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致变色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3242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致变色玻璃。电致变色器件包括透明基底、透明基底上的电致变色膜、电致变色膜上的太阳能电池膜以及透明基底上的蓄电控制装置,蓄电控制装置分别与太阳能电池膜和电致变色膜电连接,蓄电控制装置用于存储太阳能电池膜产生的电能,以及向电致变色膜提供第一方向电压,以控制电致变色膜着色,向电致变色膜提供与第一方向电压相反的第二方向电压,以控制电致变色膜褪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电致变色膜和太阳能电池膜结合,将太阳能电池膜光电效应产生的电能存储在蓄电控制装置中,在需要着色或褪色时为电致变色膜提供电力,无需外加电源,更加节能环保,褪色响应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致变色玻璃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致变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致变色玻璃。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材料是指在外加电流或电场的作用下,外部离子在电致变色材料中注入或抽出,材料发生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导致材料的光学属性(包括反射率、吸收率及透射率)发生变化,进而材料在外观上表现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的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交通工具等的玻璃窗,即电致变色智能窗。电致变色智能窗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具有光吸收及透过的可调节性。这样人们就可以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主动控制电致变色智能窗对外界光线的吸收和透过强度,进而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减少办公大楼和民用住宅等建筑物在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暖所需要消耗的大量能源,同时,也能够起到调节室内亮度,防眩目等作用。然而,电致变色器件的着色过程需要电能驱动,大面积使用时,必然消耗大量电能;此外,现有的电致变色器件的褪色过程(即离子从电致变色材料中抽出)通常为离子的自由扩散,而离子扩散速度较慢,导致褪色过程时间较长,器件响应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致变色玻璃,将电致变色膜和太阳能电池膜结合,太阳能电池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底;电致变色膜,位于所述透明基底上;太阳能电池膜,位于所述电致变色膜上远离所述透明基底的一侧;蓄电控制装置,位于所述透明基底上远离所述电致变色膜的一侧;所述蓄电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太阳能电池膜和所述电致变色膜电连接;所述蓄电控制装置用于存储所述太阳能电池膜产生的电能,以及向所述电致变色膜提供第一方向电压,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着色,向所述电致变色膜提供第二方向电压,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褪色;所述第一方向电压和所述第二方向电压互为反向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底;电致变色膜,位于所述透明基底上;太阳能电池膜,位于所述电致变色膜上远离所述透明基底的一侧;蓄电控制装置,位于所述透明基底上远离所述电致变色膜的一侧;所述蓄电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太阳能电池膜和所述电致变色膜电连接;所述蓄电控制装置用于存储所述太阳能电池膜产生的电能,以及向所述电致变色膜提供第一方向电压,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着色,向所述电致变色膜提供第二方向电压,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膜褪色;所述第一方向电压和所述第二方向电压互为反向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控制装置包括蓄电池、控制芯片、光敏传感器、双刀双掷开关、电压调节电路以及4个开关触点;所述光敏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调节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太阳能电池膜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一刀闸和第二刀闸连接,第一开关触点和第二开关触点分别与所述电压调节电路的正、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触点和第四开关触点分别与所述电压调节电路的负、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刀闸用于与所述第一开关触点或所述第三开关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触点为常闭触点,所述第三开关触点为常开触点;所述第二刀闸用于与所述第二开关触点或所述第四开关触点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安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