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抹灰机1、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墙面、天花板等场合的抹灰机,属于抹灰机的改造技术。2、
技术介绍
:现有的墙面、天花板等场合的抹灰大多为纯手工操作,其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难能达到一定要求,且超过2米的场合必需搭设脚手架。为此,业内人士开发了一些抹灰机,但目前抹灰机存在的缺点是不仅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且工作效率低,成本高,难于满足各种应用场合的实际需要。3、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不仅用机械代替了人工操作,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且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的自动抹灰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包括有抹灰机构A、行走机构B、驱动机构C及灰浆供给装置D,其中行走机构B的运动输入件与驱动机构C连接,行走机构B的运动输出件与抹灰机构A连接,灰浆供给装置D的灰浆出口置于抹灰机构A的旁侧。上述抹灰机构A包括有马达(2)、皮带传动副(3)、轨道(4)、抹灰构件(7)、支撑板(8),行走机构B包括有连接管(20)、横杆(19)、两驱动臂(12)、驱动臂(14)、两支撑臂(15)、竖直杆(9),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抹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抹灰机构A、行走机构B、驱动机构C及灰浆供给装置D,其中行走机构B的运动输入件与驱动机构C连接,行走机构B的运动输出件与抹灰机构A连接,灰浆供给装置D的灰浆出口置于抹灰机构A的旁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抹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抹灰机构A、行走机构B、驱动机构C及灰浆供给装置D,其中行走机构B的运动输入件与驱动机构C连接,行走机构B的运动输出件与抹灰机构A连接,灰浆供给装置D的灰浆出口置于抹灰机构A的旁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抹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抹灰机构A包括有马达(2)、皮带传动副(3)、轨道(4)、抹灰构件(7)、支撑板(8),行走机构B包括有连接管(20)、横杆(19)、两驱动臂(12)、驱动臂(14)、两支撑臂(15)、竖直杆(9),驱动机构C为驱动驱动臂(12)、驱动臂(14)运动的液压驱动机构,灰浆供给装置D包括有喷浆嘴(6)、灰浆泵(26)、输浆管(13),其中马达(2)及轨道(4)装设在支撑板(8)上,皮带传动副(3)的主动轮及从动轮的转轴均支承在支撑板(8)上,且其主动轮的转轴与马达(2)的输出轴连接,皮带传动副(3)的皮带绕在主动轮、从动轮上,抹灰构件(7)装设在皮带传动副(3)的皮带上,且抹灰构件(7)内侧上下端的滚轮套在上下端的环形轨道(4)上,抹灰构件(7)外侧下端的滚轮套在外环形轨道(22)上,两驱动臂(12)、驱动臂(14)、两支撑臂(15)平行设置,且两驱动臂(12)分为前驱动臂(12A)及后驱动臂(12B)两段,前驱动臂(12A)与后驱动臂(12B)的长度相同,两前驱动臂(12A)及两后驱动臂(12B)的一端与驱动机构C的驱动件连接,且通过驱动机构C的液压缸装置与中部连接杆(23)铰接在一起,两后驱动臂(12B)的另一端通过端部连接杆(24)与两支撑臂(15)连接,两支撑臂(15)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20)连接,并固定在机架上,驱动臂(14)的一端与驱动机构C的驱动件连接,且通过驱动机构C的液压缸装置底部铰装在连接杆(23)的中点位置上,另一端铰装在连接管(20)的中点位置上,两驱动臂(12A)的另一端与横杆(19)连接,横杆(19)的两端通过两滑动支承件(10)与两竖直杆(9)的一端连接,两竖直杆(9)的另一端装设在连接管(20)的两端,两支撑板(8)分别与套置在两竖直杆(9)上的两滑动支承件(11)连接,灰浆泵(26)的输出口与输浆管(13)的入口连接,输浆管(13)的出口与喷浆嘴(6)连接,喷浆嘴(6)装设在与抹灰构件(7)相对应的位置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抹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抹灰构件(7)为设有若干抹灰板的环状构件,且抹灰板平行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抹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抹灰构件(7)的下方还设有固装在支撑板(8)上的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和清,许玉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创自然园林绿化配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