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背光源的减少光斑生成的扩散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0444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背光源的减少光斑生成的扩散膜,包括扩散膜和单面黑胶,所述的单面黑胶设置在扩散膜上表面的入光端,还包括阻光层,所述的阻光层设置在扩散膜的下表面的入光端,所述的阻光层宽度不小于单面黑胶的宽度。通过在正常贴有黑胶的扩散膜下方增设一层阻光层,能够更合理地控制光斑的形成,使得整体的因光斑需要遮挡的区域更小,即整体设备边框更窄,满足目前的发展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背光源的减少光斑生成的扩散膜
本技术设计手机背光领域,特别涉及扩散膜。
技术介绍
目前,在手机领域中,窄边框是一个大趋势,目前整体的显示类别主要是分成TFT与LCD。在TFT中,因为液晶本身不发光,所以需要通过一个背光源提供光源,而背光源的边框是否够窄,直接影响整体手机边框的宽窄,所以目前在背光领域,所需要的窄边框要求越来越高。在背光模组中,限制其宽窄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需要处理光斑干扰的而牺牲部分区域(即非可视区)作为遮掩光斑的区域。光斑是光源入射到导光板时,因为高低匹配的原因,光源的部分光线会从两者的连接处的缝隙射出,形成光斑造成影响。为此,目前公知的处理方法为,在扩散膜的上表面增设一单面黑胶如附图1所示,单面黑胶能够能够从侧面和底面阻挡光斑的形成。但是,单面黑胶设置在扩散膜上方,因为扩散膜上部还具有其他膜结构,黑胶的宽度不能太长,对于处理光线只有一定的极限宽度,该宽度限制了阻挡的宽度,进而影响窄边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的阻挡极限,让挡光的距离更长,使得需要遮掩光斑的区域更小,整体边框更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背光源的减少光斑生成的扩散膜,包括扩散膜和单面黑胶,所述的单面黑胶设置在扩散膜上表面的入光端,还包括阻光层,所述的阻光层设置在扩散膜的下表面的入光端,所述的阻光层宽度不小于单面黑胶的宽度。通过在扩散膜下部增设阻光层,阻光层能够从下部直接对光线进行阻挡,讲一些照射至远端却又恰好不被单面黑胶阻挡的光线进行阻挡和吸收,提高了阻挡的光线范围,直接减少了光斑的行程,从而使得光斑阻挡区变得更小,总体使得边框更窄。阻光层由吸光物质组成。采用吸光物质作为阻光层的主要材料,能够有效对光线进行吸收,组成这部分溢出的光线成为光斑。阻光层为黑色油墨丝印层。黑色油墨丝印层一方面能够精确控制阻挡范围,在生产过程中不容易对扩散膜造成污染,另外丝印油墨的厚度非常小,对整体的影响不大。阻光层厚度为0.001~0.01mm。在该厚度范围内,对整体背光模组的工作没有影响。本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进一步阻止光斑的行程,使得边框更窄。因为在下方设置了更长阻挡空间,所以原单面黑胶不能够阻挡的光线,现在能够被阻光层阻挡,故能够阻挡更多的形成光斑的光线,降低光斑阻挡的面积,故边框能够更窄。2.不影响模组整体结构与性能。因为增加的阻光层的厚度非常小,并且增加的位置是在扩散膜的下方,扩散膜下方为导光板,两者间增加非常薄的阻光层不影响整体性能。3.成本低廉。增加该结构的方式只需要在原扩散膜上进行丝印,增加该阻光层即可,成本低廉,但是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背光源的减少光斑生成的扩散膜的现有技术侧面光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背光源的减少光斑生成的扩散膜的扩散膜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背光源的减少光斑生成的扩散膜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背光源的抗干扰的侧面光路示意图。附图说明:1为扩散膜,2为单面黑胶,3为光源,4为导光板,5为阻光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扩散膜1的上表面上贴有单面黑胶2,单面黑胶2贴在入光端一侧,并且单面黑胶2贴满整个入光端的侧面,如附图2所示。在扩散膜1的另一面,则用丝印有黑色油墨的阻光层5,阻光层5的设置位置与单面黑胶2相同,也是布满整个入光端,如附图3所示。另外,阻光层5的侧面宽度大于单面黑胶2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阻光层5的宽度比单面黑胶2宽度大1mm。完成以上设置后,因为丝印的黑色油墨本身厚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扩散膜1在设置有阻光层5之后,仍然可以与导光板4贴合,并不会出现缝隙。按照正常的工艺将扩散膜1、导光板4和光源3等结构组合后,如附图4所示。光源3发出的光线大部分从导光板4射入,少量的光线会从扩散膜1的下部向扩散膜1直接射入,在进入扩散膜1之前,会与阻光层5接触,因为阻光层5上具体为黑色的丝印油墨,能够对光线阻挡并且起到一定一定吸收效果,所以这部分的光线不会直接与扩散膜1接触,即不会产生大量的光斑。因为阻光层5的宽度足够地宽,能够按照计算的思路进行光线阻挡而又不受结构之间的组合限制关系影响,所以更宽的阻光层5能够更合理地阻挡光线偏射所形成的光斑,又因为阻光层5以及阻挡了大部分的光斑形成,所以需要遮盖的光斑区域减少,达到窄边的效果。另外,如附图4所示,少部分光线因为组合工艺的原因,会直接从扩散膜1的侧边直接射入扩散膜1的上方而不经过阻挡层,此时,因为单面黑胶2具有一定的厚度,仍然可以阻挡此类情况的发生,使得整体效果更好。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背光源的减少光斑生成的扩散膜(1),包括扩散膜(1)和单面黑胶(2),所述的单面黑胶(2)设置在扩散膜(1)上表面的入光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光层(5),所述的阻光层(5)设置在扩散膜(1)的下表面的入光端,所述的阻光层(5)宽度不小于单面黑胶(2)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背光源的减少光斑生成的扩散膜(1),包括扩散膜(1)和单面黑胶(2),所述的单面黑胶(2)设置在扩散膜(1)上表面的入光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光层(5),所述的阻光层(5)设置在扩散膜(1)的下表面的入光端,所述的阻光层(5)宽度不小于单面黑胶(2)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背光源的减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丁清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