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孔桩灌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2762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挖孔桩灌注方法,属于桩基施工领域,目的是避免超灌的同时,保证桩头质量。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作钢模;步骤2、将钢模安装于桩顶设计标高处;步骤3、由钢模向桩孔内灌注混凝土,灌注至桩顶时,观察由排浆孔内流出的混凝土的状态,直至由排浆孔内流出的混凝土为密实混凝土,则停止灌注混凝土;步骤4、振捣:用振捣棒从桩基顶部振捣,将混凝土振捣密实;步骤5、拆除钢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桩顶设计标高处安装钢模,使得浇筑混凝土浇筑高度达到排浆孔所处高度时,上部浮浆由排浆孔流出,最后通过振捣的方式将混凝土振捣密实,最终避免了混凝土超灌,节约了混凝土,节约了后序破除桩头的工序,同时,通过振捣更确保了桩头的密实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挖孔桩灌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桩基施工领域,具体的是挖孔桩灌注方法。
技术介绍
挖孔桩的施工工艺为在地面钻孔,在孔内放入钢筋笼,接着将导管底端伸入孔底,从导管顶端向孔内灌入混凝土。按照施工规范,钻孔后要彻底清除孔底淤泥,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将淤泥彻底清除。在进行封底施工时,首批混凝土冲出导管底端向孔底四周流动扩散,与孔内冲洗液掺和形成一定厚度的浮浆稀释层,该浮浆稀释层在桩顶形成浮浆。目前,混凝土灌注桩普遍采用超灌来解决桩顶浮浆的问题。但是,超灌混凝土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①混凝土方量超过设计值,浪费混凝土;②超灌部分需要破除桩头,损伤钢筋,且增加人工费;③对于超灌过程控制准确,仍然不能确保桩头的密实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挖孔桩灌注方法,避免超灌的同时,保证桩头质量。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挖孔桩灌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作钢模:所述钢模包括底座和与桩孔形状一致的柱状钢模本体;沿钢模本体轴向,所述钢模本体一端为底端,另一端为顶端;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于钢模本体的底端;沿钢模本体轴向,设置有贯通底座及钢模本体的通孔,并在钢模本体上设置有由通孔贯通至钢模本体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挖孔桩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作钢模:所述钢模包括底座(1)和与桩孔形状一致的柱状钢模本体(2);沿钢模本体(2)轴向,所述钢模本体(2)一端为底端,另一端为顶端;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于钢模本体(2)的底端;沿钢模本体(2)轴向,设置有贯通底座(1)及钢模本体(2)的通孔(3),并在钢模本体(2)上设置有由通孔(3)贯通至钢模本体(2)外侧的排浆孔(21);步骤2、将钢模安装于桩顶设计标高处;步骤3、由钢模向桩孔内灌注混凝土,灌注至桩顶时,观察由排浆孔(21)内流出的混凝土的状态,直至由排浆孔(21)内流出的混凝土为密实混凝土,则停止灌注混凝土;步骤4、振捣:用振捣...

【技术特征摘要】
1.挖孔桩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作钢模:所述钢模包括底座(1)和与桩孔形状一致的柱状钢模本体(2);沿钢模本体(2)轴向,所述钢模本体(2)一端为底端,另一端为顶端;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于钢模本体(2)的底端;沿钢模本体(2)轴向,设置有贯通底座(1)及钢模本体(2)的通孔(3),并在钢模本体(2)上设置有由通孔(3)贯通至钢模本体(2)外侧的排浆孔(21);步骤2、将钢模安装于桩顶设计标高处;步骤3、由钢模向桩孔内灌注混凝土,灌注至桩顶时,观察由排浆孔(21)内流出的混凝土的状态,直至由排浆孔(21)内流出的混凝土为密实混凝土,则停止灌注混凝土;步骤4、振捣:用振捣棒从桩基顶部振捣,将混凝土振捣密实;步骤5、拆除钢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孝军孙兴华李兴权李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