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ayer seed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for secondary fermentation of Dictyophora pinnatifida, which adopts secondary fermentation, and reasonably controls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realizes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secondary fermentation layer seeding of Dictyophora pinnatifida without bagging. By using the double fermentation layer seeding operation, the bagging and sterilization process is avoided, and the pollution rate is greatly reduced, and the production yield is reduced. This improved the yield of Dictyophora japonic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托竹荪免制包二次发酵层播栽培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红托竹荪免制包二次发酵层播栽培工艺。
技术介绍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红托竹荪,是贵州的特色食用真菌,目前已经可以大规模人工栽培。国内常见的红托竹荪栽培工艺的主要为:使用聚乙烯塑料作为容器通过手工或半机械化设备灌装培养基料后经过常压100摄氏度灭菌48小时,冷却制作撑菌棒转移到接种室后接种,转移至培养库培养100-120天后覆土栽培,该工艺生产周期长,用工巨大,且污染率高,成为制约贵州红托竹荪产业发展的瓶颈,具体说现有生产工艺有以下缺点:(1)人工成本高,现有模式通过人工或半机械化装袋,生产红托竹荪菌棒,培养120天后脱去塑料,进入大棚覆土栽培,期间需要人工制作菌棒,人工接种,人工覆土栽培,导致整个生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托竹荪免制包二次发酵层播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一次发酵工艺1、低氮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由10%‑20%的木A、90%‑80%木屑B组成;其中,木屑A为2mm以下的松木,木屑B为4‑6mm硬杂木屑,A木屑为松木屑,含有大量的抑菌物质,发酵前期温度低,添加A木屑可以起到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的作用;B木屑为普通的硬杂木屑,该木屑规格较大,比A蓬松,加入B木屑使得整个一次发酵料蓬松,利用融入氧气,提高发酵温度有利于培养高温放线菌;2、一次发酵处理:2.1原材料预湿:木屑A和木屑B按照比例加入后,建堆,高度为3‑4米,直径为3.5‑4米的料堆,使用喷淋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托竹荪免制包二次发酵层播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一次发酵工艺1、低氮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由10%-20%的木A、90%-80%木屑B组成;其中,木屑A为2mm以下的松木,木屑B为4-6mm硬杂木屑,A木屑为松木屑,含有大量的抑菌物质,发酵前期温度低,添加A木屑可以起到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的作用;B木屑为普通的硬杂木屑,该木屑规格较大,比A蓬松,加入B木屑使得整个一次发酵料蓬松,利用融入氧气,提高发酵温度有利于培养高温放线菌;2、一次发酵处理:2.1原材料预湿:木屑A和木屑B按照比例加入后,建堆,高度为3-4米,直径为3.5-4米的料堆,使用喷淋将木屑进行加湿,一般木屑的含水量约为33-53%,连续3-5天进行加水喷淋,喷淋结束后木屑含水量为58-61%;2.2升温发酵:为快速杀灭有害生物分解有害物质,木屑含水量达到58%-61%后,立刻进行翻堆,同时利用鼓风机加风管向料堆中心吹入空气,每天吹入4-6小时,当温度到达70℃是停止鼓风,之后每隔7天进行一次翻堆,总的一次发酵时间约45天,发酵结束后测量木屑含水量为55%-58%,PH6.5-7.0;(二)二次发酵工艺一次发酵结束后,进入二次发酵,按重量百分比计,将60%-90%一次发酵木屑、5%—10%米糠、15%-20%麸皮、5%玉米粉、1%石灰粉(碳酸钙)进行混合的后的发酵木屑和原材料再次建堆,料堆高度4-4.5米,直径4.5-5米,建好的料堆立刻利用鼓风机加风管向料堆中心通入空气;因加入了麸皮、米糠、玉米粉等利于生物分解的辅料,二次发酵通入空气后约48小时,温度可上升为70℃,当温度达到70℃后停止通气,48小时后进行翻堆,总的发酵时间为7天,发酵结束后,发酵料含水量59-61%,PH为5.5-6.0;(三)上料和接种:通过两次发酵好的料,通过设备移入出菇大棚,分为上中下三层进行层播接种工艺:1、最下层平铺3-4cm的发酵料,要求均匀的平铺在大棚地面或大棚的层架上;2、在平铺后发酵料上进行竹荪菌种的播种;3、将竹荪菌种粉碎到2-3cm直径大小的颗粒在最下层的发酵料上表面进行播种,要求每平方米播种500g菌种;4、播种后的菌种均匀的平铺在最下层发酵料上;5、在菌种的上表面覆6-7cm厚度的发酵料;6、结束后在大棚或创建上形成最下层3-4cm发酵料中间菌种最上层6-7cm发酵料结构;7、上料和播种结束后,上表面透气无纺布,维持一定湿度和通气;(四)出菇管理1、播种后大约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继文,肖忠建,方晔,巩玉辉,陈翠翠,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