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预制柱及其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2796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空预制柱,包括:主体构件,主体构件呈柱状结构延伸设置;主体构件上设置有浇注口;浇注口呈通孔状连通主体构件的两端;主体构件上还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设置在主体构件的一端;及至少两个纵筋,各纵筋分别与主体构件连接固定,纵筋对应穿设主体构件;纵筋包括延伸部、与延伸部连接的倾斜部、及与倾斜部连接的插接部;倾斜部自所述延伸部的一端呈倾斜状延伸设置。上述中空预制柱,通过设置安装槽可以清楚的看到各纵筋连接处的搭接关系,进而可以起到检测中空预制柱的连接关系是否可靠的作用;由于各纵筋通过搭接的连接关系,相比传统的对接的连接关系极大的提高了中空预制柱连接处的抗弯折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空预制柱及其应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中空预制柱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现在建筑行业都需要使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进行建造,传统的方式是通过现场支模进行浇注,但是由于施工工序复杂,而且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进而使工期变长、生产成本变高;因此目前的建筑行业都采用预制柱的施工方式。传统的预制柱通常采用实心柱体结构,并在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钢筋,通过设置套筒即将位于下方预制柱的钢筋插入位于上方的预制柱的底部,并通过套筒侧面预设的灌浆孔加入特制材料,进而将上下两个预制柱拼接在一起。但是传统的预制柱由于只是将下方预制柱的钢筋插入上方预制柱的套筒内,无法检测钢筋的连接情况,而且由于只能通过灌浆孔向预制柱的连接处注入连接材料,无法保证套筒内注满连接材料,进而很容易出现套筒内没有注满连接材料,或者工人由于其它原因中途停止注入而后期由于无法检测出现遗漏的现象,进而导致预制柱连接不可靠而使楼体出现塌落;而且传统的预制柱如出现一根钢筋弯折,就会导致整个预制柱无法插入其他预制柱的套筒内,进而常常需要矫直钢筋情况,使操作复杂的同时又增大了建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空预制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构件,所述主体构件呈柱状结构延伸设置;所述主体构件上设置有浇注口;所述浇注口呈通孔状连通所述主体构件的两端;所述主体构件上还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主体构件的一端,所述安装槽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浇注口的截面面积,并且所述安装槽的周缘超出所述浇注口的周缘;及至少两个纵筋,各所述纵筋分别与所述主体构件连接固定,所述纵筋对应穿设所述主体构件;所述纵筋包括延伸部、与所述延伸部连接的倾斜部、及与所述倾斜部连接的插接部;所述倾斜部自所述延伸部的一端呈倾斜状延伸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空预制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构件,所述主体构件呈柱状结构延伸设置;所述主体构件上设置有浇注口;所述浇注口呈通孔状连通所述主体构件的两端;所述主体构件上还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主体构件的一端,所述安装槽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浇注口的截面面积,并且所述安装槽的周缘超出所述浇注口的周缘;及至少两个纵筋,各所述纵筋分别与所述主体构件连接固定,所述纵筋对应穿设所述主体构件;所述纵筋包括延伸部、与所述延伸部连接的倾斜部、及与所述倾斜部连接的插接部;所述倾斜部自所述延伸部的一端呈倾斜状延伸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预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呈长条状沿所述主体构件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倾斜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延伸部及插接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空预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倾斜部对应设置在所述延伸部背向安装槽的一端,所述倾斜部自所述延伸部向远离所述延伸部向内呈倾斜状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预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背向所述安装槽的一端穿过所述主体构件并继续向外延伸设置;所述插接部对应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倾斜部自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安装槽的一端向内向所述安装槽方向呈倾斜状延伸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预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预制柱还包括至少一个箍筋;所述箍筋埋设在所述主体构件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空预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的设置方向与所述主体构件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箍筋与所述纵筋连接并对应围设在所述纵筋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预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构件上设置有溢料槽及挡块;所述溢料槽与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构件的两端,所述溢料槽的设置位置与挡块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所述挡块呈三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军刘威宏杨泓斌张亮亮黄万禧
申请(专利权)人:筑梦高科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