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恢复冻土区退化高寒草地的人工建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104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恢复冻土区退化高寒草地的人工建植方法,涉及林业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括步骤:在预恢复退化高寒草地采用混播方式播种草种;所述混播方式为垂穗披碱草、扁穗冰草、星星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及碱茅中的任意两种或任意三种混播。所述草种的播种量分别为:垂穗披碱草或扁穗冰草各8kg/亩;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碱茅或星星草各为4kg/亩。所述三种混播的出苗数从大到小排序,第一: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混播;第二:扁穗冰草+碱茅+冷地早熟禾混播;第三:垂穗披碱草+碱茅+星星草混播。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种牧草混播方式可恢复冻土区退化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状态,有利于林业发展且可更好的保护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恢复冻土区退化高寒草地的人工建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林业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恢复冻土区退化高寒草地的人工建植方法。
技术介绍
唐古拉山镇位于青海省西南端,地处北纬32°39′~34°48′,东经89°40′~92°55′,全镇平均海拔在4700m以上,属内陆高寒气候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地势高峻,山峦起伏,区内雪峰林立,冰川广布,水系、湖泊众多,是我国长江的发源地;境内空气稀薄,气候寒冷、湿润,缺氧,为海平面含氧量的60%左右。每年牧草生长期3个多月,而枯草期8个多月,所以植被低矮稀疏,产草量低;主要生长着以耐寒、耐旱的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为优势种的高寒干草原草地类植被,草原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鼠害猖獗。沱沱河气象资料表明:区内年平均气温-4.2℃,1月平均气温-16.7℃,极端最低气温-45.2℃;月均温7.4℃,极端最高气温24.7℃;年平均降水量283.3mm,年蒸发量1646.1mm;年平均风速4.2m/s,最大风速40.0m/s,全年大风日数130.1d;年日照时数2936h,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属半湿润向半干旱气候带过渡的地区。因此,亟待研究一种可用于恢复冻土区退化的高寒地区的人工建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恢复冻土区退化高寒草地的人工建植方法,主要目的是解决冻土区退化高寒地区植被稀少和草原退化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恢复冻土区退化高寒草地的人工建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预恢复退化高寒草地采用混播方式播种草种;所述混播方式为垂穗披碱草、扁穗冰草、星星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及碱茅中的任意两种或任意三种混播。作为优选,所述草种的播种量分别为:垂穗披碱草或扁穗冰草各8kg/亩;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碱茅或星星草各4kg/亩。作为优选,以出苗数为种植目的,所述三种混播的方式为: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及中华羊茅混播(最优);或者,扁穗冰草、碱茅及冷地早熟禾混播(次优);或者,垂穗披碱草、碱茅及星星草混播。作为优选,以牧草盖度为种植目的,所述三种混播的方式为:垂穗披碱草、碱茅及星星草混播(最优);或者,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及中华羊茅混播(次优);或者,扁穗冰草、碱茅及冷地早熟禾混播。作为优选,以牧草地上生物量为种植目的,所述三种混播的方式为:垂穗披碱草、碱茅及星星草混播(最优);或者,扁穗冰草、碱茅及冷地早熟禾混播(次优);或者,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及中华羊茅混播。作为优选,以牧草地下生物量为种植目的,所述三种混播的方式为:扁穗冰草、碱茅及冷地早熟禾混播(最优);或者,垂穗披碱草、碱茅及星星草混播(次优);或者,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及中华羊茅混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针对多年冻土区退化高寒草地植被稀少和草原退化的问题,采用了多种草种混播,并根据出苗率、植被根长、植被盖度、越冬率以及产量等的高低水平筛选出最佳和次佳的混播方式,采用本专利技术研究的上述多种牧草混播方式可恢复上述冻土区退化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状态,有利于林业发展且可更好的保护环境。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以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下述说明中的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多年冻土区重度退化高寒草原建植人工草地的出苗数统计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多年冻土区重度退化高寒草原建植人工建植的盖度柱状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多年冻土区重度退化高寒草原建植人工建植的地上生物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多年冻土区重度退化高寒草原建植人工建植的地下生物量图。实施例1采用人工种植方法恢复沱沱河地区重度退化高寒草原;供试草种有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扁穗冰草(Agropyroncristatum)、星星草(Puccinelliatenuiflora)、冷地早熟禾(Poacrymophila)、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碱茅(Puccinelliadistans),其中垂穗披碱草、扁穗冰草、中华羊茅为上繁草,星星草、碱茅、冷地早熟禾为下繁草,种子由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提供,为一级种子,共配置3种人工群落处理组合(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碱茅+星星草、扁穗冰草+碱茅+冷地早熟禾);供试草种播量分别为:垂穗披碱草、扁穗冰草:8kg/亩;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碱茅、星星草:4kg/亩;野外调查:野外植被调查时,每个小区中采用对角线随机布设1m×1m的样方,记录其上所有物种,为了防止边缘效应,限制样方离边界至少50cm;用目测法测量样方内每个植物种的盖度。此外,对每个样地中的出苗率进行了统计。数据处理:用SPSS(16.0版)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不同物种搭配模式处理作为固定因素,区组作为随机因素,用SPSS16.0-GLM中UnivariateANOVA分析各处理因素对所测变量的影响;用多重比较中的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或Tamhane检验法(方差不齐时)比较各处理间差异,检验不同物种搭配模式处理对盖度的影响。以上统计检验显著水平设为P<0.05。不同组合牧草出苗数的比较:多年冻土区重度退化高寒草原建植人工草地的时间为2015年6月;2015年9月对沱沱河试验区的出苗数进了统计,单位面积植株数量观测的结果参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不同的物种搭配模式下出苗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物种搭配模式下混播组合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的出苗数最高(1712株/m2),其次产混播组合扁穗冰草+碱茅+冷地早熟禾(1620.8株/m2),较低的是混播组合垂穗披碱草+碱茅+星星草(1505.6株/m2),不同物种搭配模式下出苗率差异不显著。不同组合牧草盖度的比较:植被盖度是草地群落结构的重要参数;人工种植改变了退化草地群落的外貌特征;试验对建植3年的3种不同物种搭配模式下人工草地的植被盖度进行了实地监测,结果见图2,由图2可见,建植后(2016年和2017年)的群落的总盖度显著高于建植当年(2015年)(P<0.05),且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群落的盖度也在增加,只是在不同物种搭配模式下增加的幅度不一致;建植第2年,不同物种搭配模式下混播组合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的盖度最高(41.7%),其次是混播组合垂穗披碱草+碱茅+星星草(32.3%)和扁穗冰草+碱茅+冷地早熟禾(24.2%),且这三个混播组合的盖度显著高于严重退化的原生草原(P<0.05);同时,3种不同的物种搭配模式下的盖度较严重退化的原生草原分别提高了73.86%、66.25%和54.96%;建植第3年,混播组合垂穗披碱草+碱茅+星星草的盖度(78.7%)显著高于原生草原和混播组合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的盖度(67.1%)(P<0.05),这说明经过3年的生长,适宜盐碱地的碱茅和星星草突出生长优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恢复冻土区退化高寒草地的人工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预恢复退化高寒草地采用混播方式播种草种;所述混播方式为垂穗披碱草、扁穗冰草、星星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及碱茅中的任意两种或任意三种混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恢复冻土区退化高寒草地的人工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预恢复退化高寒草地采用混播方式播种草种;所述混播方式为垂穗披碱草、扁穗冰草、星星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及碱茅中的任意两种或任意三种混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恢复冻土区退化高寒草地的人工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种的播种量分别为:垂穗披碱草或扁穗冰草各8kg/亩;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碱茅或星星草各4kg/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恢复冻土区退化高寒草地的人工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出苗数为种植目的,所述三种混播的方式为: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及中华羊茅混播;或者,扁穗冰草、碱茅及冷地早熟禾混播;或者,垂穗披碱草、碱茅及星星草混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恢复冻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路存周国英李长斌聂秀青熊丰肖元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