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强专利>正文

建筑给排水管预埋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856 阅读:8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预埋件,其特征是主体为一护筒,护筒的筒底开设有预留孔或环形撕裂孔,护筒内配设有一直径与筒底口径相当的调整片,调整片偏置开设有一与水管口径相当的管孔。安装时先将护筒粘或钉固在模板上,即可在护筒外侧的模板上浇注水泥混凝土,去除模板后预埋件与水泥混凝土板粘结在一起,安装时将套有调整片的水管插入护筒预留孔或环形撕裂孔撕开的孔中,水管与筒底预留孔间的安装间隙通过调整片加以封闭,此时无需再行铺设模板,可直接往护筒内浇注水泥混凝土,省工省时。而且预埋件结构设计合理,可实现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无需在施工现场加工。(*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给排水管预埋件
: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预埋件。
技术介绍
:现有建筑施工中楼板预留孔和安装给排水管工序较为复杂,现浇楼板时需先制作预埋件,预埋件一般采用模板钉成一口径与水管相当的模型,并将其钉在楼板模板上,浇注后与模板一起脱开,在干后的水泥混凝土楼板上形成一孔眼;安装时,给排水管穿过楼板预留孔眼,并在楼板预留孔底部安上模板再行浇注水泥混凝土,使给排水管与楼板联结成一体。现行预留孔做法较原始,也费工时,加工模型时,需锯、钉等操作,安装时即更难以掌握,要在浇干后的楼板下面固定模板,模板还得由两带半圆孔的半模拼成,而后再绕到楼板上面浇注水泥混凝土,常常出现模板坍塌等,往往需要反工。此种施工行为已不适应现代建筑之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给排水管孔预留、安装和二次浇注操作方便的建筑给排水管预埋件。本技术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预埋件,其特征是主体为一护筒,护筒的筒底开设有预留孔或环形撕裂孔,护筒内配设有一直径与筒底口径相当的调整片,调整片偏置开设有一与水管口径相当的管孔。安装时先将护筒粘或钉固在模板上,即可在护筒外侧的模板上浇注水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预埋件,其特征是主体为一护筒,护筒的筒底开设有预留孔或环形撕裂孔,护筒内配设有一直径与筒底口径相当的调整片,调整片偏置开设有一与水管口径相当的管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预埋件,其特征是主体为一护筒,护筒的筒底开设有预留孔或环形撕裂孔,护筒内配设有一直径与筒底口径相当的调整片,调整片偏置开设有一与水管口径相当的管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管预埋件,其特征是护筒下端部均布有定位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管预埋件,其特征是护筒下端伸延有一螺接部,并螺接有座圈,座圈上设有钉耳。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管预埋件,其特征是护筒成倒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强
申请(专利权)人:林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