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高压泄放补偿方法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高压泄放补偿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现象在1946年被发现,之后很快应用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等领域。20世纪50年代,核磁共振开始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应用,最初应用于油藏岩石物理领域。核磁共振成像仪可以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对井眼周围的地层信息的进行探测,具有独特的储层流体的定性识别和定量评价能力。其中,天线组件是核磁共振成像仪的重要部件之一,其结构决定了仪器的测量方式、核磁共振区域和核磁共振信号强度等关键性能。在现有技术中,当核磁共振成像仪中包括有多组天线组件时,为了满足测量需求,这些天线组件将按照预定时间间隔依次发射核磁共振信号。但是,由于天线组件的物理特性,天线组件在完成对核磁共振信号的发射之后,其内部还残存有一定的剩余能量,天线组件需要等待剩余能量释放之后才能开始下一次信号发射。这也造成了现有的核磁共振成像仪中的核磁信号的回波间隔时间较长,不利于提高测量准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高压泄放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发射模块;各所述天线发射模块分别与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主体相连接,并在所述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主体的控制下依次发射核磁共振信号;其中,所述天线发射模块包括天线单元、调谐电容组、泄放单元以及天线开关;所述天线单元通过所述天线开关与所述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主体连接,用于发射所述核磁共振信号;所述调谐电容组与所述天线单元并联连接,用于调谐所述核磁共振信号的频率;所述泄放单元与所述天线单元并联连接,用于泄放所述天线发射模块在完成发射后的剩余能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高压泄放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发射模块;各所述天线发射模块分别与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主体相连接,并在所述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主体的控制下依次发射核磁共振信号;其中,所述天线发射模块包括天线单元、调谐电容组、泄放单元以及天线开关;所述天线单元通过所述天线开关与所述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主体连接,用于发射所述核磁共振信号;所述调谐电容组与所述天线单元并联连接,用于调谐所述核磁共振信号的频率;所述泄放单元与所述天线单元并联连接,用于泄放所述天线发射模块在完成发射后的剩余能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高压泄放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天线发射模块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各所述天线发射模块沿圆周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高压泄放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谐电容组包括主调谐电容和至少一个子调谐电容组;其中,所述主调谐电容与所述至少一个子调谐电容组并联连接,其中所述子调谐电容组中包括有子调谐电容和与所述子调谐电容串联的调谐开关;所述调谐开关用于控制与其连接的子调谐电容的工作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高压泄放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调谐电容的电容值大于各所述子调谐电容的电容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高压泄放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子调谐电容组的数量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各所述子调谐电容的电容值不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高压泄放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天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广志,肖立志,魏遥,刘伟,许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