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水强专利>正文

一种对生产用的原料及经济供需关系的分析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04740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经济分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对生产用的原料及经济供需关系的分析预测方法,该对生产用的原料及经济供需关系的分析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动态基本模型;S2:计算需求、产能和产量;S3:供求关系、价格趋势、波动幅度与拐点的判断;S4:价格、成本对供应(产能)的影响判断;S5:库存、去库存、再库存的影响判断;S6:价格反弹与价格趋势的区别判断;S7:商品价格波动周期的判断,确立了一套具有实用性,超前性的分析方式,通过大量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帮助使用者确定更为前瞻性的行为,可用于商品的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供应扩张幅度指导,生产经营中的价格政策和投资行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生产用的原料及经济供需关系的分析预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经济分析
,具体为一种对生产用的原料及经济供需关系的分析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供求关系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提供的全部产品、劳务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质的适应性和量的平衡。社会再生产过程,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如何补偿、在实物上如何替换的问题。在再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既互相供给产品或劳务,又相互提出需求,构成了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供求关系。自从有了大工业就开始出现因为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波动与商品价格的波动,这种因供求失衡反应出社会资源的错配,最终也造成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对生产用的原料及经济供需关系的分析预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生产用的原料及经济供需关系的分析预测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对生产用的原料及经济供需关系的分析预测方法,该对生产用的原料及经济供需关系的分析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动态基本模型:选取生产用原料作为基础研究的目标,把需求、供应、价格、成本、库存五个变量放在一个相互关联的动态模型中,并进行定量的统计与计算,用于准确分析判断目标商品的价格拐点、趋势和波动幅度或经济趋势、经济波动幅度;S2:计算需求、产能和产量:选取目标产品前三年以上的市场需求数据A1,A2,A3......,然后求出平均增长率X,在需求增长因素持续存在情况下求出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量,现实产能为B,未来产能=B+增加产能B1,B2,B3......,现实产量为C,未来产量=C+增加的产能C1*实际开工率+C2*实际开工率......;S3:供求关系、价格趋势、波动幅度与拐点的判断:市场供求差值D=A-C,若差值为正数则判定价格上涨或高位坚挺,若为负数则判定降或低位横盘,当D出现由正转负时价格接近或出现向下反转,当D由负转正时价格接近或出现向上反转,未来供求差值D'=A'-C',差值为正则未来价格持续上涨或坚挺,为负则未来价格持续下降或持续低位,市场供求差值率E=D/A*100%,差值率越大说明涨价幅度越高,市场货源越紧张,商品价格波动幅度F=E*商品价格弹性系数;S4:价格、成本对供应(产能)的影响判断:商品价格Y,根据商品的受供求关系、竞争性和可替代性进行商品价格Y的判断,根据工艺,原料和管理成本进行商品成本Z判断,当Y>Z时,企业盈利,供求差值越大,企业盈利越高,企业扩产的积极性越高,当Y≤Z时,企业不盈利或亏损状态,限产,停产,去产能现象出现;S5:库存、去库存、再库存的影响判断:库存有强化趋势,加大供求矛盾,增加价格波动幅度的作用,在去产能去库存的后期,造成去产能过度去产能化,成为形成下一轮供求不足的推手,在扩产能再库存的后期,造成产能过度扩张,成为形成下一轮供求过剩的推手;S6:价格反弹与价格趋势的区别判断:价格反弹出现在暴跌后工厂因价格低于成本价时限产或停工,而后短期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因没有完成去产能,企业盈利水平提高后产能重新释放重新出现供大于求,产品价格重新出现下降,价格持续上涨出现在去产能去库存完成后,价格持续下跌或暴跌出现在完成产能扩张和再库存后;S7:商品价格波动周期的判断:根据商品的需求增长速度、资金密集度、技术难度、参与企业实力、扩产周期、去产能去库存周期对商品价格波动周期进行判断。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动态基本模型的影响基本因素包括:由商品的固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应用范围、应用价值与性价比决定的商品的需求,由生产销售目标商品的能带来的利润和利润率、资金密集度、技术密集度、行政管理决定的商品的供应,由商品的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决定的商品价格,由生产销售商品的原料、加工工艺技术、资金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构成的商品成本,由商品价格涨跌和供求松紧决定的商品的库存。优选的,所述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量的计算方法为:A(1+n)=X(1+An)。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商品价格弹性系数取决于目标产品与同类用途产品的性价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对生产用的原料及经济供需关系的分析预测方法,将目标商品本身与及相关商品间的用途与经济利益驱动下相关参与者对目标商品的需求、供应、价格、成本的趋利避害的行为反应,与反作用于需求、供应、价格与成本,形成了一个可以提前数月到1--2年准确预测产品的需求与需求潜力,供应与供应关系,及供求关系拐点的出现时间,商品价格的涨跌趋势,涨跌幅度大小的模型,确立了一套具有实用性,超前性的分析方式,通过大量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帮助使用者确定更为前瞻性的行为,可用于商品的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供应扩张幅度指导,生产经营中的价格政策和投资行为,也可提前预测价格和引导价格,甚至可以指导银行的放收款政策和金融财政的相关政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分析预测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价格成本需求产能关联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需求增长阶段的需求曲线模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供应增长阶段的供应曲线模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价格曲线模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成本曲线模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对生产用的原料及经济供需关系的分析预测方法,该对生产用的原料及经济供需关系的分析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动态基本模型:选取生产用原料作为基础研究的目标,把需求、供应、价格、成本、库存五个变量放在一个相互关联的动态模型中,并进行定量的统计与计算,用于准确分析判断目标商品的价格拐点、趋势和波动幅度或经济趋势、经济波动幅度;S2:计算需求、产能和产量:选取目标产品前三年以上的市场需求数据A1,A2,A3......,然后求出平均增长率X,在需求增长因素持续存在情况下求出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量,现实产能为B,未来产能=B+增加产能B1,B2,B3......,现实产量为C,未来产量=C+增加的产能C1*实际开工率+C2*实际开工率......;S3:供求关系、价格趋势、波动幅度与拐点的判断:市场供求差值D=A-C,若差值为正数则判定价格上涨或高位坚挺,若为负数则判定降或低位横盘,当D出现由正转负时价格接近或出现向下反转,当D由负转正时价格接近或出现向上反转,未来供求差值D'=A'-C',差值为正则未来价格持续上涨或坚挺,为负则未来价格持续下降或持续低位,市场供求差值率E=D/A*100%,差值率越大说明涨价幅度越高,市场货源越紧张,商品价格波动幅度F=E*商品价格弹性系数;S4:价格、成本对供应(产能)的影响判断:商品价格Y,根据商品的受供求关系、竞争性和可替代性进行商品价格Y的判断,根据工艺,原料和管理成本进行商品成本Z判断,当Y>Z时,企业盈利,供求差值越大,企业盈利越高,企业扩产的积极性越高,当Y≤Z时,企业不盈利或亏损状态,限产,停产,去产能现象出现;S5:库存、去库存、再库存的影响判断:库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生产用的原料及经济供需关系的分析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对生产用的原料及经济供需关系的分析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动态基本模型:选取生产用原料作为基础研究的目标,把需求、供应、价格、成本、库存五个变量放在一个相互关联的动态模型中,并进行定量的统计与计算,用于准确分析判断目标商品的价格拐点、趋势和波动幅度或经济趋势、经济波动幅度;S2:计算需求、产能和产量:选取目标产品前三年以上的市场需求数据A1,A2,A3......,然后求出平均增长率X,在需求增长因素持续存在情况下求出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量,现实产能为B,未来产能=B+增加产能B1,B2,B3......,现实产量为C,未来产量=C+增加的产能C1*实际开工率+C2*实际开工率......;S3:供求关系、价格趋势、波动幅度与拐点的判断:市场供求差值D=A‑C,若差值为正数则判定价格上涨或高位坚挺,若为负数则判定降或低位横盘,当D出现由正转负时价格接近或出现向下反转,当D由负转正时价格接近或出现向上反转,未来供求差值D’=A’‑C’,差值为正则未来价格持续上涨或坚挺,为负则未来价格持续下降或持续低位,市场供求差值率E=D/A*100%,差值率越大说明涨价幅度越高,市场货源越紧张,商品价格波动幅度F=E*商品价格弹性系数;S4:价格、成本对供应(产能)的影响判断:商品价格Y,根据商品的受供求关系、竞争性和可替代性进行商品价格Y的判断,根据工艺,原料和管理成本进行商品成本Z判断,当Y>Z时,企业盈利,供求差值越大,企业盈利越高,企业扩产的积极性越高,当Y≤Z时,企业不盈利或亏损状态,限产,停产,去产能现象出现;S5:库存、去库存、再库存的影响判断:库存有强化趋势,加大供求矛盾,增加价格波动幅度的作用,在去产能去库存的后期,造成去产能过度去产能化,成为形成下一轮供求不足的推手,在扩产能再库存的后期,造成产能过度扩张,成为形成下一轮供求过剩的推手;S6:价格反弹与价格趋势的区别判断:价格反弹出现在暴跌后工厂因价格低于成本价时限产或停工,而后短期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因没有完成去产能,企业盈利水平提高后产能重新释放重新出现供大于求,产品价格重新出现下降,价格持续上涨出现在去产能去库存完成后,价格持续下跌或暴跌出现在完成产能扩张和再库存后;S7:商品价格波动周期的判断:根据商品的需求增长速度、资金密集度、技术难度、参与企业实力、扩产周期、去产能去库存周期对商品价格波动周期进行判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生产用的原料及经济供需关系的分析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对生产用的原料及经济供需关系的分析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动态基本模型:选取生产用原料作为基础研究的目标,把需求、供应、价格、成本、库存五个变量放在一个相互关联的动态模型中,并进行定量的统计与计算,用于准确分析判断目标商品的价格拐点、趋势和波动幅度或经济趋势、经济波动幅度;S2:计算需求、产能和产量:选取目标产品前三年以上的市场需求数据A1,A2,A3......,然后求出平均增长率X,在需求增长因素持续存在情况下求出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量,现实产能为B,未来产能=B+增加产能B1,B2,B3......,现实产量为C,未来产量=C+增加的产能C1*实际开工率+C2*实际开工率......;S3:供求关系、价格趋势、波动幅度与拐点的判断:市场供求差值D=A-C,若差值为正数则判定价格上涨或高位坚挺,若为负数则判定降或低位横盘,当D出现由正转负时价格接近或出现向下反转,当D由负转正时价格接近或出现向上反转,未来供求差值D’=A’-C’,差值为正则未来价格持续上涨或坚挺,为负则未来价格持续下降或持续低位,市场供求差值率E=D/A*100%,差值率越大说明涨价幅度越高,市场货源越紧张,商品价格波动幅度F=E*商品价格弹性系数;S4:价格、成本对供应(产能)的影响判断:商品价格Y,根据商品的受供求关系、竞争性和可替代性进行商品价格Y的判断,根据工艺,原料和管理成本进行商品成本Z判断,当Y>Z时,企业盈利,供求差值越大,企业盈利越高,企业扩产的积极性越高,当Y≤Z时,企业不盈利或亏损状态,限产,停产,去产能现象出现;S5:库存、去库存、再库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水强
申请(专利权)人:孟水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