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细胞表面区域ATP检测的敏感微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0132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细胞表面区域ATP检测的敏感微电极。它包括绝缘层、第一导电层和开孔层;所述的第一导电层设置于绝缘层上表面,第一导电层中包含一组或多组电极、信号线和焊盘,电极通过信号线与焊盘相连;所述的开孔层覆盖于第一导电层的上方,且在所述的电极上方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与下方的电极上表面构成敞口的槽腔;所述槽腔内设有与下方电极接触的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上表面与通孔的孔壁共同围合成不透水的液体盛装凹槽,且第二导电层的上表面分布有若干个百纳米级凹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敏感微电极实现了单细胞表面区域的ATP释放的检测,且响应速率快,灵敏度高,在研究单细胞ATP释放机理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细胞表面区域ATP检测的敏感微电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敏感微电极,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细胞表面区域ATP检测的敏感微电极结构。
技术介绍
三磷酸腺苷(ATP)不仅是生物细胞内储能供能的重要物质,也是细胞内或细胞间不可或缺的信息递质,在神经信息调控、抑郁样行为调节、凋亡细胞清除等生理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因此对细胞释放的ATP进行快速高效的检测分析及释放机制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细胞表面单次burst释放时间在毫秒级别,单次释放ATP浓度在nM量级甚至更低,因此只有快速响应、高灵敏度的ATP传感器才能准确监测单个细胞表面ATP的受激释放行为和动力学过程,才能实现对ATP释放机制的研究。传统测定细胞释放ATP的方法主要有荧光法、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等。这些方法响应速度慢,灵敏度不高,只能检测溶液中的ATP浓度,无法对细胞表面ATP的释放过程进行检测,更难以用于细胞ATP释放机制研究。核酸适配体ATP传感器可达较高的灵敏度,但电极表面的适配体互补链释放后难以回收利用,因此在动态监测和研究ATP释放机制方面有较大困难。目前,利用ATP酶传感器检测ATP的相关研究已有报道。此类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细胞表面区域ATP检测的敏感微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层(1)、第一导电层(2)和开孔层(3);所述的第一导电层(2)设置于绝缘层(1)上表面,第一导电层(2)中包含一组或多组电极(21)、信号线(22)和焊盘(23),电极(21)通过信号线(22)与焊盘(23)相连;所述的开孔层(3)覆盖于第一导电层(2)的上方,且在所述的电极(21)上方位置开设有通孔(31),所述通孔(31)的孔壁与下方的电极(21)上表面构成敞口的槽腔;所述槽腔内设有与下方电极(21)接触的第二导电层(4),第二导电层(4)上表面与通孔(31)的孔壁共同围合成不透水的液体盛装凹槽,且第二导电层(4)的上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细胞表面区域ATP检测的敏感微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层(1)、第一导电层(2)和开孔层(3);所述的第一导电层(2)设置于绝缘层(1)上表面,第一导电层(2)中包含一组或多组电极(21)、信号线(22)和焊盘(23),电极(21)通过信号线(22)与焊盘(23)相连;所述的开孔层(3)覆盖于第一导电层(2)的上方,且在所述的电极(21)上方位置开设有通孔(31),所述通孔(31)的孔壁与下方的电极(21)上表面构成敞口的槽腔;所述槽腔内设有与下方电极(21)接触的第二导电层(4),第二导电层(4)上表面与通孔(31)的孔壁共同围合成不透水的液体盛装凹槽,且第二导电层(4)的上表面分布有若干个百纳米级凹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敏感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百纳米级凹坑表面还分布有若干个十纳米级孔洞。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敏感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百纳米级凹坑表面覆盖有修饰层(5),所述修饰层(5)由催化金属纳米颗粒层和导电聚合物层组成,催化金属纳米颗粒层位于第二导电层(4)和导电聚合物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波朱琴蔡宇叶学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