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瓷戏剧脸谱装饰画的制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007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25
一种青瓷戏剧脸谱装饰画的制作,以浙江朱村畈所产的紫金土为原料,以哥窑的传统工艺烧制出具有天然裂纹釉彩的青瓷画框,以弟窑的传统工艺烧制出具有几何平面形状的青瓷画板,并采用釉下彩工艺手工绘上戏剧脸谱,再配以平板玻璃、带民族乐器装饰图案的卡纸和多层板,其中青瓷画板固定在多层板上的凹槽中,用木螺丝从多层板背部针对青瓷画框四角的长孔位置旋入青瓷画框芯部的定型木块中并紧固,制成青瓷戏剧脸谱装饰画,它为青瓷艺术增添了一种新颖、古朴、雅致的装饰艺术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青瓷戏剧脸谱装饰画的制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青瓷制造的艺术装饰画,尤其是用紫金土坯胎泥,采用哥窑及弟窑烧制的龙泉青瓷构件组合而成。
技术介绍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以浙江省西南部丽水地区一带的瓷土、高岭土和紫金土等为原料,以祖传配料的方法和手工拉坯的成型技术,用梭式窑炉高温烧制青瓷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它包括原料制备、造型装饰和高温烧成三大流程,可细分为粉碎、练泥、造型、修坯、施釉、装窑、素烧、釉烧.绘画.烧烤等二十几道工序和操作技术。弟窑的传统工艺是采用不同几种矿泥配制,其釉料配方不同,烧制成的的青瓷器具品青如玉、颜色粉青或奶白;哥窑的传统工艺是采用瓷坯多次施釉烧制,冰凌般的开片控制为其独特技艺,用氧化铁含量较高瓷泥烧制,有文武大小开片.其器具颜色较深,品相更显古朴凝重。浙江遂昌县湖山乡朱村畈所产的原生瓷土是质量非常好的青瓷原料,其紫金土的含量在45-55%%之间,石灰石含量在18-30%之间,含量在12-16%之间,高岭土含量在25-30%之间,其余还含有氧化钙、氧化镁、钾长石、钠长石、埃洛石等矿物质。在青瓷传统烧制工艺基础上,创新开发一种以不同配方的瓷泥,分别以哥窑或弟窑的传统工艺烧制不同构件,再组合成一种装饰工艺画,使它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品味,并能不断开发创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品,乃是本专利技术者追求的目标。公知艺术画框均为木质材料或木质材料加配石膏制作,也有用轻质金属材料制造,目前,尚未见有用陶瓷材料制造的艺术画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选用浙江遂昌县湖山乡朱村畈所产的紫金土为瓷泥原料,烧制成装饰工艺画的弟窑青瓷画板和与其相配的哥窑青瓷画框;首先将所述的紫金土经过理化成分分析,按质量百分比筛选其中氧化铁含量在10-12%之间的铁胎泥作哥窑青瓷画框的瓷泥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筛选其中碳酸钙含量在25-30%之间的白胎泥作弟窑青瓷画板的瓷泥原料;所述的铁胎泥及白胎泥按质量百分比都含有15-20%的氧化铝,含35-55%高岭土,含有10-25%的氧化钙、氧化镁、钾长石、钠长石、埃洛石混合物质,但所述的混合物质不作为本专利技术所用瓷泥原料的筛选指标,所述的铁胎泥及白胎泥各组分的总质量为100%;将所述的铁胎泥及白胎泥分别在两条生产线上投入卵石球磨机进行研磨,使之细度达到1000-1100目后取出,然后分别加水投入练泥机经过练泥、排除空气,取达到制坯质量要求的铁胎泥在挤坯机上依靠特制模具制出中部为空芯的画框坯,所述空芯的横截面形状与画框坯的横截面形状相似,所述的画框坯的第一表面设为连贯曲面,所述的画框坯的第二表面设为平直面,所述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设为台阶面,所述的台阶面由第一台面、第二台面和框边构成;取达到制坯质量要求的白胎泥在压坯机上依靠模具制出几何平面为圆形画板坯,所述圆形画板坯厚度在3mm-6mm之间;所述的画框坯和圆形画板坯经过自然凉干至25-30%含水率后进行修整,在所述的画框坯两端对应切割出45度角,所述画框坯背部第二台面的两端及中间设制长孔及1-2个圆孔;将修整好的所述画框坯和圆形画板坯自然干燥至含水率达10-20%后装窑、素烧,素烧过程是:将炉窑点火逐步升温至900℃、燃烧8小时,然后经24小时逐步冷却至室温60℃后出窑;将素烧过的画框坯和圆形画板坯表面抹光、擦净后浸釉1.5-2.0毫米,再重新装窑用280℃炉温烘干,待其冷却至室温后出窑,然后分别进行如下釉烧;(1)对圆形画板坯,先手工绘上戏剧脸谱,再浸青瓷釉1.0-1.5毫米,并用海绵擦干多余釉水,另外吹上一薄釉.再次装窑釉烧,釉烧过程是将炉窑点火燃烧经5-8小时逐步升温至980℃,并保温3小时使釉面发生充分的还原,使圆形画板坯上的脸谱图案形成釉下色彩,继续还原焰烧升温至1280℃,然后熄火降温在炉内冷却两天至室温后出窑,圆形弟窑青瓷画板烧制工序完成;(2)对画框坯浸青瓷釉1.5-2.0毫米,并用海绵擦干多余釉水,再次装窑釉烧,釉烧过程是:将炉窑点火燃烧经8-10小时逐步升温至980℃,并保温3小时,再还原焰烧升温至1300℃使釉面发生开片,继而熄火降温在炉内冷却至室温后出窑,哥窑青瓷画框的烧制工序完成;另外,裁剪卡纸为哥窑青瓷画框所需的尺寸,在卡纸中部镂空出象征民族乐器琴柄和音箱(二胡、三弦、月琴、马头琴)的装饰图案,在乐器图案的右下部镂空出象征五线谱的条纹,并在乐器图案琴柄及音箱半周镶贴装饰布以备用;裁割1.2-2.5毫米厚的平板玻璃为哥窑青瓷画框所需的尺寸以备用;裁割多层板为哥窑青瓷画框所需的尺寸,并在对应卡纸乐器图案的部位镂出一层与所述圆形弟窑青瓷画板外径一致的圆凹槽以备用;最后,组合装配工艺画,过程是:先将定型木块塞入哥窑青瓷画框空芯内部使它处于长孔的下方,该定型木块与所述空芯截面底部尺寸相配,取工艺画所需四根哥窑青瓷画框互将其端头按90度角对接,然后在工作平台上按由上至下顺序,将哥窑青瓷画框、平板玻璃、卡纸3、圆形弟窑青瓷画板和多层板配合整齐,其中弟窑青瓷圆形画板嵌入并粘合在多层板上的圆凹槽中,再用带圆垫片的木螺丝从多层板背部针对哥窑青瓷画框四角的长孔位置旋入定型木块并旋紧,一种具有青瓷戏剧脸谱装饰画制作完成,哥窑青瓷画框背部设制的圆孔起挂画作用。实践中,所述的弟窑青瓷画板的几何平面设计有矩形、椭圆形、梯形或葫芦形形状,所述的卡纸上的装饰图案及装饰布与对应的形状相配。由于本专利技术在原料制备、构件造型、装饰和烧制过程中采用了特定的工艺路线,因此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用朱村畈紫金土筛选出的铁胎泥制出所述的哥窑青瓷画框,以传统的哥窑工艺的釉烧过程中青瓷釉在铁胎泥坯表面由于张力的作用釉面呈片状开裂,造成一种具有冰片状天然裂纹的釉彩效果,同时在高温氧化还原反应中画框彰显出铁胎的紫褐色,显得古朴沉稳。(2)用朱村畈紫金土筛选出的白泥制出所述的弟窑青瓷画板,以传统的弟窑工艺的釉烧成青白色釉面,再采用釉下彩工艺构画戏剧脸谱,并配以民族乐器的设计,古朴雅致,与画框相宜得彰。(3)为青瓷传统工艺开辟了创新的设计思路,为青瓷艺术增添了一种新颖的艺术品。该青瓷戏剧脸谱装饰画,由专利技术人——浙江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廖丽莲女士等人,经过多年试验并首创,故在画板和卡纸上嶔有其印章。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一种青瓷戏剧脸谱装饰画正面视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各构件轴测装配示意图。图4图2中A-A向剖面放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制作工艺流程示意图。图中1.哥窑青瓷画框,2.平板玻璃,3.卡纸,4.多层板,5.弟窑青瓷画板,6.框边,7.第二台面,8.第一台面,9.空芯,10.长孔,11.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3.木螺丝,14.定型木块,15.装饰图案,16.装饰布,17.圆凹槽,18.圆孔,19.印章。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原料制备选用浙江遂昌县湖山乡朱村畈所产的紫金土为瓷泥原料,首先,将所述的紫金土经过理化成分分析,按质量百分比筛选其中氧化铁含量在10-12%之间的铁胎泥作哥窑青瓷画框1的瓷泥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筛选其中碳酸钙含量在25-30%之间的白胎泥作弟窑青瓷画板5的瓷泥原料;所述的铁胎泥及白胎泥按质量百分比都含有15-20%的氧化铝,含35-55%高岭土,含有10-25%的氧化钙、氧化镁、钾长石、钠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青瓷戏剧脸谱装饰画的制作,其特征是:原料制备选用浙江遂昌县湖山乡朱村畈所产的紫金土为瓷泥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筛选其中氧化铁含量在10‑12%之间的铁胎泥作哥窑青瓷画框(1)的瓷泥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筛选其中碳酸钙含量在25‑30%之间的白胎泥作弟窑青瓷画板(5)的瓷泥原料;所述的铁胎泥及白胎泥按质量百分比都含有15‑20%的氧化铝,含35‑55%高岭土,含有10‑25%的氧化钙、氧化镁、钾长石、钠长石、埃洛石混合物质,但所述的混合物质不作为本专利技术所用瓷泥原料的筛选指标,所述的铁胎泥及白胎泥各组分的总质量为100%;将所述的铁胎泥及白胎泥分别在两条生产线上投入卵石球磨机进行研磨,使之细度达到1000‑1100目后取出,然后分别加水投入练泥机经过练泥、排除空气,取达到制坯质量要求的铁胎泥在挤坯机上依靠特制模具制出中部为空芯的画框坯,所述空芯的横截面形状与画框坯的横截面形状相似,所述的画框坯的第一表面(12)设为连贯曲面,所述的画框坯的第二表面(11)设为平直面,所述的第一表面(12)与第二表面(11)之间设为台阶面,所述的台阶面由第一台面(8)、第二台面(7)和框边(6)构成;取达到制坯质量要求的白胎泥在压坯机上依靠模具制出几何平面为圆形画板坯,所述圆形画板坯厚度在3mm‑6mm之间;所述的画框坯和圆形画板坯经过自然凉干至25‑30%含水率后进行修整,在所述的画框坯两端对应切割出45度角,画框坯背部第二台面(7)的两端及中间设制长孔(10)及1‑2个圆孔(18);将修整好的所述画框坯和圆形画板坯自然干燥至含水率达10‑20%后装窑、素烧,素烧过程是将炉窑点火逐步升温至900℃、燃烧8小时,然后经24小时逐步冷却至室温60℃后出窑;将素烧过的画框坯和圆形画板坯表面抹光、擦净后浸釉1.5‑2.0毫米,再重新装窑用280℃炉温烘干,待其冷却至室温后出窑,然后分别进行如下釉烧;对圆形画板坯,先手工绘上戏剧脸谱,再浸青瓷釉1.0‑1.5毫米,并用海绵擦干多余釉水,另外吹上一薄釉.再次装窑釉烧,釉烧过程是将炉窑点火燃烧经5‑8小时逐步升温至980℃,并保温3小时使釉面发生充分的还原,使圆形画板坯上的脸谱图案形成釉下色彩,继续还原焰烧升温至1280℃,然后熄火降温在炉内冷却两天至室温后出窑,圆形弟窑青瓷画板5烧制工序完成;对画框坯浸青瓷釉1.5‑2.0毫米,并用海绵擦干多余釉水,再次装窑釉烧,釉烧过程是:将炉窑点火燃烧经8‑10小时逐步升温至980℃,并保温3小时,再还原焰烧升温至1300℃使釉面发生开片,继而熄火降温在炉内冷却至室温后出窑,哥窑青瓷画框(1)的烧制工序完成;另外,裁剪卡纸(3)为哥窑青瓷画框(1)所需的尺寸,在卡纸(3)中部镂空出象征民族乐器琴柄和音箱的装饰图案(15),在乐器图案的右下部镂空出象征五线谱的条纹,并在乐器图案琴柄及音箱半周镶贴装饰布(16)以备用;裁割1.2‑2.5毫米厚的平板玻璃为哥窑青瓷画框(1)所需的尺寸以备用;裁割多层板(4)为哥窑青瓷画框(1)所需的尺寸,并在对应卡纸乐器图案的部位镂出一层与所述圆形弟窑青瓷画板(5)外径一致的圆凹槽(17)以备用;最后,组合装配工艺画,过程是先将定型木块(14)塞入哥窑青瓷画框(1)空芯(9)内部使它处于长孔(10)的下方,该定型木块(14)与所述空芯(9)截面底部尺寸相配,取工艺画所需四根哥窑青瓷画框(1)互将其端头按90度角对接,然后在工作平台上按由上至下顺序,将哥窑青瓷画框(1)、平板玻璃(2)、卡纸(3)、圆形弟窑青瓷画板(5)和多层板(4)配合整齐,其中圆形弟窑青瓷画板(5)嵌入并粘合在多层板(4)上的圆凹槽(17)中,再用带圆垫片的木螺丝(13)从多层板(4)背部针对哥窑青瓷画框(1)四角的长孔(10)位置旋入定型木块(14)并旋紧,由弟窑青瓷画板(5)和哥窑青瓷画框(1)相配的一种青瓷戏剧脸谱装饰画制作完成,所述卡纸(3)上的装饰图案(15)之下方盖有本专利技术人的印章(19),哥窑青瓷画框(1)背部的设制的圆孔(18)起挂画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瓷戏剧脸谱装饰画的制作,其特征是:原料制备选用浙江遂昌县湖山乡朱村畈所产的紫金土为瓷泥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筛选其中氧化铁含量在10-12%之间的铁胎泥作哥窑青瓷画框(1)的瓷泥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筛选其中碳酸钙含量在25-30%之间的白胎泥作弟窑青瓷画板(5)的瓷泥原料;所述的铁胎泥及白胎泥按质量百分比都含有15-20%的氧化铝,含35-55%高岭土,含有10-25%的氧化钙、氧化镁、钾长石、钠长石、埃洛石混合物质,但所述的混合物质不作为本发明所用瓷泥原料的筛选指标,所述的铁胎泥及白胎泥各组分的总质量为100%;将所述的铁胎泥及白胎泥分别在两条生产线上投入卵石球磨机进行研磨,使之细度达到1000-1100目后取出,然后分别加水投入练泥机经过练泥、排除空气,取达到制坯质量要求的铁胎泥在挤坯机上依靠特制模具制出中部为空芯的画框坯,所述空芯的横截面形状与画框坯的横截面形状相似,所述的画框坯的第一表面(12)设为连贯曲面,所述的画框坯的第二表面(11)设为平直面,所述的第一表面(12)与第二表面(11)之间设为台阶面,所述的台阶面由第一台面(8)、第二台面(7)和框边(6)构成;取达到制坯质量要求的白胎泥在压坯机上依靠模具制出几何平面为圆形画板坯,所述圆形画板坯厚度在3mm-6mm之间;所述的画框坯和圆形画板坯经过自然凉干至25-30%含水率后进行修整,在所述的画框坯两端对应切割出45度角,画框坯背部第二台面(7)的两端及中间设制长孔(10)及1-2个圆孔(18);将修整好的所述画框坯和圆形画板坯自然干燥至含水率达10-20%后装窑、素烧,素烧过程是将炉窑点火逐步升温至900℃、燃烧8小时,然后经24小时逐步冷却至室温60℃后出窑;将素烧过的画框坯和圆形画板坯表面抹光、擦净后浸釉1.5-2.0毫米,再重新装窑用280℃炉温烘干,待其冷却至室温后出窑,然后分别进行如下釉烧;对圆形画板坯,先手工绘上戏剧脸谱,再浸青瓷釉1.0-1.5毫米,并用海绵擦干多余釉水,另外吹上一薄釉.再次装窑釉烧,釉烧过程是将炉窑点火燃烧经5-8小时逐步升温至980℃,并保温3小时使釉面发生充分的还原,使圆形画板坯上的脸谱图案形成釉下色彩,继续还原焰烧升温至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丽莲
申请(专利权)人:遂昌县文昌青瓷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