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陈华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01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下层楼板(1)、上层楼板(2)和附加地板(3),上层楼板(2)上有开口(6),所述开口(6)上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的活动地板(5),附加地板(3)下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位于下层楼板(1)上,所述开口(6)的正下方为附加地板(3),附加地板(3)与开口(6)相匹配。它克服了建筑只是单纯地将面积放大,模式固定单一,及浪费土地资源和能源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多功能性、经济适用、空间布局灵活性强、使用效率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
本技术涉及建筑体系,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在同一空间中满足人体多种活动需要,占有较小建筑面积的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生活、学习、工作或活动在传统空间形式的住宅、办公等环境中,由于建设者与设计者受固有模式的束缚,新型或富有创意的空间形式很少被开发、创造出来。目前我国普通民众的平均消费能力尚处较低水平,而房地产市场开发的住宅、宾馆、商住楼、办公等相对租售面积大,房价较贵。为了实现功能分区,目前只是单纯地将面积放大,模式固定单一,这样一是增加面积必然增加购买者的负担,二是浪费土地资源和能源。为解决此类问题,人们也提出了一些空间多功能的设想,但其布局仍流于传统形式。目前,世界能源紧张,全社会都在大力提倡节约能源,节省土地,人们也都在积极倡导保护环境,保护耕地面积,并强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和开发一种具有能满足人体多功能活动房间及与智能化相结合的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人们为了达到高效利用空间的目的,研制出电动床和折叠床。此方法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空间多样化需求,然而,这种方法只是从平面设计角度出发,而且只针对于床这一单一家具,所以只适用-->住宅,不具有多功能空间的普遍实用性,不能用于其它建筑类型。此外,在使用电动床和折叠床时,仍然给人一种空间局促感,使人们在使用时的舒适度大大降低。另外,人们渐渐开始使用折叠家具,但是只是局限于方便移动的家具,如桌椅等,这从根本上达不到多功能空间的使用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它采用楼板夹层结构,利用了人们生活中利用空间的时间差原理,将人们对于各种空间的需要放于一个房间内解决,设计出一个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下层楼板1、上层楼板2和附加地板3,上层楼板2上有开口6,所述开口6上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的活动地板5,附加地板3下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位于下层楼板1上,所述开口6的正下方为附加地板3,附加地板3与开口6相匹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层楼板2和下层楼板1之间的夹层高度为0.3米-1.5米,上层楼板2与房间顶部的层高为2.6米-6.0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动地板5或为水平开启结构,或为竖向开启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动地板5或为方形,或为圆形,或为异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层楼板2和下层楼板1之间的夹层内-->放置有管道和线路7。该建筑体系用于构成建筑的标准单元,所述标准单元互相组合形成建筑物。一般来说,建造本技术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包括下述几个步骤。首先,建造层高为2.9米-7.5米的建筑。楼板浇注有两种方法,第一是和传统建筑一样,下层楼板为钢筋混凝土楼板或预制楼板,上层楼板则为钢结构或其它结构形式;第二种是将两层楼板均浇注成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其它结构形式,上层楼板在活动楼板处开口。然后,安装升降装置,将附加地板放置其上,上层垂直位置的楼板开口安装活动地板。其中,活动地板设计可分为两种开启方式。第一种是水平开启方式,地板在水平方向移动至夹层内。第二种是竖向开启方式,通过翻转或升降移至墙体或天花板内。活动地板的形式多样,可为方形、圆形或其它形状。本技术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具有如下优点:第一,多功能性强,空间利用率高。可以将床、沙发、书桌或其它主要功能家具放置于附加地板上,当不需要睡觉、会客或工作时,就将其放于夹层空间内。此时上层楼板空间可作为娱乐或其它功能使用,如果不摆放家具,此时为多功能室,宽敞的空间可满足室内运动或家庭聚会使用。如果使用电动床,此时则可作为卧室;第二,空间使用舒适。由于本建筑体系是立体空间上的变化,家具的放置不会占用其它空间,在平面上不会给人拥挤感觉,所以空间-->舒适性强。第三,有利于实现智能建筑一体化。建筑楼板设置夹层空间,此空间可作为三部分使用。第一部分是活动的储藏空间,将家具或物品放置于附加地板上,通过升降装置可将其升至上层楼板。第二部分是固定的储藏空间,物品可直接放于底层楼板上,通过上层楼板的活动地板开启可方便存取。这样减少了建筑内部水平方向的储藏空间,节约建筑面积。第三部分是管道空间,前两部分剩余的空间可作为管道和线路空间使用,有利于实现智能建筑一体化。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既可采用同普通建筑同样的工艺来建造,也可经过工厂加工,属于可以装卸、活动的建筑体系。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具有如下显著特点:1、多功能性:该建筑体系可在现有建筑平面基础上,通过适当增加层高,而达到增加房间多功能使用的目的。不需要增加面积,从而减轻购买者负担,减少家具家电重复购置率,节约土地和资源,达到可持续发展需要。2、经济适用:该建筑体系除了在建设上节约土地和资源外,使用时也可减少装修费用、家具家电重复购置费用和空调使用费用。由于该体系在实现相同功能时面积仅要现有所需面积的1/3-3/5,故其购买价格相对降低很多,实现了一般工薪阶层对高质-->量、高水平生活梦想。特别对于城市中心区的住宅和商住楼开发来说,高效利用土地面积,有利于提高环境品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3、空间布局灵活性强:该建筑体系内部楼板局部为两层时,室内便形成了错层;当全部为两层时,则为平层,这样便满足了用户对建筑内部的不同爱好,降低开发难度。4、使用效率高:当该建筑体系用于住宅或商住楼时,可减少人们对住房的重复投资,提高了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现代住宅一般分为“核心家庭”、“两代居”、“三代居”,讲求“时期消费”。当家庭人口变化或经济收入变化时,可能就会进行二次置业,目的是选择卧室更多或居住质量较好的房子。而本建筑体系则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投资浪费,传统单间可作为一室一厅加一个多功能室使用;传统一室一厅可作为二室二厅加二个多功能室使用,二室二厅可作为四室四厅加四个多功能房使用……,大大提供了房屋的使用效率。5、功能分区合理:该建筑体系中将人体活动空间、主要功能家具(例如床、沙发等决定房间使用性质的家具)和管道空间分开设置,实现了最合理高效的空间布局。横向管道全部设于楼板夹层空间内进行暗埋,这样不仅美化了室内使用空间,而且也为以后智能建筑、生态建筑发展所需要的管道设施提供了空间,大大提高建筑适用性。从建筑类型角度讲,该建筑体系可作为住宅、商住楼、办公楼、-->旅馆、宿舍、公共或工业建筑有特殊要求的空间处使用;从总体规划角度看,该体系对于人口密度大、用地较紧张的城市中心区更具有开发和改造的实际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当附加地板位于楼板夹层的透视图,此时活动地板为推拉方式。图2是附加地板抬升过程的透视图。图3是当附加地板抬至上层楼板处的透视图,此时活动地板全部打开。图4是当附加地板位于楼板夹层的剖面图,此时活动地板为旋转或其它方式。图5是附加地板抬升过程的剖面图。图6是当附加地板抬至上层楼板处的剖面图,此时活动地板全部打开至墙内。图7是一个房间单元楼板夹层内的空间布局图。图中1.下层楼板,2.上层楼板,3.附加地板,4.升降装置,5活动地板,6.开口,7.管道和线路,8.活动储藏空间,9.固定的储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下层楼板(1)、上层楼板(2)和附加地板(3),上层楼板(2)上有开口(6),所述开口(6)上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的活动地板(5),附加地板(3)下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位于下层楼板(1)上,所述开口(6)的正下方为附加地板(3),附加地板(3)与开口(6)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下层楼板(1)、上层楼板(2)和附加地板(3),上层楼板(2)上有开口(6),所述开口(6)上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的活动地板(5),附加地板(3)下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位于下层楼板(1)上,所述开口(6)的正下方为附加地板(3),附加地板(3)与开口(6)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楼板(2)和下层楼板(1)之间的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陈华
申请(专利权)人:胡陈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