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控制落水口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控制落水口。
技术介绍
现有居民区中下水道是必须配备品。随着下水道内的污水的不断增加,下水道会向周围气体排放出让人厌恶的气体,例如但不限于臭气,这些臭气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消除下水道井口的臭气排放,现有技术采用引风机将下水道内的臭气抽至空气交换机中,经过空气交换机净化处理后排出。在下雨或下水道堵住时,应当停止引风机抽气。然而,现有技术的空气交换机不具备在下雨或下水道堵住时自动关闭引风机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下水道系统的空气交换机不能在下雨或下水道堵住时自动停止抽下水道臭气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自动控制落水口,包括落水口本体、活动挡板、挡板复位装置、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落水口本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处设有用于封闭或打开进水口的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一端能够上下转动,当活动挡板在初始位置时,进水口为封闭状态,且活动挡板向下倾斜;当活动挡板受力向下转动时,进水口为打开状态;活动挡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控制落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落水口本体、活动挡板、挡板复位装置、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落水口本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处设有用于封闭或打开进水口的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一端能够上下转动,当活动挡板在初始位置时,进水口为封闭状态,且活动挡板向下倾斜;当活动挡板受力向下转动时,进水口为打开状态;活动挡板的背部连接有使活动挡板复位的挡板复位装置;所述挡板复位装置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坠砣;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挡板的背部,另一端与第二拉杆连接,第二拉杆向上延伸;所述坠砣悬吊在第一拉杆下方;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导电体、第一旋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控制落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落水口本体、活动挡板、挡板复位装置、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落水口本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处设有用于封闭或打开进水口的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一端能够上下转动,当活动挡板在初始位置时,进水口为封闭状态,且活动挡板向下倾斜;当活动挡板受力向下转动时,进水口为打开状态;活动挡板的背部连接有使活动挡板复位的挡板复位装置;所述挡板复位装置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坠砣;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挡板的背部,另一端与第二拉杆连接,第二拉杆向上延伸;所述坠砣悬吊在第一拉杆下方;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导电体、第一旋转块和第一触点;第一固定板竖直固定在落水口本体的内部,第一固定板相对第二拉杆的一面安装有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一旋转块为长条块状,且一端与第二拉杆的上端连接,中部与第一固定板上下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触点;当活动挡板在初始位置时,第一触点位于第一导电体的上方且与第一导电体不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体、第一触点分别与继电器的正负两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导电体、第二旋转块、连杆和浮体;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在落水口本体的内部,第二固定部上安装有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二旋转块为长条块状,且一端与连杆上端连接,中部与第二固定部上下转动连接,第二旋转块上连接有第三导电体;连杆的下端吊设有浮体,所述浮体设置于落水口本体的底部并靠近出水口;当浮体未受到浮力时,第二导电体与第三导电体不接触;当浮体受到浮力上升时,连杆推动第二旋转块转动,使第三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接触;所述第二导电体、第三导电体分别与继电器的正负两极电连接;所述继电器与交流接触器电连接,交流接触器控制引风机的开启或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落水口,其特征在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