率不宜过大,否则容易造成微米银离子的流失,杀菌效果差,超细纤维层的孔隙率也不宜过小,否则过于致密,会导致透气性差,虹吸效果不佳,同样会降低杀菌效果,实验证明,当超细纤维层的孔隙率为30%-50%时杀菌效果良好。优选的,所述第一超细纤维层和第二超细纤维层的孔隙率均为40%,实验证明,当超细纤维层的孔隙率为40%时杀菌效果最佳。优选的,所述3D凹凸内衬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成凹凸间隔的波浪状,以增强3D凹凸内衬层与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和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之间的空隙,增强本自洁布在使用过程中的透气性和吸附能力。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透性微米银抗菌自洁布的有益效果在于:本高透性微米银抗菌自洁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附能力和杀菌能力,通过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和3D凹凸内衬层之间的扩充作用,使得本自洁布具有良好的吸油、吸水及储油、储水的能力,同时超细纤维的虹吸作用可将细菌、真菌吸入纤维孔隙中,然后通过微米银涂层释放活性银离子将细菌、真菌杀死,从而取得良好的抗菌效果,使得本自洁布具备优异的抗菌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层状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层状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微米银涂层;2、第一超细纤维层;3、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4、3D凹凸内衬层;5、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6、第二超细纤维层;7、第二微米银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种高透性微米银抗菌自洁布。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透性微米银抗菌自洁布,包括:3D凹凸内衬层4;贴覆在3D凹凸内衬层4上表面的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3;贴覆在3D凹凸内衬层4下表面的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5;贴覆在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3上表面的第一超细纤维层2;贴覆在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5下表面的第二超细纤维层6;涂覆在第一超细纤维层2上表面的第一微米银涂层1;以及涂覆在第二超细纤维层6下表面的第二微米银涂层7;所述第一超细纤维层2、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3、3D凹凸内衬层4、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5和第二超细纤维层6的端边之间通过丝线缝制在一起,第一微米银涂层1和第二微米银涂层7分别通过溅射的方式涂覆在第一超细纤维层2和第二超细纤维层6表面。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超细纤维层2和第二超细纤维层6的虹吸作用可以将细菌、真菌等有害物质吸附进入超细纤维之间的孔隙内,然后通过涂覆在第一超细纤维层2和第二超细纤维层6表面的第一微米银涂层1和第二微米银涂层7向超细纤维之间的孔隙之间释放活性银离子将细菌、真菌杀死,从而取得良好的抗菌效果;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具有良好的透气吸附能力,通过聚氨酯纤维之间的泡孔可以增强对油污、水分的吸附能力,从而增强本自洁布除油、除水的能力;3D凹凸内衬层4可以扩充整个自洁布的内部存储空间,增强本自洁布的吸油、吸水及储油、储水的能力,同时也会增强本自洁布的透气性能;第一超细纤维层2、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3、3D凹凸内衬层4、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5和第二超细纤维层6的端边之间通过丝线缝制在一起,可以确保各个层面之间既能稳定连接,也可以保持自洁布的中部区域具有适当的吸水膨胀空间和透气空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3和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5相对于3D凹凸内衬层4对称设置,且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3和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5的厚度相同,可以减少本自洁布的两面性差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超细纤维层2和第二超细纤维层6相对于3D凹凸内衬层4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超细纤维层2和第二超细纤维层6的厚度相同,可以减少本自洁布的两面性差异,使得本自洁布的两面都可以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超细纤维层2和第二超细纤维层6的孔隙率均为40%,超细纤维层的孔隙率不宜过大,否则容易造成微米银离子的流失,杀菌效果差,超细纤维层的孔隙率也不宜过小,否则过于致密,会导致透气性差,虹吸效果不佳,同样会降低杀菌效果,实验证明,当超细纤维层的孔隙率为40%时杀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透性微米银抗菌自洁布,其特征在于包括:3D凹凸内衬层;贴覆在3D凹凸内衬层上表面的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贴覆在3D凹凸内衬层下表面的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贴覆在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上表面的第一超细纤维层;贴覆在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下表面的第二超细纤维层;涂覆在第一超细纤维层上表面的第一微米银涂层;以及涂覆在第二超细纤维层下表面的第二微米银涂层;所述第一超细纤维层、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3D凹凸内衬层、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和第二超细纤维层的端边之间通过丝线缝制在一起,第一微米银涂层和第二微米银涂层分别通过溅射的方式涂覆在第一超细纤维层和第二超细纤维层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透性微米银抗菌自洁布,其特征在于包括:3D凹凸内衬层;贴覆在3D凹凸内衬层上表面的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贴覆在3D凹凸内衬层下表面的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贴覆在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上表面的第一超细纤维层;贴覆在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下表面的第二超细纤维层;涂覆在第一超细纤维层上表面的第一微米银涂层;以及涂覆在第二超细纤维层下表面的第二微米银涂层;所述第一超细纤维层、第一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3D凹凸内衬层、第二高透泡孔聚氨酯纤维层和第二超细纤维层的端边之间通过丝线缝制在一起,第一微米银涂层和第二微米银涂层分别通过溅射的方式涂覆在第一超细纤维层和第二超细纤维层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性微米银抗菌自洁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金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文德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