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197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21
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及其制备方法,它属于材料饰面加工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双极性贴面包括非极性基层、双极性中间层、表面极性装饰层,所述的非极性基层为塑料或木塑复合材料,所述的双极性中间层为涂覆或浸渍热固性胶黏剂的无纺布编织材料、麻布编织材料、棉布编织材料、纸张编织材料、无纺布非编织材料、麻布非编织材料、棉布非编织材料、纸张非编织材料中的一种,所述的表面极性装饰层为极性木质装饰材料或极性纸张装饰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双极性中间层加热时使基材表层塑料熔化与中间层的非极性面相融合或渗透到空隙中,另一侧的热固性胶黏剂与极性的表面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借助双极性中间层将基材与表层装饰材料黏接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饰面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木塑复合材料是国内外近年蓬勃兴起的一类新型复合材料,指利用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代替通常的树脂胶黏剂,与超过50%以上的木粉、稻壳、秸秆等废植物纤维混合成新的木质材料,再经挤压、模压、注射成型等塑料加工工艺,生产出的板材或型材。主要用于建材、家具、物流包装等行业。将塑料和木质粉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热挤压成型的板材。木塑复合材料可替代天然木材,又优于塑料,木塑复合材料,又称环保木、防腐木,是利用高分子界面化学原理和塑料填充改性的特点,配以一定比例的树脂基料,从生产原料的角度而言,木质塑料制品减缓和免除了塑料废弃物的公害污染,也免除了农植物焚烧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木质塑料的生产和使用不会向周围环境散发危害人类健康的挥发物,木质塑料制品本身还可回收二次利用,因此木塑制品是一种全新的绿色环保制品,是一种生态自洁净的复合材料。然而,木塑复合材素材表面缺乏木材的天然纹理,色彩单调、呆板,难以满足人们视觉、触觉和舒适感等多方面要求,且表面光滑无空隙、非极性,导致木塑复合材料的表面润湿性差,不能像纤维板、刨花板等传统人造板那样使用传统的的脲醛胶、三聚氰胺胶、异氰酸酯胶等进行贴面。表面装饰困难严重阻碍了木塑复合材料在建筑装饰领域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所述的双极性贴面包括非极性基层、双极性中间层、表面极性装饰层,所述的非极性基层为塑料或木塑复合材料,所述的双极性中间层为涂覆或浸渍热固性胶黏剂的无纺布编织材料、麻布编织材料、棉布编织材料、纸张编织材料、无纺布非编织材料、麻布非编织材料、棉布非编织材料、纸张非编织材料中的一种,所述的表面极性装饰层为极性木质装饰材料或极性纸张装饰材料。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所述的热固性胶黏剂为异氰酸酯胶、改性乳白胶、脲醛树脂、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步骤1中热固性胶黏剂为异氰酸酯改性乳白胶,所述的异氰酸酯改性乳白胶中乳白胶固含量为32%,乳白胶与异氰酸酯质量比为1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所有型号的脲醛树脂、酚醛树脂都可以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所述的塑料为聚乙烯、聚丙烯中的一种,所述的木塑复合材料为木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木粉/高密度聚丙烯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所述的非极性基层的厚度为1~30mm,双极性中间层的厚度为0.05~2mm,表面极性装饰层的厚度为0.1~5m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所述的涂覆热固性胶黏剂的厚度为0.01~0.5mm,所述的浸渍热固性胶黏剂的厚度0.1~1m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无纺布编织材料、麻布编织材料、棉布编织材料、纸张编织材料、无纺布非编织材料、麻布非编织材料、棉布非编织材料、纸张非编织材料中的一种涂覆或浸渍热固性胶黏剂,在常温~50℃放置一段时间后,得到双极性中间层,待用;步骤2、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将非极性基层、双极性中间层、表面极性装饰层叠放,闭口陈放1~30min,然后送入热压机进行热压,热压压力1~3MPa、130~170℃加热3~6min,取出后在0.5~1MPa下缓慢冷却至室温,制得双极性中间层贴面的复合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热固性胶黏剂为异氰酸酯改性乳白胶,所述的异氰酸酯改性乳白胶中乳白胶固含量为32%,乳白胶与异氰酸酯质量比为1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热压条件为热压压力2MPa、150℃加热4min,取出后在0.7MPa下缓慢冷却至室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的制备方法,热固性胶黏剂用异氰酸酯改性乳白胶涂胶,胶合强度为1.32MPa,经Ⅱ类浸渍剥离性能测试后无剥离现象;热固性胶黏剂用脲醛树脂涂胶,胶合强度为1.12MPa,经Ⅱ类浸渍剥离性能测试后无剥离现象;热固性胶黏剂用酚醛树脂涂胶,胶合强度为1.27MPa,经Ⅰ类浸渍剥离性能测试后无剥离现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双极性中间层一面具有极性,另一面具有非极性或丰富空隙结构,加热时使基材表层塑料熔化与中间层的非极性一侧想融合或渗透进空隙里、热固性胶黏剂与极性的表层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借助双极性中间层将基材与表层装饰材料黏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的制备方法,在非极性的塑料与极性的木质、纸张等装饰材料之间起到黏接作用,方便工业化生产,与传统组坯工艺相匹配,无需改动现有生产线,质量容易控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的制备方法,控制涂覆热固性胶黏剂的量,避免施胶过多导致渗透过深,保持中间层另一面的空隙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所述的双极性贴面包括非极性基层、双极性中间层、表面极性装饰层,所述的非极性基层为木塑复合材料,所述的双极性中间层为涂覆或浸渍热固性胶黏剂的麻布非编织材料,所述的表面极性装饰层为极性木质装饰材料。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所述的热固性胶黏剂为异氰酸酯改性乳白胶、脲醛树脂、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所述的木塑复合材料为木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所述的非极性基层的厚度为1~30mm,双极性中间层的厚度为0.05~2mm,表面极性装饰层的厚度为0.1~5mm。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所述的涂覆热固性胶黏剂的厚度为0.01~0.5mm,所述的浸渍热固性胶黏剂的厚度0.1~1mm。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根据国家标准GBT17657-2013中的方法测定的表面胶合强度及浸渍剥离长度,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木塑复合材料饰面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饰面性能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胶黏剂用异氰酸酯改性乳白胶涂胶,胶合强度为1.32MPa,经Ⅱ类浸渍剥离性能测试后无剥离现象;胶黏剂用脲醛树脂涂胶,胶合强度为1.12MPa,经Ⅱ类浸渍剥离性能测试后无剥离现象;热固性胶黏剂用酚醛树脂涂胶,胶合强度为1.27MPa,经Ⅰ类浸渍剥离性能测试后无剥离现象。具体实施方式二:根据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无纺布编织材料、麻布编织材料、棉布编织材料、纸张编织材料、无纺布非编织材料、麻布非编织材料、棉布非编织材料、纸张非编织材料中的一种涂覆或浸渍热固性胶黏剂,在常温~50℃放置一段时间后,得到双极性中间层,待用;步骤2、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将非极性基层、双极性中间层、表面极性装饰层叠放,闭口陈放1~30min,然后送入热压机进行热压,热压压力1~3MPa、130~170℃加热3~6min,取出后在0.5~1MPa下缓慢冷却至室温,制得双极性中间层贴面的复合材。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热固性胶黏剂为异氰酸酯改性乳白胶,所述的异氰酸酯改性乳白胶中乳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极性贴面包括非极性基层、双极性中间层、表面极性装饰层,所述的非极性基层为塑料或木塑复合材料,所述的双极性中间层为涂覆或浸渍热固性胶黏剂的无纺布编织材料、麻布编织材料、棉布编织材料、纸张编织材料、无纺布非编织材料、麻布非编织材料、棉布非编织材料、纸张非编织材料中的一种,所述的表面极性装饰层为极性木质装饰材料或极性纸张装饰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极性贴面包括非极性基层、双极性中间层、表面极性装饰层,所述的非极性基层为塑料或木塑复合材料,所述的双极性中间层为涂覆或浸渍热固性胶黏剂的无纺布编织材料、麻布编织材料、棉布编织材料、纸张编织材料、无纺布非编织材料、麻布非编织材料、棉布非编织材料、纸张非编织材料中的一种,所述的表面极性装饰层为极性木质装饰材料或极性纸张装饰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固性胶黏剂为异氰酸酯胶、改性乳白胶、脲醛树脂、酚醛树脂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为聚乙烯、聚丙烯中的一种,所述的木塑复合材料为木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木粉/高密度聚丙烯复合材料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极性基层的厚度为1~30mm,双极性中间层的厚度为0.05~2mm,表面极性装饰层的厚度为0.1~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性中间层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覆热固性胶黏剂的厚度为0.01~0.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宏孙亚楠刘一楠符娆胡廷伟周雪莲解彭博吕佳霖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