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排放的碱性蚀铜废液环保回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27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1:08
一种零排放的碱性蚀铜废液环保回收工艺,其步骤为:回收蚀刻机流出的碱性蚀铜废液,并将碱性蚀铜废液抽至沉淀罐内;在搅拌和气动作用下,往沉淀罐内加入酸类助剂来调节其pH值,得到含有碱式氯化铜沉淀的溶液一;将溶液一压入到气压压滤机内,过滤后得到清液以及泥状的碱式氯化铜沉淀,将清液通过清液泵输送到调配罐;在搅拌和气动作用下,往调配罐里加入氨类助剂来调节其pH值和氯离子含量,形成碱性蚀刻液补充到蚀刻机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化学沉淀法沉淀碱性废液中的铜离子后,再通过调整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和pH值使其重新变成氯化铵蚀刻液原料,整个过程中不产生新的废水废物,环保高效,并且操作流程短,设备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排放的碱性蚀铜废液环保回收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蚀铜废液回收
,尤其是一种零排放的碱性蚀铜废液环保回收工艺。
技术介绍
碱性蚀刻液是由氯化铵和氨水组成,当其蚀刻机上作用完成后形成废液被排出,其中废液的组成中主要含有10%的铜离子、8%的氨氮离子、17%的氯离子等成分,一般由环保部门统一收集,专业处理。若不经处理直入江河湖泊,会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危及人类生存。这种废液氨氮含量高,国内外还没有理想的处理方法,现有的处理方法均有其局限性,没有达到完全零废物废水排放的环保要求,比如:废液统一收集后,采用电热吹脱浓缩结晶法回收生产硫酸铜,然而同时也会产生硫酸铜废水,结晶氯化铵中含大量硫酸铵,硫酸铵会板结破坏土壤不能作农肥,结果不仅含氨氮氯化物,还增加了硫酸物,废水变得更复杂、更难处理。采用萃取电解法回收碱性蚀铜废液,其过程为:蚀铜液加萃取剂→分离→加硫酸→电解回收铜→废液加氨水中和→混合液返回蚀刻机。在萃取过程中必然要添加萃取剂,在电解过程中必须加浓硫酸反萃取,反萃后变成稀硫酸,大量氨分解挥发污染环境,加重环保负担;采用电解法对碱性蚀铜废液直接电解得铜箔,溶液补充少量助剂等重复利用。这种方法的电耗能大,成本较高;采用盐酸酸化结晶法回收碱性蚀铜废液,通过加盐酸酸化废液,将有氯化铜铵二水结晶沉淀→分离→清液回用,氯化铜铵结晶→加氢氧化钠转制,氯化铵被分解为氨气,喷射吸收回用,氯化铜转为氧化铜,此法因转制产出大量氯化钠废物,另外氯化铜铵加氢氧化钠转制时的操作具有潜藏的巨大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零排放的碱性蚀铜废液环保回收工艺,整个过程中不产生新的废水废物,从废水产生源头治理,环保又清洁,并且操作流程短,设备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显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零排放的碱性蚀铜废液环保回收工艺,包括以及以下步骤:S1,回收所述蚀刻机流出的碱性蚀铜废液,并将碱性蚀铜废液通过蚀铜废液泵抽至沉淀罐内,在所述沉淀罐内设有第一搅拌器、第一气动装置和第一pH计,所述气动装置连接所述气动泵;S2,在所述第一搅拌器和所述第一气动装置的作用下,往所述沉淀罐内加入酸类助剂来调节其pH值,得到含有碱式氯化铜沉淀的溶液一;S3,将所述沉淀罐内的溶液一由气动泵压入到气压压滤机内,过滤后得到清液以及泥状的碱式氯化铜沉淀,将清液通过清液泵输送到调配罐,所述沉淀罐设有第二搅拌器、第二气动装置和第二pH计;S4,在所述第二搅拌器和所述第二气动装置的作用下,往调配罐里加入氨类助剂来调节其pH值和检测其氯离子含量,形成碱性蚀刻液补充到蚀刻机内。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酸类助剂为可提供氢离子的无机酸,所述pH值的调节范围为5~7。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氨类助剂为氯化铵、氨水和氨气的一种或组合,所述pH值的调节范围为9~10,所述氯离子含量为140~180g/L。本专利技术的反应原理为:调节碱性蚀铜废液的pH值,使铜络合物形成泥状碱式氯化铜沉淀,其化学方程式为:2[Cu(NH3)4]2++CL-+5H++3H2O→2CuCL(OH)3↓+8NH4CL+3H2O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化学沉淀法沉淀碱性废液中的铜离子后,加入氨类助剂来调整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和pH值使其重新变成氯化铵蚀刻液原料,整个过程中不产生新的废水废物,从废水产生源头治理,环保又清洁;2、操作流程短,设备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显著;3、气动压滤机中过滤的铜泥含铜60%以上,可以作为生产铜盐及炼铜的原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该零排放的碱性蚀铜废液环保回收工艺,包括碱性蚀铜废液环保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在线蚀刻的蚀刻机、蚀铜废液贮池、蚀铜废液泵、沉淀罐、酸性助剂贮罐、气动泵、气动压滤机、清液接收罐、清液泵、调配罐、新生蚀刻液泵和新生蚀刻液贮罐。其中,在线蚀刻的蚀刻机的蚀铜废液被输送到蚀铜废液贮池内,沉淀罐分别与蚀铜废液贮池的液体出口、酸性助剂贮罐的液体出口、以及气动压滤机连接,气动压滤机与调配罐连接,调配罐经新生蚀刻液贮罐与蚀刻机连接,蚀铜废液贮池的液体出口与沉淀罐之间设置蚀铜废液泵,沉淀罐与气动压滤机之间设置气动泵,气动压滤机与调配罐之间设置清液泵,调配罐与之间新生蚀刻液贮罐设置新生蚀刻液泵。沉淀罐和调配罐内设有搅拌器、气动装置和pH计,气动装置连接有气动泵。气动装置为一末端封闭的环形管道,气动装置设置在沉淀罐和调配罐底部,气动装置上设有多个圆孔。该零排放的碱性蚀铜废液环保回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回收蚀刻机流出的碱性蚀铜废液,并将碱性蚀铜废液抽至沉淀罐内;第二步,在搅拌器和气动装置的作用下,往沉淀罐内加入酸类助剂盐酸,使pH值调至pH=6,废液中的铜络合物经酸化后产生泥状碱式氯化铜沉淀,其化学方程式为:2[Cu(NH3)4]2++CL-+5H++3H2O→2CuCL(OH)3↓+8NH4CL+3H2O最终,得到含有泥状的碱式氯化铜沉淀的溶液一;第三步,将沉淀罐内的溶液一由气动泵压入到气压压滤机内,泥状的碱式氯化铜沉淀被截留,过滤后的清液输送到调配罐,清液的主要成分为NH4CL;第四步,在搅拌器和气动装置的作用下,往调配罐里加入氨类助剂氯化铵和氨水,使pH值调至9.3,同时检测氯离子含量,使氯离子含量至160g/L,检测合格后送贮罐,重返蚀刻机作补充子液。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酸类助剂为氢离子的无机酸,比如磷酸、硝酸和碳酸。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零排放:用盐酸、氨水调pH后,两者又变成氯化铵蚀刻液主成分,丝毫不污染系统,达到“从源头治理,综合利用”的目的,根除了“危险废物”排放,既环保又清洁,完全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在分离铜的过程中,只许铜沉淀,蚀刻液成分不变,不影响蚀刻质量,因此,可以周而复始良性循环;流程短、设备少、投资省、占地面积仅50m2;铜泥含铜60%以上,是生产铜盐及炼铜好原料,市场极其畅销;经济效益显著。按1吨/天计,年省蚀刻液50万,回收铜35吨,增收150万元。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排放的碱性蚀铜废液环保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回收蚀刻机流出的碱性蚀铜废液,并将所述碱性蚀铜废液通过蚀铜废液泵抽至沉淀罐内;S2,在搅拌和气动作用下,往所述沉淀罐内加入酸类助剂来调节其pH值,得到含有碱式氯化铜沉淀的溶液一;S3,将所述溶液一压入到气压压滤机内,过滤后得到清液以及泥状的碱式氯化铜沉淀,将清液通过清液泵输送到调配罐;S4,在搅拌和气动作用下,往所述调配罐里加入氨类助剂来调节其pH值和氯离子含量,形成碱性蚀刻液补充到所述蚀刻机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排放的碱性蚀铜废液环保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回收蚀刻机流出的碱性蚀铜废液,并将所述碱性蚀铜废液通过蚀铜废液泵抽至沉淀罐内;S2,在搅拌和气动作用下,往所述沉淀罐内加入酸类助剂来调节其pH值,得到含有碱式氯化铜沉淀的溶液一;S3,将所述溶液一压入到气压压滤机内,过滤后得到清液以及泥状的碱式氯化铜沉淀,将清液通过清液泵输送到调配罐;S4,在搅拌和气动作用下,往所述调配罐里加入氨类助剂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浩田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大亚湾亿田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