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吊手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21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吊手柄,包括自上而上顺次固接的安装单元、安装架和吊装单元安装单元至少包括动力提供单元和吊绳,且吊绳一端与动力提供单元相连,另一端与安装架相连;安装架中还设置有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的中间销;安装架中还固定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设置于中间销的上方,且第一传感器与中间销之间通过第一弹性复位元件相连,第二传感器设置于中间销的下方,且第二传感器与中间销之间通过第二弹性复位元件相连,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与动力提供单元电连,且动力提供单元能够通过吊绳带动安装架移动。实现了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简单易上手,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更为符合人体操作习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吊手柄
本专利技术涉及吊装结构领域,具体地,涉及起吊手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中的大件分练已经司空见惯,但于操作不慎,摔坏客户物品的纠纷时有发生;同时,随着现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汽车零件的装配等操作过程中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重型零件的装配,对精度要求较高,譬如汽车发动机装配线,稍有不慎,工件碰撞所产生的毛刺直接导致报废,但是往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汽车装配线工作环境恶劣,使得难以达到良好的操作标准。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低成本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出现招工和管理困难,从而导致难以定时完成订单任务。同时,现有的普通电动葫芦和智能葫芦的控制部件又存在着许多缺陷,很多时候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操作控制环境。比如,通过分析模型普通的电动葫芦并没有充分考虑操作工人的操作习惯、实际操作环境、操作延迟及系统延迟性等各种情况,这样极容易造成运输物品的损坏和擦伤,同时在实际使用时往往操作繁琐,通过其控制部件不能精准调整。而智能葫芦只能感受到一个自由度的变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便;由于电机频繁改变运动方向和调节速度产生大量的热量,容易造成系统的不稳定性;控制稳定性也差,电机抖动大。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简单易上手,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更为符合人体操作习惯的起吊手柄是本专利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简单易上手,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更为符合人体操作习惯的起吊手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吊手柄,其中,所述起吊手柄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安装单元、安装架和吊装单元;其中,所述安装单元至少包括动力提供单元和吊绳,且所述吊绳一端与所述动力提供单元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架相连;所述安装架中还设置有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的中间销,且所述中间销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安装架中还固定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中间销的上方,且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中间销之间通过第一弹性复位元件相连,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中间销的下方,且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中间销之间通过第二弹性复位元件相连,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动力提供单元电连,且所述动力提供单元能够带动所述安装单元移动。优选地,所述安装架的外部还套设有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外壳,所述安装单元和所述吊装单元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部,且所述中间销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第一传感器上延伸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连接有所述第一弹性复位元件;所述第二传感器上延伸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上连接有所述第二弹性复位元件。优选地,所述中间销上设置有扣环,所述第一弹性复位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复位元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扣环相配合的钩体。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嵌设有至少部分凸出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的滚珠,所述安装架的外壁与所述滚珠相接触。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第一矩形段、第二矩形段和第三矩形段,且所述第一矩形段和所述第三矩形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矩形段的宽度;所述安装架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第四矩形段、第五矩形段和第六矩形段,且所述第四矩形段和所述第六矩形段的外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矩形段的内壁的宽度,所述第一矩形段的高度大于所述第四矩形段的高度,所述第三矩形段的高度大于所述第六矩形段的高度。优选地,所述第一矩形段和所述第三矩形段的内侧壁上嵌设有滚珠,所述第四矩形段和所述第六矩形段的外壁与所述滚珠相接触。优选地,所述外壳形成为椭球体,所述安装架至少部分外壁能够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相接触。优选地,所述动力提供单元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之间还连接有数据采集盒。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复位元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复位元件各自选择为弹簧或弹片。优选地,所述吊绳上还设置有吊环;所述吊装单元至少包括吊钩;所述动力提供单元为驱动电机或卷扬机。优选地,所述吊钩上还设置有能够带动所述吊钩旋转的旋转组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在安装架中设置中间销,并使得中间销5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同时在安装架中位于中间销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固定设置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并使得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与中间销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弹性复位元件和第二弹性复位元件相连,从而使得通过移动外壳来带动中间销上下运动可以对第一弹性复位元件和第二弹性复位元件产生拉力或是压缩力,进而使得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感应到拉力或是压力,进一步地,将拉力设置为正值,压力设置为负值,或者是将拉力设置为负值,压力设置为正值,设置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感应到正值时则传递信号并控制动力提供单元开始工作(当然,也可以设置为感应到负值时开始工作,其原理是一样的),从而带动吊绳发生位移,并实现整个安装架2和吊装单元的位移变化,当然,这里可以进一步将工作时对应的感应到的值设置一个阈值,当大于这个阈值时则开始传递信号开始工作,以避免误碰时发生力的变化而出现的误工作状态,而将工作状态可以设置为第一传感器控制上升,第二传感器控制下降,或者是第一传感器控制下降,第二传感器控制上升,只要使得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在工作时控制其运动的方向相反即可,当然,这里的运动的设置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将动力提供单元设置为带转轴的电机,通过转轴转动来使得吊绳缠绕或是松开转轴,从而实现上升或是下降,当然,也可以采用卷扬机来实现其左右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方式在此均可以使用。更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安装单元将整个装置安装在适宜的位置或是运输设备上(例如,可以将动力提供单元进行固定设置或是设置在滑轨上,当设置在滑轨上时,能够进一步使得动力提供单元能沿滑轨滑动),同时,吊装单元对产品进行起吊,因其固接在安装架上,因而也不会出现重力不同而对第一传感器或是第二传感器造成影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起吊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起吊手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安装架3-第一传感器4-第一弹性复位元件5-中间销6-第二弹性复位元件7-第二传感器8-吊钩9-第二连杆10-第一连杆11-滚珠12-吊环13-数据采集盒14-旋转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内、外和竖直”通常是指使用时的方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吊手柄,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起吊手柄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安装单元、安装架2和吊装单元;其中,所述安装单元至少包括动力提供单元和吊绳,且所述吊绳一端与所述动力提供单元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架2相连;所述安装架2中还设置有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的中间销5;所述安装架2中还固定设置有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7,所述第一传感器3设置于所述中间销5的上方,且所述第一传感器3与所述中间销5之间通过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手柄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安装单元、安装架(2)和吊装单元;其中,所述安装单元至少包括动力提供单元和吊绳,且所述吊绳一端与所述动力提供单元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架(2)相连;所述安装架(2)中还设置有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的中间销(5);所述安装架(2)中还固定设置有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7),所述第一传感器(3)设置于所述中间销(5)的上方,且所述第一传感器(3)与所述中间销(5)之间通过第一弹性复位元件(4)相连,所述第二传感器(7)设置于所述中间销(5)的下方,且所述第二传感器(7)与所述中间销(5)之间通过第二弹性复位元件(6)相连,所述第一传感器(3)和所述第二传感器(7)与所述动力提供单元电连,且所述动力提供单元能够通过所述吊绳带动所述安装架(2)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手柄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安装单元、安装架(2)和吊装单元;其中,所述安装单元至少包括动力提供单元和吊绳,且所述吊绳一端与所述动力提供单元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架(2)相连;所述安装架(2)中还设置有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的中间销(5);所述安装架(2)中还固定设置有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7),所述第一传感器(3)设置于所述中间销(5)的上方,且所述第一传感器(3)与所述中间销(5)之间通过第一弹性复位元件(4)相连,所述第二传感器(7)设置于所述中间销(5)的下方,且所述第二传感器(7)与所述中间销(5)之间通过第二弹性复位元件(6)相连,所述第一传感器(3)和所述第二传感器(7)与所述动力提供单元电连,且所述动力提供单元能够通过所述吊绳带动所述安装架(2)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的外部还套设有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外壳(1),所述安装单元和所述吊装单元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外部,且所述中间销(5)与所述外壳(1)相连;所述第一传感器(3)上延伸设置有第一连杆(10),所述第一连杆(10)上连接有所述第一弹性复位元件(4);所述第二传感器(7)上延伸设置有第二连杆(9),所述第二连杆(9)上连接有所述第二弹性复位元件(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销(5)上设置有扣环,所述第一弹性复位元件(4)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复位元件(6)上设置有与所述扣环相配合的钩体。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吊手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正龙陈婷婷张超李标马学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