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式河道溢油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2172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升降式河道溢油吸附装置,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升降支架与右升降支架、设置于左升降支架与右升降支架之间的第一钢索及设置于钢索下端的若干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所述左升降支架与右升降支架均分为支架上层、支架中层及支架下层,其中,支架上层及支架中层均为空心结构,所述支架上层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支架上层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轮,所述支架中层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储存方便、安装简易、应用广、实操性强、应急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并且能使用者可根据河道水流深浅来调整吸附材料的高低,能够更好的达到溢油处理效果,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式河道溢油吸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升降式河道溢油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资源被过度消耗,环境问题集中爆发,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造成最恶劣的后果及影响的有2005年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2016年新疆伊犁河柴油泄露,这些事故影响重大或险些造成国际污染事件。目前,我国产业布局、管理水平存在问题,重点行业企业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跨国境断面等环境敏感区域较近,现阶段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饮用水源等风险将持续高企。然而我国现有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物资、处理能力仍处于空白期,当出现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调用、安装物资设备,延误水处理时机,并且处理物资不专业、没有针对性,对水体污染物处理效果大打折扣,且容易造成物资浪费,增加应急处置成本,目前一般采用吸附装置来处理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但市面上现有的吸附装置,其安装拆卸困难,且不可调整位置及高度。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可升降式河道溢油吸附装置来应对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时所带来的污水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式河道溢油吸附装置,具有储存方便、安装简易、应用广、实操性强、应急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并且能使用者可根据河道水流深浅来调整吸附材料的高低,能够更好的达到溢油处理效果,实用性强。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升降式河道溢油吸附装置,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升降支架与右升降支架、设置于左升降支架与右升降支架之间的第一钢索及设置于第一钢索下端的若干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所述左升降支架与右升降支架均分为支架上层、支架中层及支架下层,其中,支架上层及支架中层均为空心结构,所述支架上层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支架上层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轮,所述支架中层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滑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若干吸附材料两两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钢索,所述吸附材料两两之间均通过第二钢索相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钢索包括钢索头部和钢索尾部,所述钢索头部和钢索尾部均位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陷于河道两边的土层之中。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钢索头部与固定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钢索尾部与固定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吸附材料为吸油毡、活性炭或棉被。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左升降支架、右升降支架、第一钢索与第二钢索的表面均涂覆有防腐蚀双组份防水涂料。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均采用拉伸弹簧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通过改进支架的结构,将左升降支架与右升降支架均分为支架上层、支架中层及支架下层这三层结构,可以在每层都设置一组滑轮,便于实施者根据河道水位的高低来调整钢索及若干吸附材料的高低位置,从而达到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2、本技术通过采用滑轮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实施者的安装拆卸更加的方便快捷,提高了处理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的效率;3、本技术通过若干吸附材料两两之间均设置有钢索的结构设计,吸附材料的结构更加紧凑,保护吸附材料的结构,使吸附材料不受破坏,延长其使用寿命;4、本技术通过在左升降支架、右升降支架与钢索的表面均涂覆有防腐蚀双组份防水涂料,可以增强其耐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升降式河道溢油吸附装置,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升降支架1与右升降支架2、设置于左升降支架1与右升降支架2之间的第一钢索3及设置于第一钢索3下端的若干吸附材料4,所述吸附材料4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所述左升降支架1与右升降支架2均分为支架上层、支架中层及支架下层,其中,支架上层及支架中层均为空心结构,所述支架上层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滑轮5,所述支架上层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轮6,所述支架中层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滑轮7。通过将左升降支架1与右升降支架2均分为支架上层、支架中层及支架下层这三层结构,可以在每层都设置一组滑轮,这样便于实施者根据河道水位的高低来调整第一钢索3及若干吸附材料4的高低位置,从而达到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通过采用滑轮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实施者的安装拆卸更加的方便快捷,提高了处理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的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若干吸附材料4两两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钢索8,所述吸附材料4两两之间均通过第二钢索8相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加入第二钢索8的结构设计,吸附材料4的结构更加紧凑,保护吸附材料4的结构,使吸附材料4不受破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索3包括钢索头部和钢索尾部,所述钢索头部和钢索尾部均位置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内陷于河道两边的土层之中。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固定块9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第一钢索3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钢索头部与固定块9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钢索尾部与固定块9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本实施例通过采用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的结构设计,第一钢索3可通过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根据固定块9之间的距离来进行长度的调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附材料4为吸油毡、活性炭或棉被。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升降支架1、右升降支架2、第一钢索3与第二钢索8的表面均涂覆有防腐蚀双组份防水涂料。本实施例通过在左升降支架1、右升降支架2、第一钢索3与第二钢索8的表面均涂覆有防腐蚀双组份防水涂料,可以增强其耐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均采用拉伸弹簧制成。本技术的重点主要在于: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通过改进支架的结构,将左升降支架与右升降支架均分为支架上层、支架中层及支架下层这三层结构,可以在每层都设置一组滑轮,便于实施者根据河道水位的高低来调整钢索及若干吸附材料的高低位置,从而达到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通过采用滑轮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实施者的安装拆卸更加的方便快捷,提高了处理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的效率;通过若干吸附材料两两之间均设置有钢索的结构设计,吸附材料的结构更加紧凑,保护吸附材料的结构,使吸附材料不受破坏,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在左升降支架、右升降支架与钢索的表面均涂覆有防腐蚀双组份防水涂料,可以增强其耐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升降式河道溢油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升降支架与右升降支架、设置于左升降支架与右升降支架之间的第一钢索及设置于第一钢索下端的若干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所述左升降支架与右升降支架均分为支架上层、支架中层及支架下层,其中,支架上层及支架中层均为空心结构,所述支架上层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支架上层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轮,所述支架中层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滑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式河道溢油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升降支架与右升降支架、设置于左升降支架与右升降支架之间的第一钢索及设置于第一钢索下端的若干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所述左升降支架与右升降支架均分为支架上层、支架中层及支架下层,其中,支架上层及支架中层均为空心结构,所述支架上层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支架上层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轮,所述支架中层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滑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式河道溢油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吸附材料两两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钢索,所述吸附材料两两之间均通过第二钢索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式河道溢油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莉虢清伟陈尧易仲源曾圣科汪文静卓琼芳
申请(专利权)人: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