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工程设计成果的三维会审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电站设计成果的三维会审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变电站安装工程中经常出现的二维设计不直观、设计图纸不协调、施工图设计阶段图纸综合会审困难等问题。传统的方法是设计者凭借自己的三维思想能力在二维平面上进行设计,这使得设计工作很不直观并且容易导致设计错误,各专业设计者各自独立进行设计工作,设计不协调问题不可避免。在各专业设计图纸汇总后,要求设计人员和总图人员人工发现和解决不协调问题,这将耗费建筑结构设计师和安装工程设计师时间和精力,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同时,由于采用二维设计图来进行会审,人为的失误在所难免,使施工出现返工现象,造成建设投资的极大浪费,并且还会影响施工进度。为了彻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更好地服务于智能电网建设,建立数字化三维变电站设计已经成为变电设计技术发展的主流,变电站设计成果的三维会审也是大势所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工程设计成果的三维会审方法,用于对变电站进行三维模型设计和会审展示,包括:步骤1:从变电站二维设计图纸上采集设计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站工程设计成果的三维会审方法,用于对变电站进行三维模型设计和会审展示,其特征在于:步骤1:从变电站二维设计图纸上采集设计要素;步骤2:对所述二维设计图纸的设计要素进行要素过滤优化;步骤3:选取过滤优化后的设计要素,通过三维建模软件生成变电站三维模型;步骤4:对变电站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和三维图纸校审,得到三维设计初图;步骤5:对生成的所述三维设计初图进行图像渲染,得到变电站会审三维设计图纸;步骤6:进行所述变电站会审三维设计图纸的出图和展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工程设计成果的三维会审方法,用于对变电站进行三维模型设计和会审展示,其特征在于:步骤1:从变电站二维设计图纸上采集设计要素;步骤2:对所述二维设计图纸的设计要素进行要素过滤优化;步骤3:选取过滤优化后的设计要素,通过三维建模软件生成变电站三维模型;步骤4:对变电站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和三维图纸校审,得到三维设计初图;步骤5:对生成的所述三维设计初图进行图像渲染,得到变电站会审三维设计图纸;步骤6:进行所述变电站会审三维设计图纸的出图和展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工程设计成果的三维会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要素包含特征点、特征线段、变电站平面图、剖面图、楼层高度、土建设计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工程设计成果的三维会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对所述二维设计图纸的设计要素进行要素过滤优化,包括对特征点的过滤优化,以及对特征线段的过滤优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工程设计成果的三维会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特征点的过滤优化具体包括:步骤2-1,提取二维设计图纸的原始设计空间V0,在原始设计空间V0范围内,进行特征点采样;步骤2-2,在特征点采样过程中,获取已有的特征点在各维度方向上构成的闭合空间,要求新的特征点不能落入这些闭合空间中;步骤2-3,将已有的特征点加入特征点集CP;步骤2-4,将原始设计空间V0减去特征点集中已有的特征点在各维度方向上构成的闭合空间,得到过滤后的空闲设计空间V1;步骤2-5,在过滤后的空闲设计空间V1中生成大量的随机点;步骤2-6,将这些位于空闲设计空间V1上的随机点映射到原始设计空间V0;步骤2-7,计算随机点与已有特征点之间的空间距离,选择一定数量空间填充特性最优的随机点作为随机特征点集CPR;步骤2-8,识别随机特征点集CPR中各随机点所在的可行区域,在这些可行区域上沿搜索边界线进行搜索,得到一系列备选特征点,针对每个随机点,选取其中未落入已有特征点构成的闭合空间的最优解,作为新的特征点加入特征点集CP;步骤2-9,检查算法是否达到终止条件,若是,采样结束;否则,重复步骤2-4至2-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工程设计成果的三维会审方法,其中,所述算法的终止条件是预定的特征点数目或三维模型的粒度要求。6.根据权利要求3-5之一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工程设计成果的三维会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特征线段的过滤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兆祥,齐立忠,韩文军,张济勇,孙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