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结构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0161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属于燃气技术领域,该连接结构包括套设于所述通气管上的预紧件及套筒,所述预紧件与所述进气口连接,能够使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卡设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预紧件内,并使所述通气管变形挤压所述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预紧件及套筒套设在通气管上,并将通气管插入进气口内,通过预紧件与进气口连接,使套筒的两端分别压入进气口和预紧件内,同时使通气管变形挤压套筒,从而实现套筒与进气口之间及套筒与预紧件之间的密封,进而提高了连接结构的密封性能。此外,由于通气管受压变形后,挤压套筒,从而提高了通气管与进气口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结构及燃气灶
本技术涉及燃气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现有燃气灶内通气管与炉头的进气口连接,一般是通气管与炉头连接端呈喇叭口结构,在喇叭口后端配有一预紧螺母,连接时将通气管的喇叭口与炉头锥面配合,形成线性接触,然后拧紧预紧螺母,从而起到密封作用。该连接方式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漏气现象,但其微泄漏量仍然较大,一般为200~500ppm,同时通气管与炉头的进气口的连接处受到外力撞击时,通气管容易脱离密封面,密封失效,易造成燃气泄漏,引起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结构及燃气灶,能够解决燃气灶内通气管与炉头的连接处密封性差,且连接不牢固的技术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结构,连接于通气管和进气口,所述通气管伸入所述进气口内,包括套设于所述通气管上的预紧件及套筒,所述预紧件与所述进气口连接,能够使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卡设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预紧件内,并使所述通气管变形挤压所述套筒。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筒包括位于其两端的第一锥体和第二锥体,所述第一锥体夹设于进气口与所述通气管之间,所述第二锥体夹设于所述预紧件与所述通气管之间。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锥体和所述第二锥体沿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范围均为5-8mm。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锥体的直径和所述第二锥体的直径均沿靠近所述套筒中心的方向逐渐增大。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体为圆柱形结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紧件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区与所述进气口螺纹连接。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紧件为预紧螺母。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通气管、炉头及上述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通气管和所述炉头。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炉头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为阶梯孔,包括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通气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结构的预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直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外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预紧件连接于所述内螺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将预紧件及套筒套设在通气管上,并将通气管插入进气口内,通过预紧件与进气口连接,使套筒的两端分别压入进气口和预紧件内,同时使通气管变形挤压套筒,从而实现套筒与进气口之间及套筒与预紧件之间的密封,进而提高了连接结构的密封性能。此外,由于通气管受压变形后,挤压套筒,从而提高了通气管与进气口之间连接的牢固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连接结构安装于灶头上的示意图;图2是图1在I处的放大图。图中:10、通气管;20、进气口;30、炉头;201、第一连接孔;202、第二连接孔;1、预紧件;2、套筒;21、第一锥体;22、第二锥体;23、连接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连接结构连接于通气管10和进气口20,所述通气管10伸入所述进气口20内。其中,进气口20为与通气管10连接的待供气装置,本实施例对待供气装置不作限定,可以为燃气灶。该连接结构包括套设于所述通气管10上的预紧件1及套筒2,所述套筒2位于所述预紧件1和所述进气口20之间。所述预紧件1与所述进气口20连接,能够使所述套筒2的两端分别卡设于所述进气口20与所述预紧件1内,并使所述通气管10变形挤压所述套筒2。本实施例将预紧件1及套筒2套设在通气管10上,并将通气管10插入进气口20内,通过预紧件1与进气口20连接,使套筒2的两端分别压入进气口20和预紧件1内,同时使通气管10变形挤压套筒2,从而实现套筒2与进气口20之间及套筒2与预紧件1之间的密封,进而提高了连接结构的密封性能。此外,由于通气管10受压变形后,挤压套筒2,从而提高了通气管10与进气口20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上述套筒2包括位于其两端的第一锥体21和第二锥体22,所述第一锥体21夹设于进气口20与所述通气管10之间,所述第二锥体22夹设于所述预紧件1与所述通气管10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锥体21和所述第二锥体22沿所述套筒2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范围均为5-8mm,充分保证了连接结构的密封效果及连接的牢固性。作为优选,第一锥体21和所述第二锥体22沿所述套筒2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长度均为7mm。通过实验室测得进气口20和预紧件1分别与套筒2连接处的微漏量在100ppm以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锥体21的直径和所述第二锥体22的直径均沿靠近所述套筒2中心的方向逐渐增大,相应地,进气口20与套筒2的连接处及预紧件1靠近进气口20的一端均设置有与第一锥体21和第二锥体22配合的喇叭口,从而使得套筒2的两端分别与进气口20和预紧件1之间为面接触,增大了密封面积,减少了微泄漏量,对进气口20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同时还增加了通气管10与进气口20连接的牢固性。此外,本实施例在套筒2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锥体21和第二锥体22,使得第一锥体21和第二锥体22分别压入进气口20和预紧件1内时,起到导向作用。在安装上述连接结构时,将预紧件1与两端为锥体结构的套筒2套设在通气管10上,并将通气管10插入如图1所示的炉头30接口底部,然后开始用力拧紧预紧件1,由于受到预紧件1的预紧力,套筒2的第一锥体21与进气口20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作用力的方向垂直于第一锥体21的锥面,同时,第二锥体22与预紧件1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套筒2另一端亦受到垂直于第二锥体22的锥面的预紧力,由于预紧件1和待供气装置的强度均大于通气管10的强度,在预紧件1拧紧时产生的作用力下,套筒2的两端的第一锥体21和第二锥体22将通气管10压紧并变形,使得套筒2的两端分别卡紧在通气管10与进气口20之间及通气管10与预紧件1之间,从而使套筒2的两端分别与进气口20和预紧件1之间形成密封,同时,提高了连接结构连接的牢固性。其中,套筒2的两端的第一锥体21与进气口20之间及第二锥体22与预紧件1之间均为面接触,从而提高了连接结构的密封性能。进一步地,套筒2还包括连接体23,该连接体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锥体21和第二锥体22。其中,所述连接体23为圆柱形结构。进一步地,预紧件1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进气口20设置有内螺纹,预紧件1和进气口20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从而使得当预紧件1连接于进气口20时,起到预紧的作用。作为优选,预紧件1为预紧螺母,方便对预紧件1进行旋拧,施加预紧力。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如图1和图2所示,该燃气灶包括通气管10、炉头30及上述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通气管10和所述炉头30的进气口20。进一步地,上述进气口20为阶梯孔,包括第一连接孔201和第二连接孔202,所述通气管10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201并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孔202,所述预紧件1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20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孔201的外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预紧件1连接于所述内螺纹。当在该燃气灶上安装连接结构时,预紧件1与第一连接孔201螺纹连接,套筒2置于第一连接孔201内,且两端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结构,连接于通气管(10)和进气口(20),所述通气管(10)伸入所述进气口(20)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所述通气管(10)上的预紧件(1)及套筒(2),所述预紧件(1)与所述进气口(20)连接,能够使所述套筒(2)的两端分别卡设于所述进气口(20)与所述预紧件(1)内,并使所述通气管(10)变形挤压所述套筒(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结构,连接于通气管(10)和进气口(20),所述通气管(10)伸入所述进气口(20)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所述通气管(10)上的预紧件(1)及套筒(2),所述预紧件(1)与所述进气口(20)连接,能够使所述套筒(2)的两端分别卡设于所述进气口(20)与所述预紧件(1)内,并使所述通气管(10)变形挤压所述套筒(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包括位于其两端的第一锥体(21)和第二锥体(22),所述第一锥体(21)夹设于进气口(20)与所述通气管(10)之间,所述第二锥体(22)夹设于所述预紧件(1)与所述通气管(1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体(21)和所述第二锥体(22)沿所述套筒(2)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范围均为5-8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体(21)的直径和所述第二锥体(22)的直径均沿靠近所述套筒(2)中心的方向逐渐增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雄周振杨成垒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