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维修的光伏发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装置
,具体为便于维修的光伏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利用太阳能发电是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的光伏发电装置需要进行定期维修,但是光伏发电装置一般是固定在支架上,当工人维修时,要么爬上支架进行维修,要么使用吊具将光伏发电装置主体从支架上吊运下来进行维修,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很麻烦,给光伏发电装置的维修带来很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便于维修的光伏发电装置,具备便于维修等优点,解决了不需要爬上支架或使用吊具就能够维修光伏发电装置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方便维修光伏发电装置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于维修的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 ...
【技术保护点】
1.便于维修的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转盘(2),所述转盘(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环形槽相对应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组成横截面为圆形的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的内壁滚动连接有多个滚珠(22),所述转盘(2)的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杆(21),所述转杆(21)远离转盘(2)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转杆(21)远离转盘(2)的一端延伸至底座(1)的内部,且转杆(21)和第一限位环均与底座(1)转动相连,所述底座(1)的顶部边缘处开设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的内部设置有竖直 ...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维修的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转盘(2),所述转盘(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环形槽相对应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组成横截面为圆形的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的内壁滚动连接有多个滚珠(22),所述转盘(2)的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杆(21),所述转杆(21)远离转盘(2)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转杆(21)远离转盘(2)的一端延伸至底座(1)的内部,且转杆(21)和第一限位环均与底座(1)转动相连,所述底座(1)的顶部边缘处开设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的内部设置有竖直方向放置的第一伺服电机(2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相抵,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栓,且安装板通过螺栓与底座(1)固定相连,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5)的输出轴末端固定套接有齿轮(19),所述转盘(2)的外圆侧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轮齿,所述轮齿与齿轮(19)相啮合,所述转盘(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应的固定柱(5),两个所述固定柱(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滑槽(12),两个所述固定柱(5)的内部均开设有与第一滑槽(12)相连通的第二滑槽(13),所述第一滑槽(12)和第二滑槽(13)构成T型槽,两个所述固定柱(5)之间设置有调节块(9),所述调节块(9)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T型块(8),两个所述T型块(8)分别延伸至两个T型槽的内部,且与T型槽的内壁滑动相连,两个所述第二滑槽(13)的内顶部均转动连接有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丝杆(6),两个所述T型块(8)分别通过螺纹孔与两个第一丝杆(6)螺纹相连,两个所述第二滑槽(13)的底部均开设有连接槽,两个所述连接槽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轴承,两个所述连接槽的底部均开设有齿轮槽,两个所述第一丝杆(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分别贯穿两个轴承,且与轴承的内壁转动相连,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一丝杆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齿轮槽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延伸至齿轮槽内的一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14),两个所述固定柱(5)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位于固定柱(5)的底端,且与两个齿轮槽相对应,所述传动块的内部开设有水平方向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齿轮槽相连通,所述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5),所述第二连接杆(15)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齿轮槽的内部,且与齿轮槽的内壁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云,黄玙,冯玫,刘宗,陈纬,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秦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