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法脱硫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121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湿法脱硫除尘装置,包括脱硫洗涤塔,脱硫洗涤塔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激冷区、吸收区、滤清模块除尘区和除雾区;激冷区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处安装有一个第一喷头;吸收区竖向等间距排列有多个第一喷头,所述第一喷头通过第一循环泵与脱硫洗涤塔底部连通;滤清模块除尘区包括竖直设置的文丘里管,文丘里管上方安装有第二喷头,第二喷头通过第二循环泵连通有浆液池,文丘里管穿设于浆液池上;除雾区包括与脱硫洗涤塔顶部连通的烟囱,烟囱底部安装有水珠分离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湿法脱硫除尘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烟气脱硫技术流程长、控制复杂、装置占地大、投资高、产生二次污染、需专门配置的排液处理装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法脱硫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气脱硫除尘
,特别是涉及一种湿法脱硫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于工业废气的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日趋严格,国内石油石化行业、金属冶炼行业等的高盐废水污染物的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化工厂、冶炼厂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PM10、PM2.5)等污染物的高温烟气。由于干法脱硫(如循环流化床、旋转喷雾法等)存在着处理效率低、能耗高、药剂利用率低等问题,而半干法(如石灰石膏法等)存在制浆复杂、处理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在国内化工厂尤其是炼化企业内已经安装的处理装置中有超过70%采用了湿法处理方法,氨法脱硫存在氨逃逸的风险、同时在烟气中易形成难以捕集的硫酸氢铵等铵盐粒子,这些颗粒物比较黏着,会粘附到装置和管线的各个部分,造成堵塞;如果随着烟气排出装置,又会导致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亟需一种高效、占地小、流程短且工艺流程简化的脱硫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法脱硫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的烟气脱硫技术流程长、控制复杂、装置占地大、投资高、产生二次污染、需专门配置的排液处理装置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湿法脱硫除尘装置,可选的,包括脱硫洗涤塔,所述脱硫洗涤塔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激冷区、吸收区、滤清模块除尘区和除雾区;所述激冷区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安装有一个第一喷头;所述吸收区竖向等间距排列有多个所述第一喷头,所述第一喷头通过第一循环泵与所述脱硫洗涤塔底部连通;所述滤清模块除尘区包括竖直设置的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上方安装有第二喷头,所述第二喷头通过第二循环泵连通有浆液池,所述文丘里管穿设于所述浆液池上;所述除雾区包括与所述脱硫洗涤塔顶部连通的烟囱,所述烟囱底部安装有水珠分离器。可选的,所述第一循环泵连接有出液口和吸收剂添加口。可选的,所述浆液池为锥形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脱硫洗涤塔内部。可选的,所述滤清模块除尘区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文丘里管,多个所述文丘里管上端开口处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喷头。可选的,所述水珠分离器包括中空旋分管,所述中空旋分管上部安装有旋分片;所述中空旋分管下部与所述烟囱底部连通。可选的,所述脱硫洗涤塔侧壁上开设有补水口。可选的,所述吸收剂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可选的,所述第一喷头为G400喷头,所述第二喷头为F130喷头。本技术提供的湿法脱硫除尘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湿法脱硫除尘装置处理效率高,脱硫的吸收剂、氧化剂喷淋交叉进行,较好地利用了装置内的空间,大大减少了分别独立处理污染物的流程、缩短了工序、简化了设备结构、同时也降低了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烟气经过系统的压降小,技术成熟度高、占地小,不存在任何后处理问题,烟气经过本系统的阻力降小,不易结垢,易清洗,不容易堵塞,操作维护简单,可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行,可实现模块化设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湿法脱硫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脱硫洗涤塔、2为第一循环泵、3为第二循环泵、4为激冷区、5为吸收区、6为滤清模块除尘区、7为除雾区、8为G400喷头、9为文丘里管、10为F130喷头、11为浆液池、12为水珠分离器、13为烟囱、14为出液口、15为吸收剂添加口、16为补水口、17为进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法脱硫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的烟气脱硫技术流程长、控制复杂、装置占地大、投资高、产生二次污染、需专门配置的排液处理装置等问题。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供的湿法脱硫除尘装置如图1所示,主体设备由脱硫洗涤塔1和第一循环泵2、第二循环泵3组成。脱硫洗涤塔1包括激冷区4、吸收区5、滤清模块除尘区6、除雾区7等。激冷区4水平安装的脱硫洗涤塔1的中下端。含有污染物的排气以水平方式从进气口17经过激冷区4。安装在激冷区4的G400喷头8将循环液喷出,形成高密度的液体水帘,烟气冷却达到水饱和状态。液体喷射出的方向与气体的流向成一定角度并延伸到脱硫洗涤塔1内壁,可同时冲洗脱硫洗涤塔1的内壁。喷淋液顺脱硫洗涤塔1的内壁流下到塔底,脱硫洗涤塔1的塔底设置有锥形储液池,通过第一循环泵2实现循环喷淋。在冷却气体的同时,一些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粒径较大的颗粒(大于3微米)也被除去。喷淋的循环浆液的酸碱值近乎中性。吸收区5位于脱硫洗涤塔1中段,竖向方向等间距安装一排G400喷头8。G400喷头8喷出的循环浆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水饱和的湿烟气在塔内向上流经吸收区5时,剩余的二氧化硫和较大的颗粒物被除去。喷淋液顺塔壁流下到塔底的储液池,通过第一循环泵2实现循环喷淋。滤清模块除尘区6安装在吸收区5的上方。由一组文丘里管9、一组F130喷头10和一个锥形的浆液池11组成。烟气经过滤清模块除尘区6的文丘里管9时,烟气先加速(压缩)并减速,1~3μm的粉尘颗粒及更细小的粉尘颗粒与喷淋液中的水接触后,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的水膜,整个粒径增大,更容易被上部F130喷头10喷出的水帘捕捉,实现烟气除尘,捕捉到粉尘颗粒的液体落到锥形的浆液池11中,通过第二循环泵3实现循环喷淋。F130喷头10的上部安装有水珠分离器12,由一组中空旋分管组成,每个旋分管的中上部安装带角度的静态旋分片。烟气经过脱硫、除尘后,顺着脱硫洗涤塔1与旋分管中间部分上行到旋分管上部后调整180°方向从旋分管下行,烟气经过旋分片,通过离心力的作用,液滴旋转并流向管壁。所收集的水不停地冲洗旋分管的内壁,流到底端的堰内,再流到第二循环泵3循环喷淋。在脱硫洗涤塔1的水珠分离器12上部安装有烟囱13,烟囱13穿设于脱硫洗涤塔1顶部,作用为将烟气引导并排出到大气中。烟囱13最上方,气体在烟囱13内保持低速度,因此,冷凝的水可以回流到塔内而不被带到大气中。在烟气通过脱硫洗涤塔1的烟囱13排出前,烟气通过一套烟囱13旋风管以加强冷凝水的搜集,减少脱硫洗涤塔1的烟囱13外围的白色烟羽的可能性。本技术通过补水口补充水,通过出液口排液实现水平衡。高温烟气在喷淋作用下激冷降温达到水饱和状态,一部分液体气化到烟气中,随着净化后的烟气排入大气,一部分水分损失;循环浆液由于吸收了二氧化硫,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形成亚硫酸钠和硫酸钠,盐含量不断累积,需要排出一部分循环浆液和补入新鲜水,维持盐浓度平衡,否则盐浓度过高析出造成管线和设备结垢、堵塞。本技术湿法脱硫除尘装置工作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法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洗涤塔,所述脱硫洗涤塔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激冷区、吸收区、滤清模块除尘区和除雾区;所述激冷区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安装有一个第一喷头;所述吸收区竖向等间距排列有多个所述第一喷头,所述第一喷头通过第一循环泵与所述脱硫洗涤塔底部连通;所述滤清模块除尘区包括竖直设置的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上方安装有第二喷头,所述第二喷头通过第二循环泵连通有浆液池,所述文丘里管穿设于所述浆液池上;所述除雾区包括与所述脱硫洗涤塔顶部连通的烟囱,所述烟囱底部安装有水珠分离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法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洗涤塔,所述脱硫洗涤塔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激冷区、吸收区、滤清模块除尘区和除雾区;所述激冷区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安装有一个第一喷头;所述吸收区竖向等间距排列有多个所述第一喷头,所述第一喷头通过第一循环泵与所述脱硫洗涤塔底部连通;所述滤清模块除尘区包括竖直设置的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上方安装有第二喷头,所述第二喷头通过第二循环泵连通有浆液池,所述文丘里管穿设于所述浆液池上;所述除雾区包括与所述脱硫洗涤塔顶部连通的烟囱,所述烟囱底部安装有水珠分离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泵连接有出液口和吸收剂添加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法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研王新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美斯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