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拮抗菌的分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2589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拮抗菌的分离方法,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原料、B:制备土壤悬液、C:稀释、D:制备分离培养基、E:培养、F:挑选分离、G:制备指示菌平板以及H:筛选。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稀释分离法将拮抗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通过向培养基中加入酚液来筛选出其中的放线菌,通过指示菌平板对峙法来筛选出其中抑菌效果最强的拮抗菌,在被开发为生防菌制剂用于对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了拮抗菌分离的步骤,能够快速的将拮抗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提高了拮抗菌的分离成功率以及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拮抗菌的分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特别涉及一种土壤拮抗菌的分离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对植物病害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然而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往往会导致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及致病菌产生抗药性等诸多问题,而生物农药以其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不易产生抗药性和原料易得等特性被人们公认为是21世纪理想的药剂。微生物农药是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微生物活体农药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微生物农药的发现和运用已有半个多世纪,在此期间,国内外专家相继研究出了微生物农用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并且部分产品已进入了市场,如苏云金芽孢杆菌作为微生物杀虫剂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微生物杀菌剂等已在病虫害防治中得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用于制备微生物农药的微生物来源广泛,可从动植物体、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分离获得。目前分离得到的大多数拮抗菌都来源于土壤,一般的拮抗菌分离方法虽然能够分离出拮抗菌,但是却不能筛选出其中抑菌效果最强的拮抗菌,而且筛选的过程中拮抗菌还容易受到其他菌种的污染。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土壤拮抗菌的分离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壤拮抗菌的分离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拮抗菌分离方法不能从一群拮抗菌中筛选出抑菌效果最强的拮抗菌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土壤拮抗菌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原料:从太子参及茶叶主产区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准备一定量的燕麦粉、琼脂和纯净水;B:制备土壤悬液: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大小适中的容器内(三角瓶),然后将纯净水倒入容器内进行土壤湿润,直至淹没土壤,振荡5-7min,使土壤样品充分扩散,得到土壤悬液;C:稀释:用无菌移液管吸收1ml的土壤悬液,将其注入9ml的无菌水中,如此重复,直至得到浓度为10-3-10-5的土壤稀释液;D:制备分离培养基:向5-10g的燕麦粉中加入800-1000ml的纯净水,然后在沸水浴上加热1-2h,然后用纱布过滤并加水补足800-1000ml,然后向溶液中加入琼脂,待琼脂熔化后等分灭菌,待溶液自然冷却至30℃时,将其倒入培养皿中,待培养基冷却至固体后备用;E:培养:将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分别倒入不同的培养皿中,培养3-5天;F:挑选分离:从培养基中挑选出多个单菌落,对单菌落进行转接纯化,然后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去除重复的菌株,然后将剩余的单菌落分别转接至不同的高氏一号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5-7天,得到放线菌菌落;G:制备指示菌平板:首先制备牛肉膏蛋白胨琼脂(NA)培养基平板,然后无菌打孔器打取新鲜培养的茶炭疽病原菌和太子参叶斑病病原菌的菌落,转接于燕麦粉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制成指示菌平板。H:筛选:将分离培养的放线菌菌落接种于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有菌生长处用打孔器打取菌落,接种至指示菌平板中央,同时设立只加植物病原菌而不加放线菌的平板作为对照,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对照中植物病原菌长满整个培养皿时测量放线菌菌落的抑菌带宽度,比较各放线菌菌株抑菌带的大小,从中筛选出对植物病原菌抑菌能力最强的菌株,最终得到抑菌能力强的拮抗菌。可选的,步骤A中的土壤样品为表层一下5-15cm处的土壤。可选的,步骤C内重复的过程中,每重复一次,需更换一支无菌移液管,且操作时管尖不得触碰液面,以减少稀释的误差。可选的,步骤E中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为燕麦粉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的温度为30-32℃。可选的,步骤F中高氏一号培养基培养的温度为26-28℃。可选的,步骤F中转接单菌菌落之前,先向高氏一号培养基中加入2-4ml的10%浓度的酚液。可选的,步骤G中培养基平板的配方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5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可选的,步骤G中培养基平板的制备条件为:pH为7.0-7.2,温度为120-130℃,高压灭菌10-30min。可选的,步骤H中抑菌带宽度为:放线菌菌落边缘至植物病原菌菌落边缘的距离。可选的,步骤H中带放线菌和不带放线菌的平板对峙培养3-7天。(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壤拮抗菌的分离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稀释分离法将拮抗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通过向培养基中加入酚液来筛选出其中的放线菌,通过指示菌平板对峙法来筛选出其中抑菌效果最强的拮抗菌,在被开发为生防菌制剂用于对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2)、本专利技术简化了拮抗菌分离的步骤,能够快速的将拮抗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提高了拮抗菌的分离成功率以及分离效率。(3)、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可操作性强,具有良好的社会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土壤拮抗菌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原料:从太子参及茶叶主产区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土壤样品为表层一下5cm处的土壤,并准备一定量的燕麦粉、琼脂和纯净水;B:制备土壤悬液: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大小适中的容器内(三角瓶),然后将纯净水倒入容器内进行土壤湿润,直至淹没土壤,振荡5min,使土壤样品充分扩散,得到土壤悬液;C:稀释:用无菌移液管吸收1ml的土壤悬液,将其注入9ml的无菌水中,如此重复,直至得到浓度为10-3的土壤稀释液,重复的过程中,每重复一次,需更换一支无菌移液管,且操作时管尖不得触碰液面,以减少稀释的误差;D:制备分离培养基:向5g的燕麦粉中加入800ml的纯净水,然后在沸水浴上加热1h,然后用纱布过滤并加水补足800ml,然后向溶液中加入琼脂,待琼脂熔化后等分灭菌,待溶液自然冷却至30℃时,将其倒入培养皿中,待培养基冷却至固体后备用;E:培养:将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分别倒入不同的培养皿中,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为燕麦粉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的温度为30℃,培养3天;F:挑选分离:从培养基中挑选出多个单菌落,对单菌落进行转接纯化,然后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去除重复的菌株,然后将剩余的单菌落分别转接至不同的高氏一号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5天,培养的温度为26℃,得到放线菌菌落,转接单菌菌落之前,先向高氏一号培养基中加入2ml的10%浓度的酚液;G:制备指示菌平板:首先制备牛肉膏蛋白胨琼脂(NA)培养基平板,培养基平板的配方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5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培养基平板的制备条件为:pH为7.0,温度为120℃,高压灭菌10min,然后无菌打孔器打取新鲜培养的茶炭疽病原菌和太子参叶斑病病原菌的菌落,转接于燕麦粉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制成指示菌平板。H:筛选:将分离培养的放线菌菌落接种于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有菌生长处用打孔器打取菌落,接种至指示菌平板中央,同时设立只加植物病原菌而不加放线菌的平板作为对照,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带放线菌和不带放线菌的平板对峙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拮抗菌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原料:从太子参及茶叶主产区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准备一定量的燕麦粉、琼脂和纯净水;B:制备土壤悬液: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大小适中的容器内(三角瓶),然后将纯净水倒入容器内进行土壤湿润,直至淹没土壤,振荡5‑7min,使土壤样品充分扩散,得到土壤悬液;C:稀释:用无菌移液管吸收1ml的土壤悬液,将其注入9ml的无菌水中,如此重复,直至得到浓度为10‑3‑10‑5的土壤稀释液;D:制备分离培养基:向5‑10g的燕麦粉中加入800‑1000ml的纯净水,然后在沸水浴上加热1‑2h,然后用纱布过滤并加水补足800‑1000ml,然后向溶液中加入琼脂,待琼脂熔化后等分灭菌,待溶液自然冷却至30℃时,将其倒入培养皿中,待培养基冷却至固体后备用;E:培养:将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分别倒入不同的培养皿中,培养3‑5天;F:挑选分离:从培养基中挑选出多个单菌落,对单菌落进行转接纯化,然后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去除重复的菌株,然后将剩余的单菌落分别转接至不同的高氏一号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5‑7天,得到放线菌菌落;G:制备指示菌平板:首先制备牛肉膏蛋白胨琼脂(NA)培养基平板,然后无菌打孔器打取新鲜培养的茶炭疽病原菌和太子参叶斑病病原菌的菌落,转接于燕麦粉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制成指示菌平板。H:筛选:将分离培养的放线菌菌落接种于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有菌生长处用打孔器打取菌落,接种至指示菌平板中央,同时设立只加植物病原菌而不加放线菌的平板作为对照,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对照中植物病原菌长满整个培养皿时测量放线菌菌落的抑菌带宽度,比较各放线菌菌株抑菌带的大小,从中筛选出对植物病原菌抑菌能力最强的菌株,最终得到抑菌能力强的拮抗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拮抗菌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原料:从太子参及茶叶主产区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准备一定量的燕麦粉、琼脂和纯净水;B:制备土壤悬液: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大小适中的容器内(三角瓶),然后将纯净水倒入容器内进行土壤湿润,直至淹没土壤,振荡5-7min,使土壤样品充分扩散,得到土壤悬液;C:稀释:用无菌移液管吸收1ml的土壤悬液,将其注入9ml的无菌水中,如此重复,直至得到浓度为10-3-10-5的土壤稀释液;D:制备分离培养基:向5-10g的燕麦粉中加入800-1000ml的纯净水,然后在沸水浴上加热1-2h,然后用纱布过滤并加水补足800-1000ml,然后向溶液中加入琼脂,待琼脂熔化后等分灭菌,待溶液自然冷却至30℃时,将其倒入培养皿中,待培养基冷却至固体后备用;E:培养:将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分别倒入不同的培养皿中,培养3-5天;F:挑选分离:从培养基中挑选出多个单菌落,对单菌落进行转接纯化,然后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去除重复的菌株,然后将剩余的单菌落分别转接至不同的高氏一号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5-7天,得到放线菌菌落;G:制备指示菌平板:首先制备牛肉膏蛋白胨琼脂(NA)培养基平板,然后无菌打孔器打取新鲜培养的茶炭疽病原菌和太子参叶斑病病原菌的菌落,转接于燕麦粉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制成指示菌平板。H:筛选:将分离培养的放线菌菌落接种于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有菌生长处用打孔器打取菌落,接种至指示菌平板中央,同时设立只加植物病原菌而不加放线菌的平板作为对照,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对照中植物病原菌长满整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美霞叶祖云阮文元吴成加王泽榕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