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形汽车玩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形汽车玩具,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汽车被收纳到内部的过程中直立而变形成机器人的变形汽车玩具。
技术介绍
变形玩具具备由机器人形状或者汽车形状等构成的多种玩具身体部,通过将玩具身体部组装而变形成机器人或者汽车玩具,这种变形玩具可由一种玩具来呈现多种形状,因此具有儿童在直接组装玩具的过程中进行变形而能够享受多种游戏的优点。作为一例,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变形汽车玩具,该汽车玩具在行驶的过程中若有任意的卡片附着到玩具上面,则其形态自动变形以使卡片翻转而展示出来。就KR10-1327305B1而言,由于由一个汽车来变形成一个机器人,所以无法由一个汽车来实现多种形态的机器人,因而存在容易失去兴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形汽车玩具,包括能够在汽车模式与机器人体模式之间移动的主体部用汽车玩具。另外,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头部用汽车玩具收纳到主体部用汽车玩具的收纳部的过程中主体部用汽车玩具以直立的方式变形的变形汽车玩具。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变形汽车玩具为在汽车模式与机器人体模式之间变形的变形汽车玩具,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形汽车玩具,是在汽车模式与机器人体模式之间变形的变形汽车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机器人体模式下构成机器人的上体的上体部、和构成机器人的下体的下体部,所述变形汽车玩具构成为,在所述汽车模式下,所述上体部配置在所述下体部的后方,所述上体部与所述下体部的上部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下部端部被第一触发器紧固,通过所述第一触发器的激活,所述上体部向所述下体部的上部旋转,由此变形为机器人体模式,所述上体部包括向后方开放的收纳部,在所述收纳部的底部配置有从所述下体部延伸的下部框体、和与所述上体部连接的第一触发器,所述第一触发器形成为在锁定状态下与所述下部框体紧固,并在解除 ...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21 KR 10-2017-00786661.一种变形汽车玩具,是在汽车模式与机器人体模式之间变形的变形汽车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机器人体模式下构成机器人的上体的上体部、和构成机器人的下体的下体部,所述变形汽车玩具构成为,在所述汽车模式下,所述上体部配置在所述下体部的后方,所述上体部与所述下体部的上部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下部端部被第一触发器紧固,通过所述第一触发器的激活,所述上体部向所述下体部的上部旋转,由此变形为机器人体模式,所述上体部包括向后方开放的收纳部,在所述收纳部的底部配置有从所述下体部延伸的下部框体、和与所述上体部连接的第一触发器,所述第一触发器形成为在锁定状态下与所述下部框体紧固,并在解除状态下从所述下部框体被解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汽车玩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所述盖与所述上体部的后方下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所述盖形成为在所述汽车模式下能够覆盖所述收纳部,在所述上体部通过所述第一触发器的激活而旋转的情况下,所述盖向所述上体部的收纳部内部旋转而被收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汽车玩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体部内部,在所述盖的移动路径上形成有第二触发器,该第二触发器形成为通过所述盖的旋转而被激活,形成为通过所述第二触发器的激活而张开臂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汽车玩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体部的上部面形成有第三触发器,在所述上体部的上部面且与所述第三触发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激活所述第三触发器的突出部,所述变形汽车玩具构成为,所述上体部向所述下体部的上部旋转而所述下体部的上部面与所述上体部的上部面接触的过程中所述第三触发器被激活,而使所述下体部转化为机器人下体模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汽车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体部包括:一对腿部框体,分别包括轨道部、形成为插入于所述轨道部而滑动移动的滑动部、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寅天,金玄东,柳在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英实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