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开门方式的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0843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整开门方式的机柜,包括立方体式框架、顶板、底板、前门板、后门板、左门板和右门板,所述顶板、底板、前门板、后门板、左门板、右门板分别连接于立方体式框架的对应位置并围设成四面式的机柜,所述前门板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打开,所述后门板、左门板和右门板中的至少之一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打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机柜的4面门板分为可开合与不可开合两种,且可开合的门板至少有两扇,利用可开合门板和不可开合门板的配合,便于快速定位和维修出现故障的线缆,散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整开门方式的机柜
本技术涉及电学、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整开门方式的机柜。
技术介绍
在计算机、通信等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机柜,用于设备的安装,其作为一个网络节点,承担着汇聚网线及语音线缆、电缆、安装设备、熔接光缆等作用。在机房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空间不足、机柜靠墙放置的情况,会出现机柜背面靠墙、侧面靠墙、背面和侧面同时靠墙放置等情况,在这些情况下会导致机柜散热情况不佳、不便于内部设备维护、观察机柜内部情况等问题。随着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建设,系统集成要求的不断深化,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的进一步集中,机房散热效果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机房的散热效果与机柜的选择及摆放密切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开门方式的机柜,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机柜靠墙而存在的影响设备散热及维护困难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整开门方式的机柜,包括立方体式框架、顶板、底板、前门板、后门板、左门板和右门板,所述顶板、底板、前门板、后门板、左门板、右门板分别连接于立方体式框架的对应位置并围设成四面式的机柜,所述前门板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打开,所述后门板、左门板和右门板中的至少之一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打开。其中,所述立方体式框架的与前门板、后门板、左门板和右门板中可相对于其打开的门板相连接的框架立柱缩进机柜的内侧,且缩进距离等于门板厚度。通过上述结构,门板闭合后缝隙小于标准误差,以保证机柜的密封性。如果所述后门板靠墙放置,所述左门板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从右至左打开,所述左门板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的开合角度为0~90°,所述右门板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不可打开。也可以所述后门板靠墙放置,所述右门板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从左至右打开,所述右门板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的开合角度为0~90°,所述左门板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不可打开。如果所述左门板和右门板的其中之一靠墙放置,所述后门板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打开,所述后门板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的开合角度为0~180°,所述左门板和右门板中不靠墙的门板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不可打开。如果所述右门板靠墙设置,所述左门板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从右至左打开,所述左门板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的开合角度为0~180°,所述后门板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不可打开。如果所述左门板靠墙设置,所述右门板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从左至右打开,所述右门板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的开合角度为0~180°。如果所述后门板和右门板靠墙设置,所述左门板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从右至左打开,所述左门板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的开合角度为0~90°。如果所述后门板和左门板靠墙设置,所述右门板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从左至右打开,所述右门板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的开合角度为0~90°。其中,所述前门板、后门板、左门板和右门板上设有散热孔。进一步,所述顶板上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处设有散热风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将机柜的4面门板分为可开合与不可开合两种,且可开合的门板至少有两扇,利用可开合门板和不可开合门板的配合,打破原有机柜只能前或后开门的做法,在充分考虑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改变机柜的开门方式,可开合的门板除前门板外,还可以在不靠墙的门板中选择一扇门板可打开,根据实际情况、用户需要,合理定制柜门的安装方式。2、本技术在综合机柜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根据空间的要求,可以在数据中心的特定区域安置电力消耗较大的设备。3、由于机柜内部铺设线缆多为沿着框架立柱方向,如果机柜后门板靠墙,其侧门板可开,会便于快速定位和维修出现故障的线缆,因此,本技术使得维护机柜内设备、线缆变得较为方便。本技术的门板相比于以往需要手抠才可以拆卸的门板更方便打开,更加人性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前门板和左门板打开后的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立方体式框架;100、框架立柱;2、顶板;3、底板;4、前门板;5、后门板;6、左门板;7、右门板;8、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可调整开门方式的机柜,包括立方体式框架1、顶板2、底板3、前门板4、后门板5、左门板6和右门板7,所述顶板2、底板3、前门板4、后门板5、左门板6、右门板7分别连接于立方体式框架1的对应位置并围设成四面式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板4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打开,所述后门板5、左门板6和右门板7中的至少之一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打开。所述立方体式框架1的与前门板4、后门板5、左门板6和右门板7中可相对于其打开的门板相连接的框架立柱100缩进机柜的内侧,且缩进距离等于门板厚度。所述前门板4、后门板5、左门板6和右门板7上设有散热孔8。还可以在所述顶板2上设置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处设有散热风扇,利用散热风扇把机柜内的热气抽走,冷空气自散热孔进入。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后门板5靠墙放置,所述左门板6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从右至左打开,所述左门板6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的开合角度为0~90°,所述右门板7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不可打开。除了实施例1的结构,可调整开门方式的机柜还可以采用下面几种结构:第一种:所述后门板5靠墙放置,所述右门板7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从左至右打开,所述右门板7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的开合角度为0~90°,所述左门板6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不可打开。第二种:所述左门板6和右门板7的其中之一靠墙放置,所述后门板5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打开,所述后门板5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的开合角度为0~180°,所述左门板6和右门板7中不靠墙的门板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不可打开。第三种:所述右门板7靠墙设置,所述左门板6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从右至左打开,所述左门板6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的开合角度为0~180°,所述后门板5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不可打开。第四种:所述左门板6靠墙设置,所述右门板7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从左至右打开,所述右门板7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的开合角度为0~180°,所述后门板5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不可打开。第五种:所述后门板5和右门板7靠墙设置,所述左门板6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从右至左打开,所述左门板6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的开合角度为0~90°。第六种:所述后门板5和左门板6靠墙设置,所述右门板7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从左至右打开,所述右门板7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的开合角度为0~90°。本技术的设计原理为:本技术将机柜的4面门板分为可开合与不可开合两种,且可开合的门板至少有两扇,利用可开合门板和不可开合门板的配合,打破原有机柜只能前或后开门的做法,在充分考虑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改变机柜的开门方式,可开合的门板除前门板外,还可以在不靠墙的门板中选择一扇门板可打开,根据实际情况、用户需要,合理定制柜门的安装方式。由于机柜内部铺设线缆多为沿着框架立柱方向,如果机柜后门板靠墙,其侧门板可开,会便于快速定位和维修出现故障的线缆,使用本技术,使得维护机柜内设备、线缆变得较为方便。本技术的门板相比于以往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整开门方式的机柜,包括立方体式框架(1)、顶板(2)、底板(3)、前门板(4)、后门板(5)、左门板(6)和右门板(7),所述顶板(2)、底板(3)、前门板(4)、后门板(5)、左门板(6)、右门板(7)分别连接于立方体式框架(1)的对应位置并围设成四面式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板(4)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打开,所述后门板(5)、左门板(6)和右门板(7)中的至少之一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打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整开门方式的机柜,包括立方体式框架(1)、顶板(2)、底板(3)、前门板(4)、后门板(5)、左门板(6)和右门板(7),所述顶板(2)、底板(3)、前门板(4)、后门板(5)、左门板(6)、右门板(7)分别连接于立方体式框架(1)的对应位置并围设成四面式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板(4)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打开,所述后门板(5)、左门板(6)和右门板(7)中的至少之一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开门方式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体式框架(1)的与前门板(4)、后门板(5)、左门板(6)和右门板(7)中可相对于其打开的门板相连接的框架立柱(100)缩进机柜的内侧,且缩进距离等于门板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开门方式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门板(5)靠墙放置,所述左门板(6)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从右至左打开,所述左门板(6)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的开合角度为0~9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开门方式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门板(5)靠墙放置,所述右门板(7)可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从左至右打开,所述右门板(7)相对于立方体式框架(1)的开合角度为0~9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开门方式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门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菲曹兴刚陈强陈振崔震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电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