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恶臭工作场所人员衣物除异味喷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1563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恶臭工作场所人员衣物除异味喷剂的制备方法。首先配制成过氧化氢溶液;取部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称取的银盐溶解,得到溶液A;取部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称取的稳定剂和增效剂进行溶解,得到溶液B;将剩余的过氧化氢溶液、得到的溶液A和得到的溶液B三者进行混合,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产品用于恶臭工作场所人员衣物除异味喷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以特殊工作或作业场所工作人员作为目标群体,提供了一种携带方便、使用快捷的喷剂,能够有效降低或消除自身衣物沾染的恶臭性气味。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等优点,较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恶臭工作场所人员衣物除异味喷剂的制备方法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异味喷剂,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恶臭工作场所人员衣物除异味喷剂的制备方法。二、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能产生令人不愉快感觉的气体通常称为恶臭气体,恶臭是各种气味(异味)的总称,可以通过人们的感知进行分析和判断。瓦德麦克分类法根据气味物质结构及人对气味物质的感觉特征将气味物质分为9类:醚类、芳香类、花类或香脂类、琥珀类、韭菜或大蒜类、焦臭、山羊臭、不快臭和催吐臭。地球上存在的200多万种化合物中,1/5具有气味,约有1万种为重要的恶臭物质。按化学组成可分成以下5类。(1)含硫的化合物,如硫化氢、二氧化硫、硫醇、硫醚类等;(2)含氮的化合物,如胺、氨、酸胺、吲哚类等;卤素及衍生物,如卤代烃等;(3)氧的有机物,如醇、酚、醛、酮、酸、酯等;(4)烃类,如烷、烯、炔烃以及芳香烃等。(5)除硫化氢和氨外,恶臭物质大都为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具有沸点低、挥发性强的特征,我们又称其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恶臭物质的来源相当广泛,主要可分为动植物体分泌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及工业污染源三类。动植物体分泌污染源主要指脚臭、腋臭、口臭等。生活污染源主要来自厕所、垃圾桶、下水道等地方。工业污染源是恶臭污染发生的最主要来源。污水处理厂、肉产品加工厂、造纸厂及石油化工企业都会产生严重恶臭。恶臭物质的分类及其臭味性质详见表1。表1恶臭物质的分类及臭味性质一般认为,化学物质的气味与其分子结构、官能团组成密切相关,如有机恶臭物质常含有羧基(-OH)、羰基(C=O)、羧基(-COOH)、氨基(-NH2)、巯基(-SH)等官能团。不同种类物质产生的气味品质具有很大差异,苯系物主要呈现芳香气味,以硫化氢为代表的硫化物主要产生臭鸡蛋气味,含氮化合物产生刺激性的氨的气味,醛类和酯类以花香型和果香型为主,酸类则以汗臭味为主。多数的恶臭物质阈值均较低,典型恶臭物质阈值参考结果如表2所示。表2典型恶臭物质阈值参考(体积分数)10-61858年夏,英国发生泰晤士河恶臭污染,20世纪50~60年代,恶臭污染问题大面积出现在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开始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且已经发展成为七大公害之一。日本于1971年6月公布了《恶臭防治法》,后来陆续进行了修订,目前有22种恶臭物质。我国在GB14554中也规定了相关恶臭物质的排放标准。但主要针对较易集中治理场所总排口的排放,对工作产所中恶臭物质的限量较少涉及。尤其是对于特定的工作场所恶臭物质则无相关标准,实际也无法制定有效的相关标准。比如,发生人员伤亡的刑事勘察现场、城市公共卫生间,下水道及化粪池疏通、养殖场等工作或作业现场。因其特殊性质,无法对恶臭物质进行有效防治。在施工结束后,沾染到衣物上的残留恶臭气味给从业人员带来极大不便。专利CN107137742A公开了一种除臭方法和除臭剂,其主要成分为高铁酸盐、次氯酸和高锰酸盐。使用该方法中所述的除臭剂将带来显而易见的污染,比如Mn2+的污染,使用后残留较大,较难降解。专利CN106512713A公开了一种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专利中采用酿酒酵母发酵液、维生素B、柠檬酸等物质作为配方的主要成分。该除臭剂制备过程复杂,比如需要灭菌、高温高压等工艺。而CN106309214A则采用了不溶于水的硅藻土、高岭土以及活性炭等作为主成分,使用后残留大,易造成二次污染。CN106283619A公开了一种服装用除臭剂,所使用的主要物质为檀香、防风、地肤子等香料。其原理在于利用其他味道遮盖原有恶臭味,并不能彻底去除异味物质,而且该方法使用的成分均为非水溶性且难降解的物质,使用后有较大残留。专利CN160714850A公开了一种除臭剂和除臭制品。该制品包含了氧化锌和氧化铝复合化的结晶质氧化锌,对硫系气体和酸性气体具有良好的除臭效果。因本品为固体,并不便于在作业现场对衣物喷洒,只适用于较大面积的恶臭源,比如污水处理厂等。另外,还有类似的其他方法制备得到的除臭剂进行报道,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制备方法复杂、使用不方便和使用后残留大等缺点。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现有技术中关于除臭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恶臭工作场所人员衣物除异味喷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除异味喷剂针对上述或者其他类似工作场所工作人员现场作业后自身残留的恶臭性气味进行处理,从而可使工作人员在不必脱去或换掉现场工作服的情况下大幅减少自身沾染的恶臭气味,基本消除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本专利技术喷剂可现场喷洒,无需任何前处理工序,且用后无残留,对人体无害,便于随身携带使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恶臭工作场所人员衣物除异味喷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配制成质量百分浓度为0.3~3%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将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容器中备用;然后称取银盐、稳定剂和增效剂;以Ag+计,所述银盐与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之间加入量的比例关系为5~50mg:1kg;所述稳定剂的加入量占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5‰~10‰;所述增效剂的加入量占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7.5‰;b、取部分步骤a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称取的银盐进行溶解,充分溶解后所得银盐溶液即溶液A备用;c、取部分步骤a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称取的稳定剂和增效剂进行溶解,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B备用;d、将步骤a所剩余的过氧化氢溶液、步骤b得到的溶液A和步骤c得到的溶液B三者进行混合,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产品用于恶臭工作场所人员衣物除异味喷剂。根据上述的用于恶臭工作场所人员衣物除异味喷剂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所述银盐为硝酸银、硫酸银或高氯酸银。根据上述的用于恶臭工作场所人员衣物除异味喷剂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所述稳定剂为磷酸、葡萄糖酸镁、葡萄糖酸钠、亚氨基二琥珀酸、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乙二胺四甲叉膦酸钠EDTMPS、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DETPMP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中的至少一种。根据上述的用于恶臭工作场所人员衣物除异味喷剂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所述增效剂为甘露醇、甘油、聚乙二醇PEG400和聚乙二醇PEG6000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以特殊工作或作业场所工作人员作为目标群体,提供一种携带方便、使用快捷的喷剂,能够有效降低或消除自身衣物沾染的恶臭性气味。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等优点,较易实现工业化生产。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采用的原料具有绿色无毒、来源广泛、采购方便的特点。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采用的方法操作简单、一次性投资小,易于工业化生产。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得到的产品具有携带和使用方便,无异味、效果明显等特点。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得到的产品普适性强,适用于多种工作场所和作业现场。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得到的产品可有针对性的对体表和衣物上残留的异味物质进行氧化分解,而对皮肤和构成衣物本身的天然或人造纤维无明显影响。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得到的产品对人体皮肤无刺激作用,喷洒到暴露在外的皮肤上不会造成负面影响。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得到的产品对有机物氧化速度快,如典型的酸醇类物质的速率常数均在109以上,远远大于O3等氧化剂(通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恶臭工作场所人员衣物除异味喷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配制成质量百分浓度为0.3~3%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将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容器中备用;然后称取银盐、稳定剂和增效剂;以Ag+计,所述银盐与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之间加入量的比例关系为5~50mg:1kg;所述稳定剂的加入量占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5‰~10‰;所述增效剂的加入量占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7.5‰;b、取部分步骤a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称取的银盐进行溶解,充分溶解后所得银盐溶液即溶液A备用;c、取部分步骤a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称取的稳定剂和增效剂进行溶解,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B备用;d、将步骤a所剩余的过氧化氢溶液、步骤b得到的溶液A和步骤c得到的溶液B三者进行混合,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产品用于恶臭工作场所人员衣物除异味喷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恶臭工作场所人员衣物除异味喷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配制成质量百分浓度为0.3~3%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将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容器中备用;然后称取银盐、稳定剂和增效剂;以Ag+计,所述银盐与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之间加入量的比例关系为5~50mg:1kg;所述稳定剂的加入量占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5‰~10‰;所述增效剂的加入量占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7.5‰;b、取部分步骤a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称取的银盐进行溶解,充分溶解后所得银盐溶液即溶液A备用;c、取部分步骤a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称取的稳定剂和增效剂进行溶解,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B备用;d、将步骤a所剩余的过氧化氢溶液、步骤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占航杨李富王大智王永刚唐明生王楠魏东辉李中军刘清朝王建设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