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藤耀专利>正文

包体的防窃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376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包体的防窃扣。有由包上层、包前层构成的包体、拉锁、子母扣,还有扣座、拦挡带、左拉绳、右拉绳。包上层与包前层、拉锁、扣座、拦挡带均以缝制连接,扣座与子母扣的底片、拦挡带与子母扣的上片均以挤压连接,左拉绳、右拉绳均分别穿入拉锁的环内由自身的两端以打结方式连接,左拉绳的打结端头绕过拦挡带的右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的左侧边、右拉绳的打结端头绕过拦挡带的左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的右侧边均由子母扣的底片与上片以相按卡揢并由拦挡带以拦挡的方式相连接。用于各种类型包体的防窃。其结构简单巧妙、使用方便有效、易制作而成本低且利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包体的防窃扣,涉及生活用品
;特别涉及包类生活用品
;尤其涉及包类防窃生活用品
;具体涉及包体的防窃扣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有密码包、带锁的包等,虽然都能起到防窃的作用,但存在着制作复杂、成本高,更主要的是使用过程繁琐而不方便,尤其对随身携带的包来说,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更为突出。本技术就是在认真而充分地调查、了解、分析、总结已有技术的基础上,为克服和解决已有技术的不足、缺陷与弊端,从使用方便的角度出发,而研制成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体的防窃扣。通过由包上层、包前层等构成的包体及包体上的拉锁,而在包体及拉锁上巧妙地设置连接有扣座、拦挡带、子母扣、左拉绳、右拉绳以构成本技术;并通过本技术,以达到对包体起到防窃功能、且易于制作而成本低、并使消费者使用方便的目的。本技术可达到预期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包体的防窃扣,包括由包上层、包前层构成的包体、拉锁、子母扣,还设置有扣座、拦挡带、左拉绳、右拉绳;所述扣座为凸槽形的板状结构,所述拦挡带为长方带状结构,所述左拉绳、右拉绳均为绳状结构;所述包体的防窃扣,其包上层与包前层、包上层与拉锁、包上层与扣座、包上层与拦挡带均以缝制的方式相连接,其扣座与子母扣的底片、拦挡带的端头与子母扣的上片均以挤压的方式相连接,其左拉绳、右拉绳均分别穿入拉锁的环内以自身的两端头打结的方式相连接,其左拉绳的打结端头绕过拦挡带的右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的左侧边、右拉绳的打结端头绕过拦挡带的左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的右侧边均由子母扣的底片与上片以相按卡揢并由拦挡带以拦挡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其扣座与子母扣的底片、拦挡带的端头与子母扣的上片均以挤压的方式相连接,或扣座与子母扣的底片、拦挡带的端头与子母扣的上片均以缝制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子母扣或为尼龙搭扣。所述其左拉绳的打结端头绕过拦挡带的右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的左侧边、右拉绳的打结端头绕过拦挡带的左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的右侧边均由子母扣的底片与上片以相按卡揢并由拦挡带以拦挡的方式相连接,或左拉绳的打结端头穿入放置于拦挡带右侧边的右拉绳内由子母扣的底片与上片以相按卡揢并由拦挡带以拦挡的方式相连接,或右拉绳的打结端头穿入放置于拦挡带左侧边的左拉绳内由子母扣的底片与上片以相按卡揢并由拦挡带以拦挡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包体为手提包的包体、或背包的包体、或挎包的包体、或拉包的包体、或旅行包的包体、或文件包的包体、或书包的包体。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技术设置有子母扣,从而获得了可使消费者使用方便的有益效果。2、由于本技术设置有拉锁上的左拉绳、右拉绳及包体上的拦挡带,从而获得了可通过拦挡带对左右拉绳进行拦挡并通过拉锁进行固定而起到防窃作用的有益效果。3、由于本技术的包体为手提包、或背包、或挎包、或拉包、或旅行包、或文件包、或书包等各种类型包的包体,从而获得了适用范围广的有益效果。4、由于本技术的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制作取材方便、使用行之有效,从而获得了易制作而成本低、使用方便而利于推广应用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即左拉绳打结的端头绕过拦挡带的右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的左侧边、右拉绳打结的端头绕过拦挡带的左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右侧边状态下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即左拉绳打结的端头绕过拦挡带的右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的左侧边、右拉绳打结的端头绕过拦挡带的左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的右侧边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在展开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即将拦挡带、左拉绳、右拉绳均展开而待用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图中的符号1、包上层,2、包前层,3、拉锁,4、子母扣,5、扣座,6、拦挡带,7、左拉绳,8、右拉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书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所示一种包体的防窃扣,包括由包上层1、包前层2构成的包体、拉锁3、子母扣4,还设置有扣座5、拦挡带6、左拉绳7、右拉绳8;所述扣座5为凸槽形的板状结构,所述拦挡带6为长方带状结构,所述左拉绳7、右拉绳8均为绳状结构;所述包体的防窃扣,其包上层1与包前层2、包上层1与拉锁3、包上层1与扣座5、包上层1与拦挡带6均以缝制的方式相连接,其扣座5与子母扣4的底片、拦挡带6的端头与子母扣4的上片均以挤压的方式相连接,其左拉绳7、右拉绳8均分别穿入拉锁(3)的环内以自身的两端头打结的方式相连接,其左拉绳7的打结端头绕过拦挡带6的右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6的左侧边、右拉绳8的打结端头绕过拦挡带6)的左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6的右侧边均由子母扣4的底片与上片以相按卡揢并由拦挡带6以拦挡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其扣座5与子母扣4的底片、拦挡带6的端头与子母扣4的上片均以挤压的方式相连接,或扣座5与子母扣4的底片、拦挡带6的端头与子母扣4的上片均以缝制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子母扣4或为尼龙搭扣。所述其左拉绳7的打结端头绕过拦挡带6的右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6的左侧边、右拉绳8的打结端头绕过拦挡带6的左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6的右侧边均由子母扣4的底片与上片以相按卡揢并由拦挡带6以拦挡的方式相连接,或左拉绳7的打结端头穿入放置于拦挡带6右侧边的右拉绳8内由子母扣4的底片与上片以相按卡揢并由拦挡带6以拦挡的方式相连接,或右拉绳8的打结端头穿入放置于拦挡带6左侧边的左拉绳7内由子母扣4的底片与上片以相按卡揢并由拦挡带6以拦挡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包体为手提包的包体、或背包的包体、或挎包的包体、或拉包的包体、或旅行包的包体、或文件包的包体、或书包的包体。在上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子母扣4分别以挤压连接的子母扣4和以缝制连接的子母扣4及以尼龙搭扣替代子母扣4进行了具体制作;对左拉绳7打结的端头绕过拦挡带6的右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6的左侧边、右拉绳8打结的端头绕过拦挡带6的左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6的右侧边均由子母扣4的底片与上片以相按卡揢并由拦挡带6以拦挡的连接方式进行了实施,还对左拉绳7打结的端头穿入放置于拦挡带6右侧边的右拉绳8内由子母扣4的底片与上片以相按卡揢并由拦挡带6以拦挡连接方式进行了实施,又对右拉绳8打结的端头穿入放置于拦挡带6左侧边的左拉绳7内由子母扣4的底片与上片以相按卡揢并由拦挡带6拦挡连接方式进行了实施;分别以提包的包体、背包的包体、挎包的包体、拉包的包体、旅行包的包体、文件包的包体、书包的包体等各种类型的包体进行了实施;均收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技术;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技术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同等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技术制作完毕后进行了试用性考核,经试用考核,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包体的防窃扣,包括由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体的防窃扣,包括由包上层(1)、包前层(2)构成的包体、拉锁(3)、子母扣(4),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扣座(5)、拦挡带(6)、左拉绳(7)、右拉绳(8);    所述扣座(5)为凸槽形的板状结构,所述拦挡带(6)为长方带状结构,所述左拉绳(7)、右拉绳(8)均为绳状结构;    所述包体的防窃扣,其包上层(1)与包前层(2)、包上层(1)与拉锁(3)、包上层(1)与扣座(5)、包上层(1)与拦挡带(6)均以缝制的方式相连接,其扣座(5)与子母扣(4)的底片、拦挡带(6)的端头与子母扣(4)的上片均以挤压的方式相连接,其左拉绳(7)、右拉绳(8)均分别穿入拉锁(3)的环内以自身的两端头打结的方式相连接,其左拉绳(7)的打结端头绕过拦挡带(6)的右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6)的左侧边、右拉绳(8)的打结端头绕过拦挡带(6)的左侧边而放置于拦挡带(6)的右侧边均由子母扣(4)的底片与上片以相按卡揢并由拦挡带(6)以拦挡的方式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藤耀
申请(专利权)人:张藤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