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九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0785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九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及控制方法,包括四个分压电容,两个开关组,八个开关管,四个分压电容构成分压电路,两个开关组及八个开关管构成逆变电路;并通过控制开关组及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使该逆变器输出九个电平,并按照一定的开关序列控制,使其输出单相电压波形;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逆变器拓扑结构在开关器件、二极管、飞跨电容的数量方面均优于传统的三种九电平电路,并且其控制方法也相对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九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九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的装置(DC-AC),传统的两电平逆变器具有主电路比较简单,控制方案成熟,设备成本较低等优点。但在功率级别较高的应用场合,会出现单个开关器件电压等级难以满足系统要求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通过构造多电平逆变器的思想来满足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要求。多电平逆变器是一种通过改进变流器自身拓扑结构来实现高压大功率输出的新型逆变器。相对于传统的两电平逆变器,多电平逆变器具有以下优点:(1)每个开关器件承受电压低。(2)理论上电平数的增加可以改善电压输出波形。(3)在相同直流侧电压的情况下,相对于传统的两电平逆变器,dv/dt大大减小,电磁干扰降低。(4)避免器件的直接串联等等。常见的多电平逆变器拓扑主要有二极管钳位型(NPC)、级联H桥型(CHB)与飞跨电容型(FC),传统的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器件使用量多、控制复杂,同时降低了逆变器的效率。由于基本的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复杂,有源开关管以及无源器件使用的比较多,如何简化拓扑结构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九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分压电容,分别为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及第四电容(C4);两个开关组,分别为第一开关组和第二开关组,每个所述开关组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八个开关管,分别为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5)、第四开关管(S6)、第五开关管(S9)、第六开关管(S10)、第七开关管(S11)及第八开关管(S12),每个所述开关管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直流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九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分压电容,分别为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及第四电容(C4);两个开关组,分别为第一开关组和第二开关组,每个所述开关组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八个开关管,分别为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5)、第四开关管(S6)、第五开关管(S9)、第六开关管(S10)、第七开关管(S11)及第八开关管(S12),每个所述开关管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直流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直流电源负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管(S1)的第一端与所述直流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S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S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S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S6)的第二端与所述直流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S9)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S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管(S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S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S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S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S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管(S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管(S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S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连接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宇袁晓冬弓新月张宸宇徐晓轶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