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湿喷混凝土双柱塞泵泵送管道输送减缓脉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287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用湿喷混凝土双柱塞泵泵送管道输送减缓脉冲装置,其包括上管路与下管路,上管路与下管路之间布置有一箱体,上管路与下管路通过该箱体相连通,箱体内布置有能转动的旋转叶片,旋转叶片配置有卷簧,旋转叶片包括上旋转叶片与下旋转叶片。当上管路与下管路正常输送混凝土时,呈S型的旋转叶片在卷簧作用下处于沿着混凝土输送方向布置,由于旋转叶片呈流线型设置,保证了混凝土的正常输送;当无泵送压力时,旋转叶片在卷簧或驱动电机的作用下瞬间顺时针旋转,旋转叶片上部未及时流走的流体在上旋转叶片的作用下,瞬间弹向下管路,以弥补脉冲带来的不连续供料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湿喷混凝土双柱塞泵泵送管道输送减缓脉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隧道支护施工中输送干线
,尤其涉及一种矿用湿喷混凝土双柱塞泵泵送管道输送减缓脉冲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矿山、隧道支护施工中,泵送混凝土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混凝土泵输送技术的发展,泵送混凝土可达到长距离、大高差输送。煤矿掘进工作中锚喷支护是煤矿生产建设的重要工序,随着干喷工艺被禁用,湿喷混凝土工艺则成为煤矿井下最为普遍的锚喷作业工序。由于湿喷混凝土的输送常采用双柱塞泵送,在管道输送、尤其是长距离输送过程中,普遍存在脉冲现象严重的问题,极易造成堵管,损坏设备,严重时还会影响施工质量。如何保证煤矿湿喷混凝土管道进行安全高效输送,尽量消除脉冲现象,是目前煤矿湿喷支护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尚未有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用湿喷混凝土双柱塞泵泵送管道输送减缓脉冲装置,以减弱由泵送压力差产生的脉冲现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矿用湿喷混凝土双柱塞泵泵送管道输送减缓脉冲装置,其包括上管路与下管路,其中,上管路与下管路之间布置有一箱体,上管路与下管路通过该箱体相连通,箱体内布置有能转动的旋转叶片,旋转叶片配置有卷簧,旋转叶片包括上旋转叶片与下旋转叶片;当存在泵送压力时,混凝土在泵压作用下流经上管路首先到达下旋转叶片,此时下旋转叶片的受力为P2,流体经过上管路后,一部分流体向上旋转叶片上方向流动,产生涡流,使上旋转叶片的受力P1小于下旋转叶片的受力P2,使旋转叶片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使的卷簧上紧,此时流体在旋转叶片的上下形成通路,流体在旋转叶片的上下同时流过;当无泵送压力时,旋转叶片在卷簧的作用下瞬间顺时针旋转,旋转叶片上部未及时流走的流体在上旋转叶片的作用下,瞬间弹向下管路,以弥补脉冲带来的不连续供料现象。所述的矿用湿喷混凝土双柱塞泵泵送管道输送减缓脉冲装置,其中,上述箱体包括上管路部与下管路部,上管路部包括与上管路相连通的上直行部,上直行部上方为上倾斜部;下管路部包括与下管路相连通的下直行部,下直行部下方为下倾斜部,上直行部与下倾斜部相连接,上倾斜部与下直行部相连接,上述旋转叶片布置在箱体中部;上述涡流形成于上倾斜部。所述的矿用湿喷混凝土双柱塞泵泵送管道输送减缓脉冲装置,其中,上述旋转叶片布置在箱体中部,箱体对应处布置有转轴,旋转叶片布置在该转轴上,转轴的一端配置有卷簧,卷簧配置有弹簧盒;转轴的另一端配置有底板。所述的矿用湿喷混凝土双柱塞泵泵送管道输送减缓脉冲装置,其中,上述上管路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上述旋转叶片的转轴配置有一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配置有接线盒,接线盒、压力传感器均与一控制中心通信连接;通过驱动电机控制旋转叶片的运行状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矿用湿喷混凝土双柱塞泵泵送管道输送减缓脉冲装置,当上管路与下管路正常输送混凝土时,呈S型的旋转叶片在卷簧作用下处于沿着混凝土输送方向布置,由于旋转叶片呈流线型设置,保证了混凝土的正常输送;当无泵送压力时,旋转叶片在卷簧或驱动电机的作用下瞬间顺时针旋转,旋转叶片上部未及时流走的流体在上旋转叶片的作用下,瞬间弹向下管路,以弥补脉冲带来的不连续供料现象,当泵送压力到达时,旋转叶片又呈压缩状态,在保证煤矿湿喷混凝土管道进行安全高效输送的前提下,减缓脉冲现象,减少了出现堵管、损坏设备等情况的出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矿用湿喷混凝土双柱塞泵泵送管道输送减缓脉冲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旋转叶片处于原始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旋转叶片处于正常输送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旋转叶片处于无泵送压力状态下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配有驱动电机之矿用湿喷混凝土双柱塞泵泵送管道输送减缓脉冲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矿用湿喷混凝土双柱塞泵泵送管道输送减缓脉冲装置,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矿用湿喷混凝土双柱塞泵泵送管道输送减缓脉冲装置,如图1、图2、图3与图4所示的,其包括上管路1与下管路2,其中,上管路1与下管路2之间布置有一箱体3,上管路1与下管路2通过该箱体3相连通,箱体3内布置有能转动的旋转叶片,旋转叶片配置有卷簧9,旋转叶片包括上旋转叶片4与下旋转叶片6,当然也可以根据箱体的具体位置对旋转叶片的对应部分进行命名,旋转叶片的最佳方式为呈S型,在转动后可以使混凝土沿着对应的弧形部流畅的传输,可以减少混凝土传输过程的阻力。并且当存在泵送压力时,混凝土在泵压作用下流经上管路1首先到达下旋转叶片6,此时下旋转叶片6的受力为P2,流体经过上管路1后,一部分流体向上旋转叶片4上方向流动,产生涡流,使上旋转叶片4的受力P1小于下旋转叶片6的受力P2,使旋转叶片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使的卷簧9上紧(设定卷簧9的力略低于泵送压力),此时流体在旋转叶片的上下形成通路,流体在旋转叶片的上下同时流过,保证了混凝土输送的正常运行。当无泵送压力时,旋转叶片在卷簧9的作用下瞬间顺时针旋转,旋转叶片9上部未及时流走的流体在上旋转叶片的作用下,瞬间弹向下管路2,以弥补脉冲带来的不连续供料现象。如此,在双柱塞泵交替出现脉冲时,旋转叶片也在泵送推力及卷簧9的作用下重复运动,从而到减缓脉冲的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的,上述箱体1包括上管路部与下管路部,上管路部包括与上管路1相连通的上直行部14,上直行部14上方为上倾斜部15;下管路部包括与下管路2相连通的下直行部16,下直行部16下方为下倾斜部17,上直行部14与下倾斜部17相连接,上倾斜部15与下直行部16相连接,上述旋转叶片4布置在箱体3中部;上述涡流形成于上倾斜部15,进而使上旋转叶片4的受力P1小于下旋转叶片6的受力P2。更进一步的,上述旋转叶片布置在箱体3中部,箱体3对应处布置有转轴5,旋转叶片布置在该转轴5上,转轴5的一端配置有卷簧9,卷簧9配置有弹簧盒8;转轴的另一端配置有底板7。转轴5与上旋转叶片4、下旋转叶片6焊接,箱体3与上管路1、下管路2焊接,转轴5与卷簧9对应处焊接,箱体3中部对应处上下各开一个通孔,转轴5穿过通孔;箱体3下部为底板7,用于固定转轴5,防止转轴5转动时不稳定。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的,上述上管路1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上述旋转叶片的转轴5配置有一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上配置有接线盒13,接线盒13、压力传感器11均与一控制中心通信连接;通过驱动电机12控制旋转叶片的运行状态,通过压力传感器11、驱动电机12可以更精准的控制旋转叶片的运行状态,当然驱动电机12还可以与卷簧9共同作用,实现旋转叶片的控制。控制中心可以采用台式计算机、控制电柜等技术方式,驱动电机12可以为伺服电机。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湿喷混凝土双柱塞泵泵送管道输送减缓脉冲装置,其包括上管路与下管路,其特征在于,上管路与下管路之间布置有一箱体,上管路与下管路通过该箱体相连通,箱体内布置有能转动的旋转叶片,旋转叶片配置有卷簧,旋转叶片包括上旋转叶片与下旋转叶片;当存在泵送压力时,混凝土在泵压作用下流经上管路首先到达下旋转叶片,此时下旋转叶片的受力为P2,流体经过上管路后,一部分流体向上旋转叶片上方向流动,产生涡流,使上旋转叶片的受力P1小于下旋转叶片的受力P2,使旋转叶片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使的卷簧上紧,此时流体在旋转叶片的上下形成通路,流体在旋转叶片的上下同时流过;当无泵送压力时,旋转叶片在卷簧的作用下瞬间顺时针旋转,旋转叶片上部未及时流走的流体在上旋转叶片的作用下,瞬间弹向下管路,以弥补脉冲带来的不连续供料现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湿喷混凝土双柱塞泵泵送管道输送减缓脉冲装置,其包括上管路与下管路,其特征在于,上管路与下管路之间布置有一箱体,上管路与下管路通过该箱体相连通,箱体内布置有能转动的旋转叶片,旋转叶片配置有卷簧,旋转叶片包括上旋转叶片与下旋转叶片;当存在泵送压力时,混凝土在泵压作用下流经上管路首先到达下旋转叶片,此时下旋转叶片的受力为P2,流体经过上管路后,一部分流体向上旋转叶片上方向流动,产生涡流,使上旋转叶片的受力P1小于下旋转叶片的受力P2,使旋转叶片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使的卷簧上紧,此时流体在旋转叶片的上下形成通路,流体在旋转叶片的上下同时流过;当无泵送压力时,旋转叶片在卷簧的作用下瞬间顺时针旋转,旋转叶片上部未及时流走的流体在上旋转叶片的作用下,瞬间弹向下管路,以弥补脉冲带来的不连续供料现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湿喷混凝土双柱塞泵泵送管道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明蒋学凯程卫民陈连军张西鑫孟千翔董其征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