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镜片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0455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3:15
一种光学镜片组件,包括组件支架,组件支架的内壁两侧分别开设数个组件插槽,组件插槽的前面和一侧分别与外界相同,每对组件插槽之间设有组件,组件的两侧能够分别插入至对应的组件插槽内,组件的两侧、顶面的两端、底面的两端和后面的两端能够分别与对应组件插槽内壁的一侧、内壁的顶面、内壁的底面和内壁的后面接触配合,组件的前面能够分别与组件支架的前面平齐,每个组件底面的长度和宽度相等。使用者能够根据需求顺序安装不同的镜片,同时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随时根据成像需求对组件中的镜片进行更换,使用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灵活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镜片组件
本技术属于一种镜片组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光学镜片组件。
技术介绍
光学系统内镜片的偏差会对成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现有的镜片与镜筒之间多采用间隙安装的方式将镜片安装在镜筒内壁上,或在镜片之间安装组件,如新型CN201721659163.6,需要对安装的镜片进行加工才可与组件进行组合,适用范围有限且灵活度低,故现设计一种能够应用于不同尺寸的、镜片可能够直接组合安装且能够灵活调换镜片的一种光学镜片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镜片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光学镜片组件,包括组件支架,组件支架的内壁两侧分别开设数个组件插槽,组件插槽的前面和一侧分别与外界相同,每对组件插槽之间设有组件,组件的两侧能够分别插入至对应的组件插槽内,组件的两侧、顶面的两端、底面的两端和后面的两端能够分别与对应组件插槽内壁的一侧、内壁的顶面、内壁的底面和内壁的后面接触配合,组件的前面能够分别与组件支架的前面平齐,每个组件底面的长度和宽度相等;每个组件包括外围板、内围板,内围板分别位于对应的外围板内侧,外围板的四个面分别与对应的内围板的四个面相互平行,外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镜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组件支架(1),组件支架(1)的内壁两侧分别开设数个组件插槽(2),组件插槽(2)的前面和一侧分别与外界相同,每对组件插槽(2)之间设有组件(3),组件(3)的两侧能够分别插入至对应的组件插槽(2)内,组件(3)的两侧、顶面的两端、底面的两端和后面的两端能够分别与对应组件插槽(2)内壁的一侧、内壁的顶面、内壁的底面和内壁的后面接触配合,组件(3)的前面能够分别与组件支架(1)的前面平齐,每个组件(3)底面的长度和宽度相等;每个组件(3)包括外围板(301)、内围板(302),内围板(302)分别位于对应的外围板(301)内侧,外围板(301)的四个面分别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组件支架(1),组件支架(1)的内壁两侧分别开设数个组件插槽(2),组件插槽(2)的前面和一侧分别与外界相同,每对组件插槽(2)之间设有组件(3),组件(3)的两侧能够分别插入至对应的组件插槽(2)内,组件(3)的两侧、顶面的两端、底面的两端和后面的两端能够分别与对应组件插槽(2)内壁的一侧、内壁的顶面、内壁的底面和内壁的后面接触配合,组件(3)的前面能够分别与组件支架(1)的前面平齐,每个组件(3)底面的长度和宽度相等;每个组件(3)包括外围板(301)、内围板(302),内围板(302)分别位于对应的外围板(301)内侧,外围板(301)的四个面分别与对应的内围板(302)的四个面相互平行,外围板(301)与内围板(302)之间分别设有纵向的螺杆(303),内围板(302)的外侧中间均开设插孔(304),内围板(302)外侧分别固定连接套筒(305)的一端,套筒(305)的另一端外侧设有带有内螺纹的从动轮(306),每个从动轮(306)与对应的套筒(305)相邻的面上均开设T型的环槽(307),每个环槽(307)内设有两个T型块(308),T型块(308)能够分别沿对应的环槽(307)滑动,T型块(308)的一端分别同时与对应的套筒(305)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T型块(308)分别位于对应的套筒(305)通孔的两侧,从动轮(306)的通孔和套筒(305)的通孔分别同时与对应的插孔(304)中心线共线,螺杆(303)分别与对应的从动轮(306)的通孔螺纹配合,螺杆(303)分别依次穿过对应的套筒(305)的通孔和插孔(304)插入至内围板(302)的内侧,螺杆(303)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弧形的定位夹板(309)的外侧,定位夹板(309)分别同时位于内围板(302)的内侧,内围板(302)内侧设有镜片(4),定位夹板(309)的内侧能够分分别同时与镜片(4)的侧面紧密接触配合,每个套筒(305)内壁与对应的螺杆(303)之间设有限定装置;外围板(301)与内围板(302)之间设有转轴(312),转轴(312)分别同时位于对应的从动轮(306)的两侧,转轴(312)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内围板(302)的外侧,转轴(312)上分别设有主动轮(313),主动轮(313)的通孔分别与对应的转轴(312)的外周固定连接,主动轮(313)分别同时与对应的从动轮(306)外啮合配合,转轴(312)上分别设有伞齿轮(314),伞齿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文静梁果王蒙
申请(专利权)人:商丘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