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distance的时变可靠性序列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3457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基于B‑distance的时变可靠性序列优化方法,通过时变灵敏度分析法选取每次迭代过程中少量灵敏度较大的参数作为校验参数,通过B‑distance指标法合理量化了模型确认精度,间接地估计出了模型参数值,通过基于穿越率法的时变可靠度分析方法求解时变可靠度,对包含性能退化约束的时变RBDO模型进行了验证更新,实现了模型准确验证更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distance的时变可靠性序列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可靠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序列优化技术。
技术介绍
序列并行优化方法给优化设计领域带来了福音,该方法一般会在每一个序列优化子问题或者子区域内兼顾模型确认等相关内容,提高了优化准确度和效率。在序列优化设计中加入模型确认的思想,可以一边验证更新,一边序列优化设计,利用这种“并行优化”的思想可以优化出期望的真实可靠的结果。然而由于现代系统本身的复杂机制造成高度非线性以及应激载荷、运行工况和产品特性造成的不确定性和时间相关性,单纯的序列优化设计已经显得非常力不从心了。因此充分考虑现代复杂系统的特性,应用合理的模型确认方法量化模型参数校验的准确程度,同时引入时变可靠性优化设计思想来解决变量不确定性以及耦合的模型时变特性给系统造成的危害,保证优化安全高效。一般地,传统意义上融合模型确认的序列优化设计只用一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校核计算,无法看出实验数据组数对校核结果的影响,同时对参数校核的准确程度缺乏足够的辨识度,对于参数校核的准确程度无从知晓。因此有必要引入现行的一些定量的模型精度检验方法来可视化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关联吻合程度。现行定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B‑distance的时变可靠性序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建立产品预测模型与试验数据之间的随机误差函数模型,并给定设计变量初始点、阈值以及设计参数;S2、从设计参数中选取校验参数;S3、分解性能退化过程,采用B‑distance指标法对步骤S2的校验参数进行验证并更新;S4、根据矩形局部设计子域估计模型,得到设计变量初始点附近的矩形局部设计子域;S5、在局部设计子域内结合PHI2+法进行相关时变可靠性分析,得到设计变量优化结果;S6、若设计变量优化结果与设计变量初始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置的阈值,则将步骤S5得到的设计变量优化结果作为新的设计变量初始点,返回步骤S2;否则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B-distance的时变可靠性序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建立产品预测模型与试验数据之间的随机误差函数模型,并给定设计变量初始点、阈值以及设计参数;S2、从设计参数中选取校验参数;S3、分解性能退化过程,采用B-distance指标法对步骤S2的校验参数进行验证并更新;S4、根据矩形局部设计子域估计模型,得到设计变量初始点附近的矩形局部设计子域;S5、在局部设计子域内结合PHI2+法进行相关时变可靠性分析,得到设计变量优化结果;S6、若设计变量优化结果与设计变量初始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置的阈值,则将步骤S5得到的设计变量优化结果作为新的设计变量初始点,返回步骤S2;否则根据步骤S5得到的设计变量结果,计算得到时变可靠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distance的时变可靠性序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采用ANOVA法对设计参数进行时变灵敏度分析,具体为:对时变灵敏度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选取矩形局部设计子域内灵敏度数量级最高的参数作为校验参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distance的时变可靠性序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以下分步骤:S31、将性能退化过程的时间区间分解为若干个时间子区间;并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忠来程晓文王志华王磊赵宁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